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有一个遥远的地方叫色达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就如西藏,色达也是一个朝圣的地方,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6月初,甘孜州草原上的绿草刚刚没马蹄,在一位藏族司机的一路陪伴下,我们一行五人沿着317国道,经汶川、理县、马尔康、观音桥、壤塘,最终到达色达。

    沿途,高原风光旖旎,成片的草场,若有若无的木栅栏,一头头悠闲的牦牛从容地低头觅食,一幢幢红色的藏式民居平地而起……没有遇见朝圣的队伍,没有看见长拜的同胞,但是那随处可见在风中飞扬的五色经幡,经幡上那些经文,无一不在传递着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虔诚。空气清冽,深呼吸,世界干净得让人内心柔软成丝绸。没有任何嘈杂的声音,如果你停下来,就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平和而安静。

    高原唯一善变的是气候,太阳刚露出笑脸,瞬息之间,雨丝已经随风而至。已是午后,我们早已饥肠辘辘,而广阔的大地上,只看得见一处两层楼的藏民房屋。大门紧闭,看不见一个人,只有屋顶上袅袅的烟火在告诉路人,屋内有人,有温暖。司机朋友说,此地的藏族和他所属的嘉绒不是一个部落,他也不懂这里的藏语。于是,对着那炊烟处,我们挥手,喊出一个长长的“喂”…….片刻之间,二楼的窗户已经打开,也是一声“喂”,竟让我们这些异乡人一阵惊喜。走下楼梯给我们打开大门的是一位年轻的藏族女子,编成小辫子的乌黑的长发上戴着银质的饰品,瘦削而立体的脸上飘着两朵高原红,红色为主的藏袍被银色的腰带一束,立见身材的高挑。我们跟随着这个女子走进了她的家,一楼有牛羊便便的味道,经过仄仄的楼梯,到了二楼,是另一个世界。二楼是他们的起居处,很宽敞的屋子,墙壁上是观音的画像,藏式的火炉上,茶壶正咕咕地冒着白烟,屋子中间悬挂着两个黄色的转经筒,一条长长的布绳被坐在窗前的两个年长的女人拉在手里,她们的手轻轻一拉,那转经筒便无声地装动起来,她们的旁边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自顾自地玩着…….看见我们进了门,屋子里的男主人说着“扎西德勒”,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用生硬的汉语和我们交流起来。人与人的相处其实很简单,或许语言不通,或许风俗不一样,但微笑是一样的,真诚是一样,美好的愿望是一样的。给我们开门帮我们泡面的年轻母亲告诉我们,她叫格桑拉姆,女儿叫卓玛。抱小卓玛在怀里,小姑娘嘴里含着手指,咿咿呀呀的,没有生分,一脸欢喜。屋子里的老人估计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她们一直转动着手中的布绳,微笑地看着我们。于是,这样一个飘着细雨的午后,遥远的甘孜州,暖暖的藏民屋子里,浓浓的酥油茶香中,我有了家的感觉,几乎忘记了我们还要继续的远方。我们在相聚离别时,总会少了藏族同胞的豁达,离别时,我内心的不舍已表露无余,而他们的脸上则如湖面平静,只是说着两个字“再来,再来”。

    告别格桑拉姆一家后,继续我们的色达之行,我也在想,人世之间,聚、离本是寻常事,当如寻常见,如此,自会豁达吧。

    如果说,去往色达沿途的高原景色会带给人一种宁静,那么一到色达五明佛学院,这个如莲花形状的山谷,你会因满山满谷的小木屋而震撼,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处地方如色达这般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红色,红色的木屋红色的袈裟,不管站在哪一个角度,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一片红色,正如有人所说“色达山河一片红”。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如色达这样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微笑,不管是僧人,还是行者,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喇嘛还是觉姆,你所遇见的,都以微笑相对。慢慢行走在这片红色的海洋里,与你相遇的每一个人双手合十微笑,就如静水,内心的交流在缓缓流淌。空中的喇叭里,大师正在讲法,用一种唱吟的方式,那些行走着的修行者手里转动着一串佛珠或转经筒,嘴也微微蠕动,细细聆听,那细微的声音也如头顶上大师的吟唱…..问了身边的信众,我们来的这一周,正是金刚大法会的日子,有大师讲法。觉姆经堂,从一楼到四楼,包括楼梯的每一个角落,都坐满了聆听大师讲法的身穿袈裟的女信众。也有很多活泼的小孩子,宽大的袈裟丝毫阻碍不了他们好动的身子,他们膝前也有一本翻开的经书,时而,他们会站起来,楼上楼下地跑上几圈。无意打扰修行者的清静,但她们自然地微笑总是让我忍不住想要和她们说说话。一个年轻的藏族女子低声咿咿呀呀地说了很多,见我一个劲的摇头,她似乎也急了,招呼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过来,一番交代后,小孩拉起我的手,往四楼走去。原来,绕过四楼空旷的平台,一处偏殿里供奉着法王的蜡像,想必很多人不知道了。见我们换了鞋准备进法王的纪念馆,小孩似乎松了口气,笑了。我内心一阵感动,想要伸手摸摸小孩的头,一看到他红色的僧衣,方觉不妥,于是也像众人一样,双手合十向小孩表示感谢,他也双手合十向我们微微点头,再次一笑,转身下楼了。

    时至今日,每每一回首,闭上眼睛,那个与我邂逅的小孩微笑的面容就会浮现出来,面容淳朴,眼神纯净,于是,我的内心也温柔起来,似乎那个孩子就在我的眼前,于是向着那个虽天涯也可咫尺的地方微笑。世俗之间,人与人的隔膜多见,可是因了色达佛学院的种种,我也愿意和每一个人微笑,说声早安。或许,佛学,就是这样如涓涓细流,无声地带给人一颗感恩的心,并不自觉地传递给身边的人。

    色达佛学院的最高处,是“坛城”,一座三层楼的红色建筑,四周挂满了经幡。一层的转经廊放置了一圈金黄色的转经筒,不管春夏与秋冬,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转圈,甚至,我还看到了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著着拐杖行动不便的老者,在这个空气稀薄的高山之巅,一圈又一圈地围着转经筒转圈,或者是10800圈,或者是1080圈,或者是108圈……而坛城外空地上的木板面前,虔诚的信徒磕着长头……没有喧闹,依然只有大师讲经的声音环绕在头顶。站在佛学院的最高处,俯瞰整个山谷,依然是一片几乎可以用壮观来形容的红色,红色的小木屋,红色的袈裟……红色之上便是青青的草地,而草地上空的蓝天白云也几乎触手可及……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可以形容这里的一切,当我轻声询问同行的朋友,她也笑了,说:需要吗?嗯,不需要吧……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遥远的川西一角,没有一点点的张扬,静候着每一次的相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