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诗心览世有余情(发6月18日青岛日报)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诗心览世有余情
                            高卫国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贮雪烹茶,那煎茶之水是她五年前收梅花上的雪,得了鬼脸青的花瓮一瓮,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的。另有典籍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宫廷里有一种“三清茶宴”,以梅花、松子、佛手入茶,用雪水相烹。
      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有节令循环的时限,不贮藏起来,日出即逝。在古人的眼里贮雪烹茶更能显示生活的雅致。扫雪贮于瓮中,留待日后煮茶时用,取其冰晶玉洁之意,又带有一种闲适情调。银碗盛雪,闲来煎茶,流水的日子便过成了雅致的诗行,孤灯竹屋清霜夜,梦到梅花即是君。
       我家冰箱里储存着一碗去年冬天的雪,是女儿从花树上收集下来,盛在碗里放进冰箱的。贮藏这碗雪时,女儿刚刚八岁,并未读过《红楼梦》,不晓得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故事,这碗雪应当是八岁的女儿阅读世界的方式。
       童心是看待世界的诗心,小孩子借助纤尘不染的童心直接捕获了高雅景致。清少纳言《高雅的东西》记载:“……水晶的数珠;藤花;梅花上积满了雪;长得非常美丽的小孩子在吃着草莓。这些都是高雅的。”梅花应该是红梅吧,白雪红梅,色彩反差明亮,互为映衬,万里无垠的荒寒中,一树梅花绽放,美艳里透着一股凛然。
       人在大地上行走,有着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女娲在造人时,又给每个人都配了一颗诗心。拥有想象力和诗心,可以避免自己成为被现实捆绑的俘虏,然而成年人在红尘中浮沉久了,诗心和童心都成了广袤天空中那朵可有可无的云彩,只剩下俗世的功名富贵心。
     梅花花瓣上的雪,大叶女贞托起的雪,冬青圆形树冠上的雪,司空见惯浑闲事,这雪太熟悉了,就像马在山间、船在水上一样自然。越是熟悉的事物越一无所知,就如同我们对自己也常常知之不深一样,在世界和我们之间横亘着如雾的迷障,那些肉眼看不见的领域和空间,我们本来可以借助想象抵达。然而在岁月的磨砺中,我们弄丢了这看待世界的另一只眼,一同丢失的还有天地不染的童心。
     成人世界的荒谬在于,总是试图用看似客观的标准体系来界定和衡量主观的价值意义。圣埃克苏佩里保有一颗童心,他借助小王子之口,以一个儿童的叙述视角,指出成人世界的这种荒谬,为我们呈现了现代社会病态的特征: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房子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
      一个人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有时候与眼睛无关,而关乎心,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而童心和诗心的丢失使得一些人看世界更为直接,单线条的思维方式和单一视角,剥离了生活旁逸斜出的美感,那些闲适、雅致、诗意、俊朗仅仅存在于人为设置的盲区。
       缺失了想象力的成人世界,如同一个令人跌落的巨大陷阱。《过于喧嚣的孤独》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情节:汉嘉在屠宰场附近遇到一个人,“他用芬兰刀顶着我,把我逼到一个角落,掏出一张纸来给我朗诵了一首歌咏农村美丽风光的小诗,读完之后向我道歉,说他眼下实在找不出别的办法来让一个人听听他的诗了”。作品应该是立足于现实基础,对生活进行的一种艺术变形与夸张。过于喧嚣的孤独,诗人以极端的方式逼迫路人,仅仅为了读一首诗,他的致歉其实也是致谢,传达出诗人对世界的谢意和温情。若以此来关照现实,我们应该呼唤诗心与童心的回归,保留对世界的温柔,这样才能避免让诗人陷入如此孤绝的境地。
       月色、暮色、寻梅揽月、贮雪烹茶、黄昏的苍茫、黎明的清丽,这些高致与雅意永远都不会从现世生活中剥离。保持一颗童心,以诗心和童心打量世界,充满童年记忆的世界总比另外一个世界更加真实也更有生趣,正如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的结尾所写:从此,我就喜欢在夜间倾听着星星的笑声,就像是倾听着五亿个铃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