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心底的孩子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心底的孩子

一、
九岁从深在皖南圩区的油榨中学离开,一家人,一条船,机板船的马达搅起水阳江的浪花,小船在江面劈开一条前往县城的窄窄的波浪水路,浓浓的柴油味钻进水里,随着环环排开的水纹轻拍江的两岸,水乡腥涩的气息更浓郁了。油中到油榨街道的距离是三里的圩埂路。圩埂上连绵着响彻不断送别的鞭炮声。他们在圩埂上挥手,他们是父母油中的同事和中学四周的乡邻。那长长的一排排与我一家人告别的身影,是我父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二十年收获得浓浓乡亲。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在圩埂上奔跑着向我挥手,我的双眸初次尝到了离别的泪水,分离的痛感第一次流进我年幼的心底。

在没有离开这片叫做油榨沟的土地之前,县城让我多么向往。父母总是在我熟睡的清晨偷偷地进城,待我醒来,满腹委屈的我浮现出上次随父母进城母亲给我买的健力宝饮料以及只能瞅瞅的百货公司琳琅满目的玩具。八十年代初期的健力宝二元一罐,母亲犹豫地掏出包裹在塑料袋里一层层皱皱的纸币,内心的纠结最终没能抵挡得住对幼子的怜爱。我一遍遍摩挲着精致的铝制圆罐,“砰”地一声,拧掉盖口,喝下了一个家庭至少一天的生活费。然而,对于这次彻底地搬迁入城,九岁的我突然有了一种难以表达的意识,心底似乎突然有了豁口,隐隐的我感受到了我将永远的失去了什么。

二、
陌生的县城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层层叠叠拥挤在一起的房子,纠结缠绕的宽宽窄窄的巷子。更多的是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就像一只被风吹到一个陌生环境里的小蚂蚁一样,失去了曾经的蚁群,开始小心翼翼的触碰新的环境和蚁群。在县城的小学,我加入了新的群体。当我首次进入新班级的那一刻,我被几十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打量,这些陌生的光芒分解着我全身每一个部位,像一把把飞来的剪刀把曾经快乐飞翔在油榨沟天空之下的小雀翅膀折落一地。环境变了,气味也变了。我成了一个另类,一个一头卷发的乡巴佬。他们嘲笑我的口音以及补丁的衣服。我开始有了难以启齿的外号,我成了一帮同学戏弄的对象 。我仿佛是突然丢在他们之间的一个玩偶,被他们在上课时预谋,下课和放学之后消遣。我似乎落进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我再也飞不到油榨沟那片天空之下——那五彩缤纷的童年时光。我变得自卑和沉默。我无心学习,最深的孤独莫过于学会了在童年回忆过去。我思念与我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们,思念油中的操场,思念圩埂上的大鹅,思念圩埂之下的水阳江以及船舶行驶过后那被水气冲淡了的柴油味。

每天我斜挎着军绿色的书包走过街道连荫的老梧桐树下,穿过一条条巷道往复新家和学校之间。街道人头攒动,被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挤到两边,人似乎成了油中到油榨街道那条圩埂路上两边茂密的杂草。每天我要格外小心的前顾后看,即使这样也难免被飞驰而来的单车擦伤。在圩埂路上,即使是植物肆意横行的夏天,那些油绿的草丛也会给人给牛、羊、狗、鸡、鹅、鸭、鸟,让出一条蜿蜒的土路,让你惬意的在芬香的气息里行走。我不想成为被他们戏弄的“乡巴佬”。我开始拒绝穿补丁的衣裤,我刻意地隐匿口中携带的乡音,每天都想在镜子里梳直我的卷发。我敏感地在新的群体里搜索善意的目光,渴望被他们认可,用一种平等的方式与我交流。我甚至在蒙昧的年纪里提前学会了曲意奉承。然而,我就像一棵被移植在新的土地上的小苗,新的土壤像一面生硬的砖墙使我无法把稚嫩的根须扎入。一方水土一方人。虽然油榨沟和县城之间只有区区的二十几里水路,它们之间依然横亘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隔膜。县城的小孩提前学会了成人世界里市侩的人际关系,他们提前学会了捕捉强弱,势利的在孩童的群体里复制着成人的处世之道。就像县城里的高矮交错的房屋,凹凸着人和人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距离。


三、
九岁之前,我的世界是油中大院子似的校园,是校园之外的广袤的田野,是一条从远方逶迤而来的水阳江以及顺着江面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圩埂路。我和校园里的伙伴们亲密无间,在校园的操场逮蚱蜢,在校园之外的田野小径上撵着大鹅追着青蛙,田野之上农家炊烟飘荡的时候,我们便向着油中的方向张望,看看自家的屋顶上是否冒出青蓝的炊烟。蔚蓝的天空之下一切都是那么明晰,油中那长长的教室红砖墙面延伸在田野村庄之间,仿佛是这片大地里耀眼的一排金色稻浪,里面生长的却是操场跑操的呼号声和朗朗的读书声……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心里住着大地的孩子注定要在一群人堆里长大的孩子之间孤独。

我必须要勇敢起来。我必须要挣脱出新环境这张无形的网,我不能被这张网束缚而在网中祈求怜悯。我暗暗地在网中发劲,思考着如何挣扎出去。我似乎从原先的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小鸟,暗自修炼成了一个长出尖牙利爪的困兽。在某一个放晚学的下午,那帮已被我的沉默喂养成惯性的同学,已准时在那条我必经巷道里候着我。他们已把戏弄我当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一堂生动的“课外活动”。他们围在路口放肆地笑着,等着我走来,仿佛是在等一只“猴子”,乖乖地走进他们布置好了的“笼子”里。

只是这次,他们不知道我的眼光和攥紧的拳头已长出困兽的爪牙。当一个每次总是第一个对我挥拳出腿的同学向我走来时,我犹如离弦之箭,快速地一把把他揪住,抡起裹着砖头的黄书包朝他的身上猛敲,他猝不及防被我敲得连忙用两只胳膊护住脸,我似乎是开了闸的洪水猛兽,发泄着久困的压抑,我放下书包,快速揪着他的头发把他抵到墙脚边,他的脑袋在我的手里仿佛是一个与墙面快速拍打的球,我被内心一种强大的热流支撑着,我尝到了复仇的快感。之后,我由一个心里住着大地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心里藏着拳头的孩子。这样的一次“变身”,注定了我必须要用心里的拳头护佑自己。也注定了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过程给我的父母带来无尽的苦恼,我变得易怒和叛逆。上学的过程变成,打或被打、翻墙头逃跑、时刻保持警惕、出家离走、转学、早恋……直到父母认为只有当兵是我唯一的出路,直到我背上行囊远赴遥远的西藏,我似乎才刚从九岁的那张无形的大网里挣脱了出来。


四、

岁月的河流已把我推到中年的波浪上。回首半生,我一直都在随波逐流。肉身又何尝不是一张网,我无用的挣扎只徒留了道道勒痕,便是我积累的半生皱纹。灵与肉的博弈,欲望与现实的较量,如影随形得让我疲惫不堪。我似乎又成了那个九岁的孩子,无法看清时代的魔障。然而,中年的责任赋予了我勇气,我必须要像一条洄游的鲑鱼一样完成我在人生的这条河流里应尽的使命。童年的经历是一枚烙在我心底的印记,令我不可能在社会这张错综复杂的网里游刃有余,我总是无法学会贴近群体的核心,即使走在圈沿我也要走出自己的痕迹,就像童年的我明白了无法逃避,就要学会在隐忍之后勇敢的面对。我明白了那年从油榨这片土地迁往县城的机板船上那水阳江面拉起得水线,是母体与我不忍割裂的长长脐带,九岁的我似乎才真正地走向了人间。

我心中那只在儿时捏紧的拳头,现在已经抻开成了一面托起生存的手掌。我麻木地在如同一天的日子里,绕着圈。内心的那块豁口时时呈现,让我有时候有如一只迷惘而饥渴的羔羊,重心不稳地在人世间晃荡。我希望那长长的如水阳江面的脐带,再把我从现在的生活里拉回,回到这个叫做油榨的母体,让我重塑对生命的无限热爱。我希望让大地重新回到我的心底。

记忆像是父亲那道留在圩埂上的长长车辙印。当年还是壮年的父亲骑着那架“永久”牌自行车,初次从县城载着我回到油中 ,我激动地犹如放飞的困笼之鸟,拥抱着睽违已久的鸟巢。平日里我畏惧不苟言笑的父亲,但那天父亲似乎也是一只离群已久的候鸟一般,脸上挂满笑容。我在后座紧紧地搂着他的腰,车轮抛开一条长长的颠簸线,像一波又一波圩埂之下水阳江面抛来的涟漪,荡漾着我们父子难得系在一起的愉悦心情。我的记忆再往更深处打开,我似乎在水江江底捞起了更美好的时光,曾多少次父亲哼着歌谣把幼年的我架在他脖颈上,往返在油中和油榨街道的那条圩埂路上。竟然让我想起了会唱歌的父亲。久违的亲切,让我把父亲的腰搂地更紧了。父亲在油中工作了二十年。这片土地有他和母亲内敛的爱情,有了两个姐姐和我,他曾把根须深扎在这片土地之下。迁徙,是他为了儿女们能有更好的生存之途径。

这些年,我多次重返这片土地,游走在油榨街道和油中之间。油中早已荡然无存,退还成田园。老街道也物是人非。站在被草木合拢的圩埂上,望着寂静的似空谷般的江面,茫茫的田野以及重叠的农舍,我犹如重回的一只落单候鸟在这片土地的上空长久盘旋,我想把曾经的鸟群再呼唤回来。西下的夕阳,像碎了的云朵飘在微波里。有一艘滑动的小木船在江心打起点点桨声,似一位位故人往事没在水花里地幽幽叹息……

县城已越长越高大,年轻有为的已成为省直辖市。而油榨这片土地曾经的繁盛,像一截留存于黑白影像资料之中的片段,被模糊被渐渐地遗忘。

五、

我决定沿着父亲当年的车辙印,从新建的水阳江大桥之下徒步这条圩埂路,期望把那条属于我和这片土地的脐带线一步一步地再走出来。然而,这么久远的分割,我已蒙上了多少世间的尘灰?长长的圩埂路上,偶尔会有新一辈的乡民骑着电车扬尘而过。尘灰过后,是我还来不及识别的脸庞。他们骑行在乡路上的背影,也是如此的寂寞。成群的鸟雀在茂密的草窠间飞起又落下,成双的野鸭从圩埂的上空飞过。鸡群栖落在坡面的枝桠间,是它们填补了这片土地巨大的空白。

欣慰的是,我依然能够在这一路的红墙黑瓦的老屋之中,找寻到时代的旧影。残缺的墙角年久失修,紧闭的窗门裂痕深深,它们和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静默在无数个圩区风雨里的日子中。依然鲜红的是不久之前刚贴在木门面上的春联,似乎只有在这一张张红纸黑字里才能还原出老屋曾经的兴荣,这些字仿佛是一个个已故去的长辈和在他乡的晚辈,只有在一个仪式般的节日里才能回到老屋相聚一堂。路两面的坡面上有堆堆隆起的坟茔,坟头上挂着新一轮的纸吊。这些死去的乡邻,犹如他们生前一样与这片土地朝夕相处。他们依然生活在老屋的前庭后院,老屋在,就会有人回来,老屋在,生的人和死的人就会在某一个日子相聚。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像蚁群一样构筑着家园,辛劳地繁衍生息。

偶尔有几位留守的老人在我眼前晃动,他们用一种诧异地眼神打量着我。仿佛我这样年纪的人不应该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出现在这里,应该在城市或者更远的他乡生活,打拼着。不是逢年过节,回来干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我在寻找他们已被水阳江流走的曾经那些渔舟唱晚的日子,我在寻找我的还是一头黑发的会唱歌的父亲以及在车后座搂着他腰的那个满脸幸福孩子……

我甚至在不久前,把我年迈的父母和二姐强行塞进车内,来到这片土地。我希望借助和家人的一同到来,重拾一些昔日的片段,给予我回归的力量。白发苍苍的父母蹒跚地站在油中的遗址上,在一大片茂盛的庄稼地里,辨别着油中每个曾经的场所的方向。老居所、教室、食堂、操场、池塘,他们似乎要用手指在庄稼地里重新勾勒出油中的原貌。他们沉默地从遗址里走出来,走向邻近的村庄。他们在村庄里的每一座房子前都要停下来,新建的栋栋楼房里空空如也,就像一群陌生人打量另一群陌生人。他们不甘心地在村子里绕着弯,他们会在偶尔出现的老房子边久久徘徊,仿佛在斑驳的红砖墙面中他们能够看见一扇隐藏着倒流时光的暗门,故人亲切地会从里面走出来。我跟在父母的身后,看着他们深深额皱之下那双藏着话的眼神,越来越暗淡,心里一阵痛。我赶忙催促说,天色已晚,希望把他们从空荡荡的时光里拉出来。我领着他们准备从村口的坡路返回,村口的老房子边围着一群男人女人和小孩,其中的一个手夹着烟的中年胖男人,看着父母走近,渐渐地把眼睛眯成了一道缝,笑容迅速地展开,他是父亲曾经的学生。接着,中年男子的母亲踩着急步子从堂屋出来,走到了父母面前。她拉着母亲的手,母亲喊着她的小名,仿佛要把一位老妇重新喊到她几十年前含羞的姑娘时代。这一瞬间,岁月仿佛在我的体内裂开一道缝隙,我忽然看见一个小孩从我的身体里走了出来,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我深深地知道,你在人世间积累的一切负重,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只有信仰般地向着人之初的澄澈慢慢地溯回,才能看清河流,圩埂,田野才是这片土地的原貌,才能让那个心里住着大地的孩子慢慢地向你走来。为此,我尽量用余生的皱纹,刻下大地的身形。


2020.9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