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2021征文作品】编号71陆俊萍 遛花生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遛花生


秋雨连绵数日,这清早,细丝儿还在飘飞,时不时抚过我脸颊,凉凉,提醒赶路人秋意渐浓。


收获后的花生地头,停放着几辆带篷的三轮车,熟悉的遛花生场景,脑海里跳出“执着”这个词,但不能表达全部含义。


红红的车篷像一面面旗帜排列,箭头样指向那片土地。


松软的泥土地里,滞留着遛花生的人们的手,蹲踞式状态,前行的速度并不比蜗牛快多少。提篮或袋子放眼前,一手小抓钩,一手捡拾。小爪钩落下,土块儿翻转,一个个花生裹着泥土,从掩埋中跑出,跳入眼帘。


捡到花生比捡到金子还兴奋的人们,此时忘记了劳动的成本与回报的精准关系。


心里感叹着,但是收不回视线,情意至执拗。花生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但是有磁铁般吸引力,揪心着农人。忙碌半生的他们,收获季节眼眸就放异样的光,每天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结伴,赶赴田野邀约,尽享收获与分配之乐。


中原的沙土地适合花生的生长,当花生叶子变色出现斑点时,父亲就会选薅一棵花生,剥开一颗,看看花生壳里层是否变成灰黑色,熟了或是再长长,农人判断方法很多,然后决定是否挖出花生。


这个时点,总记得父亲念叨的一句话,饿不着俺妞了。


纯手工出花生的年代,秋收的速度非常慢,从收获到晒干会持续一两个月,战线拉得更长的是遛花生。


花生锥子容易断落,遗留在地里的花生非常多,空旷的田野里,大人带着孩子在地里一遍又一遍地遛花生,一块地翻腾个五六遍是正常现象,遛完自家地,还会跑到别人家的地,一袋子一袋子的花生又以这种方式归仓,有时候比出的花生还多。


这个农活能持续到穿棉袄。下霜的早晨,跟着母亲遛花生的人,冻得通红的手不时放在嘴边呵呵取暖,母亲就会笑,一会儿都不冷了,劳动产生热量,屡试不爽。拎着小抓钩提着竹篮遛花生是一件开心的事,成了很多农村孩子美好的回忆。


地里还有挖田鼠洞的人,田鼠囤积花生到地洞里,挖开,有时能收获半袋子花生,鼠口抢夺花生的事儿,新闻上还报道过。珍惜劳动果实,颗粒归仓,不只为填饱肚子。


俺妞待见,再忙也得种,只要我活着,就不会让俺妞断花生吃——这是父亲絮叨的话,儿时不在意,当这句话再从白发苍苍的父亲口里说出时,我内心的波澜冲荡着喉咙,说不出一句像样回谢的话,父亲专注的眼神定格成我心中一个镜头。


有次刚推开家里的大门,身后一声“妈”,吓得我一愣,追问大妞,原来是公公遛花生摔倒了。人呢?还在地里,你奶奶呢?去找人帮忙了,你咋不打电话?忘了。掏出手机给爱人拨电话,看见我,婆婆连声阻止,他忙得给啥样似的,别惊动他,我给王亮说好了,一会儿拉回来。


我几乎是命令的语气对着手机说话,不管你在哪儿,赶紧回来!


看着一脸无辜的婆婆,心里说着“就这反应?”,说出的话已经带气儿。那是爹,有点啥事你都落不起埋怨!婆婆看我生气,没再强调什么,我已经感觉到双手在颤抖。我知道如果事小的话,和他一起的街坊,就不会开三轮回来报信,直接带回来不就行了。


真是怕什么来生么。公公的膝盖曾经长满骨刺,动过一次手术,换成人工膝盖。看着他能自己走路,心里是踏实的,劳碌半生的人,也该歇歇了。干活成习惯的人,闲不住。没换膝盖前,有人知会种树,那次就有事了。他倒是挣了一百元钱,把他送到医院,我们花了一千多。撇开花的钱不说,受的洋罪,谁能替得了他?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状态,反复过好几次,没有人非得让他干活儿。


吃过饭,骑自行车出门找同龄人,转圈儿或是干纸牌,几个老爷子相约去看唱大戏,说是人家孩子给老人庆百岁生日,唱几天大戏,还管饭。只要他按时回来吃饭,除了婆婆说他几句,没人抱怨他。


小妞知道她爷爷住院后,对我讲,妈,咱咋没想起来拔电车钥匙呢?说是这样说,为人儿媳,能这样做吗?


秋收开始后,几个老爷子热衷于遛花生,起初是我爱人责怪,但是再不愿意,也没有挡住执拗的人。看他每天为收获的一点儿花生高兴,我也没说什么。


我在做早饭时,从来不催我的公公突然进厨房,菜没炒好,喝一碗汤,着急慌忙地出门而去。怕他吃不好,再做早饭时,提前了时间,依然没有好好吃饭。这也太把遛花生当回事了吧!看到一直骑自行车的公公,要骑两轮电车,我说别骑。从不对我发火的他,声音明显提高了八度,“我会骑!我骑过!”说完扭过头去。电车是大妞上高中时买的,等她用不上时,闲置在家,不经常用,车钥匙一直没拔过。


等他出门后,我专意提醒婆婆,别让他骑,那个车可猴。婆婆一脸不悦,没吱声。为人儿媳,话说到这份上,再说下去就是生气的来头。


看着公公早出晚归,平安回家的样子,敲小鼓的心稍微平稳些。该出事的时候可易得,公公骑电车的第三天就歪倒在土路上。


救护车拉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骨折,而且是换过膝盖的腿,县级医院都没资格做这种手术,只好等待市里来救护车来。看着老人的样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本家的一个哥,反复交代婆婆,别埋怨!别埋怨!治好病才是好,也是大家的心声,即便憋着一肚子火儿,这个时候,我也不会对人发。


按不住怒火的事儿发生在手术后几天,妞妞的姑姑刚走又回来,担心公公耍小孩子脾气。医生让带两个月的支架,他给去掉了。我以为是得到婆婆的允许,在病房楼下,当着妞她姑的面,冲婆婆大声追责,老太太冤得不顶,都说说吧,不然,能把人憋坏。


公公在家休养的时间里,有人来看公公时,他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唉!看看!我的事儿咋这么多?满满的自责,忧伤的语气,一脸愁容。婆婆说他自己在医院里扇自己耳光。


有同事提醒我,人老了,怕摔!是啊!谁都不想出状况,不遛花生,干啥都得防摔倒。这事儿和遛花生有关,也和遛花生无关。我们做小辈的,自以为做得不错的地方,可能并不是老人想要的。


老人怎么了?还是我们怎么了?等我老了会怎样?几句话,在脑海里反复出现。人到中年,肩扛两代人,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一家人平安健康。


黎明时分,去河边跑步,晓月俯瞰着大地,看着田野里熟悉的场景,到处是收获播种和浇灌的痕迹,半干的花生是农人的勋章,摆满一地。


出过花生的地里,到处是遛花生的痕迹,看到小抓钩的齿痕,田野仿佛还在邀请着遛花生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