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2022-01-13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出生在湖北鄂西南的一个农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高祖(爷爷的爷爷),曾考上清朝的秀才,虽然有了功名,但在我们那相对落后的地方,依然摆脱不了在农村生活的命运。后来传承到爷爷一辈,家有薄产,被划为地主,到我父亲一辈,由于爷爷是地主成分,读书就成了奢望。当时地主的子女,生产队是不允许读书的,爷爷在我父亲10来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在奶奶的再三央求下,生产队总算同意让父亲进了学堂,读完小学5年级,父亲就被生产队当做主要劳动力,从学校给拉了回来。叔叔就没父亲那般幸运,仅读到小学2年级,就到生产队报到了。我的小姑姑读到小学6年级那会儿,由于叔叔小不懂事,在村集体山林砍了两个树做楼梯,未经生产队同意,生产队长就抓住成分不放,硬是把小姑姑从学校撤了回来,就这样,父亲5兄妹全部退出了学堂。
  到我出生时,已经是80年代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大江南北,所幸我没有因为爷爷的成分问题受到牵连,我从7岁开始就顺利进入了小学。我们家距离小学有3公里的路程,从家到学校是没有公路的,只能靠步行上学。每天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先把家里的耕牛拉出去吃草,然后还得砍一捆柴,到了7点左右,背着柴牵着牛回家,吃了早饭就往学校赶。遇到下大雨天,还得父母送,因为去学校的路途有几条河沟,每逢下大雨都会涨水,如果没有大人送,肯定是过不去的。冬天是最难熬的,我们那里每年冬天都会下雪,为了在学校不受冻,还得带上火盆,装上木炭,每到下课时间,操场上一片热闹的景象,大家都在那里使劲挥舞火盆,好让快要熄灭的炭火烧得更旺,经常有同学上课时间把鞋烤焦,导致全教室都是一股胶味和鞋臭味,有时甚至影响老师上课。小学6年,就在走读中度过了。
  后来上了初中,要去30公里外的集镇读书,其实那时我们家到集镇已经通了公路,但是由于家里穷,买不起车票,经常也是步行去学校。还记得第一次去初中学校,父亲送我去学校,由于路途太远,我们早上4点多就起床,装好米和腌菜就出发了,走到快晌午时分,我已经是饿得头脑发昏,实在走不动了,于是父亲带我去二姑姑家,在二姑姑家吃了午饭,我们才继续赶路。到了下午17点,总算到了学校,看到新学校新气象,我的疲劳一扫而光,父亲缴了学费,然后安顿好我以后,就回了家。
  初中不像小学,是住读,一个星期放一次周末,到了星期六,学校的食堂是不蒸饭的,一大早,大家就成群结队的往家里赶,家距学校近的还不算什么,回家还能赶上吃早饭,像我这样距离家里30公里甚至更远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么远步行回家至少得好几个小时,路上肯定会饿,于是我就和同学把一个星期剩下来为数不多的大米凑在一起,去距离学校不远的小卖部兑换米花糖,然后结伴回家,这样路途也不会怕饥饿和疲劳了。在路途,有时遇到好心的司机,还可以搭载一段,这样又可以轻松不少。有时遇到专门载客的货车,胆子大的同学就会爬上车斗,到快到家的拐弯处,车行动很慢的时候就跳车(当时还没有柏油路,路况很差,车辆行动很慢),到了目的地,等司机下车收费,才发现少了许多学生,司机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然后愤愤的骂几句也就算了。
  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母亲由于跟父亲不合,离家出走了,跟家里也断了联系。那时周边很多人都劝我父亲说:“你现在一个人拖累三个孩子,也不容易,要不就让老大辍学出去打工挣钱”。父亲听后,总是摇摇头,受到周边邻居的影响,我也有些动摇了,我试探着跟父亲商量,说出去打工,给父亲分担担子。父亲听后,沉默了片刻,他告诉我说,李氏宗祠刻了家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意思是说祖宗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子孙即使是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我们家虽然很穷,但是只有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将来才能摆脱贫穷。”听了父亲的话后,我虽然也只是懵懵懂懂,但是再也不提打工的事了。初中三年,没了母亲以后虽然比较寒酸,但老师和同学们比较照顾我,中考时,以不错的分数考上了高中。
  上了高中,学费就成了一大难题,家里除了我要上学外,弟弟妹妹也要上学。本来我的中考分数可以去县城的二中,但是去集镇的三中,以我的中考分数可以减免部分学费,为了减免学费,我选择了去三中。 高中校园一个月才放一次假,对于我来说无形增加了不少负担,每个月回家,从家里带大米至少是读初中时的四倍,以前初中一个星期五六斤大米就够了,到那会儿至少得30斤大米,而且腌菜也要带好几罐,自从母亲离开后,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家里基本没有什么腌菜。这时二姑和一些亲戚解了燃眉之急,每到月中,二姑就会送一些大米和炒好的菜到学校,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在二姑和亲戚的接济下总算度了过来。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学校食堂开始允许学校周边的阿姨进校卖菜,学校外面的阿姨做的菜一般都是用桶装的,基本没油水,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卖菜的阿姨挑了两桶菜到学校,放下桶,拿出一点油倒进桶里,然后用汤勺搅拌均匀,这样桶里的菜看起来上面就漂了一层油珠。即使没油的菜,也要两毛钱一勺,对于像我这样离家远,带的菜不够吃的,必须要买的。但是买菜的钱是有限的,一个月就几块的零花钱,这些钱都是父亲在外面贩麻糖赚的。还记得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和弟弟妹妹等到很晚还不见父亲回家,于是我们就去睡觉,到了深夜,我在睡梦中仿佛听到有人敲门,但是仔细听,又没了动静,过了一会儿,睡得迷迷糊糊时,又听到敲门声,这下听清了是父亲的喊声,于是我立即起床去给父亲开门,原来父亲从五十里外的邻乡卖完麻糖,走了很久才到家,由于一天没有吃东西,又困又饿,到了家门口,父亲就累得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才想起要敲门。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把昨天卖麻糖的零钱全部给我,攥着一大把1角、2角的零钱,我躲到楼上数起来,数了半天,有好几十块,足够我半学期买课本和买菜用了。
  直到我高一读完,那些一毛两毛的钱我都没用完,而就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那一年,父亲突患脑溢血去世了。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在读书与打工之间,我又要面临选择,但是一想到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读书后能有出息,我又不甘心。皇天不负有心人,家在邻省的小姑姑和当人民教师的姑父商量后,支持我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有一次我们寝室的6个室友身上都只剩下几块钱了,大家都不吃早餐,把节约下来的几块钱凑在一起,去学校食堂炒了几个菜,就这样度过了一天。每逢周末,我们寝室来自农村家庭的几个孩子,就到溜冰场去溜冰,一溜就是一整天,这样做就是为了省下吃饭的钱。好在大学还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我经常利用没课时间去打扫教室卫生、管理阅览室,这样一个月也能换来不少生活费,偶尔也写写小新闻投到校报和当地一些报纸,也能换取少量生活费。至于学费,完全是靠申请助学贷款和姑姑们的支持。也许是有父亲冥冥中的保佑,我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大学毕业后,我靠着在大学对文字的爱好,辗转供电、四星级酒店、文化事业等单位,虽然大学期间学的是英语专业,但是从事的都是与英语无关而与文字有关的岗位。尤其是在文化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我得到了锻炼,文字功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后来因为爱人(当时的女朋友)家在江西的关系,我从湖北来到江西,有幸应聘到了一家国企工作。
  如今,我的妹妹在我的支持下,也即将大学毕业,就在前段时间,她已经和一家不错的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半年前,我的女儿来到了这个世界,我给女儿取名字时,在她名字中选择了一个“墨”字,希望她将来继承家训,做到胸中有墨,多读书。女儿现在虽然还小,但是等她将来懂事的一天,我会把我的读书经历告诉她,希望她能明白。
  我小时候的一些玩伴,由于没有读多少书,在外面打工干坏事而锒铛入狱的不在少数。而我的弟弟,由于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现在只能待在农村,整天和黄土地打交道。每每和他聊到过去,他都很无奈的说:“唉,当初书读少了,现在后悔啊!以后一定要送小孩读书来弥补啊。”和他们比起来,我已经是很幸福的了。现在想想,当初选择读书,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