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马兰头和香椿芽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马兰头和香椿芽
                                                         文/围庭

      清明时节是杨柳爆芽的时候,也是各种野菜从土坷垃里探出头的时候。这时的集市上,常会见到有一些年岁大的农妇挎着竹篮卖野菜,似马兰头、蒲公英、蕨菜、水芹菜什么的。有种叫香椿的树芽,也列入野菜行列。

       诸种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的是马兰头和香椿芽。

       马兰头根短叶肥,吃在嘴里凉凉的,微微有些苦,香味浓郁。一般的吃法是凉拌:拣择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切碎与豆干丁拌在一起,浇上热油,撒些细盐、糖和味精。一道富有浓浓江南味的春蔬便端上了桌案。绿意扑面而来,伴你吃饭,佐你喝酒,真的很美。我老家那一带,也有把它剁碎当作馅包饺子的。
我最早吃马兰头,是拿它当饭吃的。“三年自然灾害”时,老家的人为了接济城里的我们,常常寄一些干菜之类的东西到上海来,其中就有马兰头。按理说马兰头是菜,可那时粮食不够吃,母亲把马兰头煮在粳米里当饭吃,有时也把它调入面糊糊里充早餐。用母亲的话说,马兰头的茎秆和叶片有嚼劲,吃在肚里抗饥耐饿。那年头,人饿得心里发慌,马兰头能当饭吃,母亲自然不会放过。可野菜当饭,吃多了,肠胃并不舒服,有一个时期,我看见马兰头就想呕吐。

      药书上说马兰头也可入药,有什么功效我记不得了,但我经历的一件事,让我确信马兰头不但能吃,还能治病。邻居里有位姓沈的人家,女儿二十好几了,脸上长满青春痘,谈了几次对象,都因为颜值而告吹。几次的挫折,严重影响了她的自信心,有段时间她不愿再处对象。沈家姆妈听在中药店上班的秦师傅说用马兰头泡茶喝,可以治愈青春痘时,就向我家讨了一些。这位二十好几的大姐有恒心,天天用马兰头泡茶喝,晚上临睡时还把马兰头捣烂挤汁敷于脸上。过了一段时间,效果还真不错,她脸上的疙瘩快没有了,疤痕也慢慢地复原了。这使她信心大增,又撑上花纸伞和男朋友约会去了。结婚发喜糖时,沈家姆妈多发了两包给我家,说多亏山东马兰头,阿拉囡囡嫁人了。

     把香椿芽归入野菜中有点勉强。但是,吃香椿芽的时候,也正是各种野菜大量上市的时候,所以我总习惯于把香椿芽归野菜一档之内。

      香椿是树,树体高大不一,庭院、公园、野外山坡都有它的身影。每年谷雨前后,人们爬上香椿树摘取嫩芽当菜吃。据说在汉代时,人们就喜欢吃香椿芽了。宋朝的苏轼在《春菜》中这样赞美香椿芽:“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可惜读这短短的诗句,无法获知宋人是怎样吃香椿芽的。但我相信,现在的人肯定比宋朝那会儿的人会吃会喝。就我所知吃法就有香椿芽炒鸡蛋、腊肉炒香椿芽、笋丝炒香椿芽、香椿芽拌豆腐、油炸香椿芽。

       我最初吃的和我最爱吃的是香椿芽炒鸡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里的某个春天,我随父亲去山东看望祖母。那时农村普遍贫困,春荒时有些农户甚至没有饱饭可吃。为招待我和父亲,二叔和二婶费尽了心机,但他们也只能用鸡蛋炒香椿芽来对付。因为鸡蛋在鸡窝里,香椿芽在树上,这些都无须花钱的。当我把香椿芽炒鸡蛋卷在煎饼里吃的时候,那个香啊,可以说是我的味蕾都如春天的花朵,瞬间全都绽放了。这是我第一次品尝香椿芽,这一吃终生难忘。以后我常在谷雨期间注意上海菜场里的摊位,看有没有香椿芽赏光露脸。直到一九九七年的春天,我才在金汤路的农贸市场上见到久违的香椿芽:叶厚芽嫩,绿叶红边,香味浓郁;远看有点像玛瑙、翡翠,很吸引人眼球。小贩将它扎成小捆,每捆一两左右。我买了两小捆。回家炒鸡蛋,香味中弥漫着青橄榄气和甘草气,的确好吃。只是此时,我的祖母和父亲,还有二叔二婶,他们都已离世多年,看着桌上这盘金灿碧绿的香椿芽炒鸡蛋,思念亲人,很是感慨。

      和马兰头一样,香椿芽也有一些妙不可言的药效。我家隔壁,有个叫三毛的小孩,脸色蜡黄,人渐消瘦。懂得的人说小三毛肚里有蛔虫。也是那位在药店上班的秦师傅建议说,弄点香椿芽吃就行。谷雨前,小三毛的妈费了好大劲,托人搞来了几把香椿芽。小三毛当天吃了,晚上就叫肚子痛,数番上厕所,拉下好几条大小不一的蛔虫。不久小三毛脸色红润了,也长胖很多。秦师傅说,香椿芽药味儿重,一般虫儿受不了那种味,都远躲着它,蛔虫也是如此。

      时下农民在塑料大棚里栽植马兰头。老实讲,我们现在吃的马兰头,多数是人工种的,如果将摘自大棚里的马兰头,也称为野菜的话,有点滑稽了。不过香椿芽却是长在野外的树上,是纯真的野味。话又说回来,马兰头哪怕产自大棚,它的野菜基因还保持着,和香椿芽一样,它依旧是春令时蔬里的上乘鲜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