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有人衣裳浅柿黄

2021-12-31经典散文
[db:简介]
日本的俳句,有东坡志林笔法,天真烂漫清明淡远,有意味还颇有机趣。我读得并不多,翻译之故再加文化差异,更主要是心境的历练,能懂能晓个中味就更少了。但这又何况。我读书其实颇有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全凭感觉。感觉来了,会满心欢喜,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为一字一言一句,沉醉感动,这难免会有失偏颇。但我喜欢,还常常为这种说不出所以然的陶醉和感动激动不已,这是否就是自恋?

    我承认自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浅薄。比如很喜欢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不止一次引用,却并不明白何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只是心底觉得说不出的优美和迷人,不久前偶翻书,见其注解才恍然大悟,更深感惭愧。才知道其中的‘枝”是“知”的谐声(相信大多数人早已清楚,我却是至今方知我真是个叶公和南郭)。明白后知道不但有所指,更有深意,耐人寻味:“没感情”的木尝有知,有感情的君却不知,歌者爱之深切真挚、喜悦和苦恼便溢之言表。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这首《越人歌》,广东古名南越,便心存一缕期望这是我们广东的情歌,尽管明知这是不可能的。

    有关这首诗还有许多题外的标签:最早的翻译诗,同性恋之歌。世间颇有些人爱用理性的态度,一本正经做些大煞风景的事,没有比这更没趣的事了。在我眼里,那次相遇真是千年等一回,曲韵清芬恒与流水竞长,至于王子爱不爱歌者,后事如何,已是不那么的重要了,拿秦观的话来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尽管私心里对《鹊桥仙》颇有微词,觉得这是悲语不是欢歌,虽不失慷慨和豁达,恰恰在我看来,爱情常与豁达有悖。世人多知高山流水,却有几个轻吟《越人歌》?忘了在哪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常为一刹活一生。有那么一刹足矣,余下的便是赚回来的。

    我就是样懵懂和迟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幸,至少是欠缺,和生活在别处有什么区别,和醉生梦醒也不过一线之差罢了。青山依旧,白云悠悠,我心常生迷惘。在这个意思上,我又很不喜欢这样-----不知读了这些文字的人,会不会以为我亦有所思?早到了无梦的年几,最为苦恼的亦是无思。人生况味,一如秋天,不可说不可说。

    俳句是断断续续地读,感觉是深深浅浅。在这个春天里,不期又读到这样一句,感觉很美,心里暖暖的,无端欢喜。换作其它颜色,还觉得美否?这当然有个人对颜色偏好所在,但最重更最倾心是那份悠闲和飘逸,如天上的流云,如悠然的南山,不落痕迹,天然漫妙。我甚至在下意识里觉得这应是一位倚竹仕女或临川道士。再也坐不住,推门寻景。感觉最为奇妙。就拿美人来说,怎样才让人感觉美,往往正面描摹述吃力不讨好,侧面烘托反而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硕人》算是很成功的美人图,“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一一列举有如画图毕竟有些凝重,倒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流波浅笑让人难忘,非美人无此风情也。《陌上桑》中众人欣赏罗敷堪称代表。古人评“灯火下楼台”虽无一字言及奢华却是富贵语一样,妙在闲中着色。

    刻意寻景人说痴,偶尔也有意外之喜,不,是惊艳。幽径两旁,亭亭植植,落落成林,一笼嫩黄映日。竟是满枝烂漫黄花,不杂一色,不着片叶,茂而不繁,逸而不散。“有人衣裳浅柿黄”,不由为之痴立。黄花无数,难及其浅黄鲜嫩淡雅纯美,珠圆玉润,不敌天真烂漫。赤子之心,不染一尘,徘徊坐卧,不忍离去。后来才知道这是黄花风铃木,来自南美热带,花时无叶,瓣皱似绢,枝头窈窕,如吴带当风,又叫黄丝风铃木。真美!李白肯定没有见过,才少了“树想衣裳花想貌”的写实,奇思异想成全了云,尽管我也觉得是云裳更具美感。我喜欢颜色偏浅,色泽较鲜,又偏爱纯净,花时无叶的木本犹得我心,当初之木棉、樱花,今之风铃,望之让人忘倦忘忧。总有一种美,让你感动。总有一种感觉,让你心醉。

    突然有这种感觉,那唱“山有木兮木有枝”的伊人,一身浅黄衣裳,就像眼前的风铃木。
                                                      2013-3-1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