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最近读的几本书

2021-12-29经典散文
[db:简介]


   
  赋闲在家,似乎有了大把的读书时间,其实不然。一是书太多,又可以随时读,读得太方便,反而少了许多紧迫感;二是白天里一日三餐加上上午、下午的两次散步,好象也用去不少时间;周末要用来户外爬山,更是不肯用在读书上的。算起来,读书的时间仍和以前一样,大多是晚上临睡前的一两个小时。
  这半个月,读了三本小说,写几个字吧。写字,自己真不是勤奋的主儿。

  朱苏进的《醉太平》

  朱是军内作家,以前写过许多小说,印象却并不深刻了。自九十年代涉足影视,反而有了一定影响。《鸦片战争》、《康熙王朝》、《我的兄弟叫顺溜》都是他的作品。这本《醉太平》是2009年的作品,其实不错。写的是军区机关大院的人事。借一个初入机关的新干事的视角来看人和事,因为是我很熟悉的生活,读来颇感亲切。
  想来自己年轻时差一点了调去军区司令部情报部(未能成行的原因很简单,我家户主刚随军到吉林,举目无亲。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前途就把她扔在那里,因为要调她还要等我在机关立足后,再费一番周折的。只能惋谢了赏识我的领导的美意),也可能在那样的大院里生活N年,也是颇有感慨。事实上,几年后我奉调回师机关也差不太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关里的各色人等自我奋斗和争权逐利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我自然也不仅仅是看客。33岁就统领师机关最大的科室的我,靠的也不仅仅是智慧和能力,自然还有领导的赏识加上机遇。当然也有人把我划在某首长的人之下,虽然这并不是事实真相。但真相是什么?除了当局者,外人永远无从知晓。其实,在机关,有意地保留一点真相让别人去猜度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别人不敢轻视你。只有傻小子才会把自己的底细全部亮给别人。
  说远了,还是说这本书吧。这类书中永远会有一个成功或者不成功的长者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新人,从这个角度说或许新意不足。但肯为这本书码几个字的原因并不在此,我一直在想,作者为什么把它起名为《醉太平》。这样一支由只想着个人升迁争权夺力的军官们组成的军队是不是沉醉于太平世界里太久了,如果有战争,凭着钻营和所谓的机敏位居高官或者领导机关办事机构的军人还会打仗吗?同理,一线作战部队的主官们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这幅流传于军中很久的对联是否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所以,作者命名这本书还是很有深意的。至于别的,故事、技巧什么的另当别论,写了半辈子小说的朱苏进自然知道如何调动读者的情绪来读的。

  虹影《上海之死》

  作为一个女性作者的谍战小说,美艳,甚至有诗意都不错,力度显然还是不够的。乱世中的爱情、婚姻,自然不会延常理出牌。小说中的几个主人公都不够立体,谍战的味道,情节的推进也太多文艺范儿。就讲故事本身尚可而已,可以吸引人读下去。别的,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写谍战,还是龙一(潜伏的原作者)靠谱些。

  奥尔嘉.斯拉夫尼科娃《2017》

  老实说,读得比较吃力。俄国作品的通病,情节推进过慢,主人公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很是拖沓,结构还可以,几条线索齐头并进,人物的塑造也算可圈可点。不过,我眼中,这个标题起得还是有些深意。2017,其实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作者假想了这时的社会,暴乱也好,社会的动荡也罢,其实根子是在信仰危机。虽然俄共已沦为可有可无的在野党,但前苏联时期对人思想的禁锢和洗脑的影响必然是深远的,甚至可以影响几个世纪。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目前的信仰危机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不管你愿意与否。
  最近的自己常去的某论坛又不太安宁,无谓的争执充斥多个版面,这或许就是论坛的常态。我还是不太喜欢,性格使然吧。
  想起一句诗,好久前读过的:
  我喜欢静
  也喜欢闹
  但我更喜欢
  静静地闹
  好在不用费神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也不必去哄张三,骂李四,我只会读我的书,写我的字,还有驴行在雪野中的山巅,看远山巍峨逶迤,闻近处松涛阵阵,真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