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西湖

2021-12-26经典散文
[db:简介]
      到杭州来两天了,闷热,不透气。 杭州城建的稠密,不开阔,要去办事的医院都离的不远,拉不开距离。来前挂念的事情也不顺利,节外生枝,心情颇有些烦闷。上午,收工的早,偷得半日闲,决定去西湖走一走。

      出了医院, 阳光刺眼,一想到即将看到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即将走在绿杨荫里,雷锋塔下,心情就顿时轻爽了起来。让那些劳什子见鬼去吧,今日我要做半日西湖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出租车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弯来拐去,我正迷失了方向,视野突然开阔了起来,一股混着莲藕气味的水气扑面而来,西湖竟然就在眼前了。我下了车,透过岸边的垂柳看出去,好大一面湖!辽阔低平,云雾蒸腾,远山层叠,与天相接。我的身后就是热闹喧嚣,密不透气的杭州城,眼前却是一望无际,风景如画的湖光山色。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直接对接,全无过渡,我感觉到身心立时得到了极大的舒展。也去过别的湖,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

      我是在孤山路口下车的,司机告诉我断桥就在这里。以西湖名气之大,名胜之多,我所确实知道名字及大概来历的,也就断桥和雷锋塔而已。下车后,沿湖岸步行不到两百米,就到了断桥下。断桥岸边有一碑亭,立有乾隆皇帝手书断桥残雪的石碑。断桥不断,是一单孔拱桥,灰白浅平,延伸向白堤。此刻,烈日当空,看雪是奢谈了。烈日下的断桥,在远山近水的背景下,古朴冷峻. 我体会不到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上送伞还伞,离别重逢的浪漫,只觉得站在断桥下,内心比刚才平静一些了。

      走过断桥,就上了白堤。白堤不足一公里,两列桃柳把白堤分成三段,中间走行人,两边有靠椅,堤边无栏杆, 堤面低浅,几与水平。“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遥想白居易当年,早春时节,踏马徐行,由断桥而上白堤,晴空万里,微风拂面,湖光山色,桃红柳绿,游兴甚浓,好不快意。两年前的阳春三月,在瘦西湖的岸边见识过什么是桃红柳绿,相映成趣。现在已是初秋,杨柳仍绿,桃花不再。不过,艳阳之下,白堤之上,一面湖水,两行绿柳,何尝不美?美则美亦,这样天气,流汗受晒,是免不了的了。

       白堤尽头是孤山,实乃湖中一岛。有一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终于知道诗作者竟然是这岛上的一位隐者,叫林和靖。这样想起来,那时候这岛还是静谧之地,可以遁世,可以感受到如此阴美的意境。现在水中无荷,岸上无梅,却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岛上遍植桂花,桂花的香是淡甜的。平湖秋月也是西湖十景之一,无月可看,我找了处岸边荫凉,坐下来休息,这样的天气,长时间的行走,有点累。远看湖面上的湖心亭和阮公墩,各郁郁葱葱的一团绿,与孤山成三角状,自然天成,这也是老天对西湖的恩赐了。 如今的孤山一点也不孤,名人云集。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金石家,学者,诗人,隐士,都在这里留下足迹甚至求得归宿。景因人而成名胜,人因景而有典故,正是人和景相因,才成全了西湖今天的名气吧。西泠印社也在这岛上,印社门口有一个卖印书的小店, 店里坐一老人,在安静的刻印。游人进出,倒不像是他在意的事情。



       过了西泠桥,就离开了孤山,到了湖岸边。此刻,我才发现,阳光已经收敛,乌云渐渐聚拢,天竟然暗了下来。岸边有苏小小墓,武松墓。看过后,我坐在一棵参天梧桐下,远眺湖面,已经全无断桥处的湖光山色, 一片空濛疏离。背邻古墓, 面朝湖面, 我开始觉得落寞。繁华落去,山雨欲来,接下来的一切, 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了。为什么是在这里?为什么刚好在这里? 这一切,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

      打雷了,雨水开始滴下来。人说西湖,晴不如雨,雨不如雪,虽不能见雪,我今天也算是三生有幸,能看到雨中的西湖了。

      游西湖,移步换景,地图是多余的。岳王庙就在眼前了,过马路便是。这时候,雷声轰鸣,但雨还不大,没有成片。我抬头看庙门两边廊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谁能想到如此气魄和阅历的盖世英雄, 最后的归宿在西子湖畔,和苏小小为邻,与武松做伴。到岳飞墓时,暴雨大作。岳飞的真身埋葬于此。墓道正前面就是著名的四奸人下跪像,从小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插图,在这里得到了映证。 墓门出去是后园,满园桂花,雨中飘香,两侧是碑廊。走到这里,已经是天昏地暗,暴雨倾盆,游人纷纷进到碑廊里躲雨。我先是在屋檐下台阶边休息,雨越来越大,我才转身留意到墙上的碑文,是岳飞手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的碑刻,贯穿长廊,颇为壮观。开始部分的字体工整铿锵,刚健有力,越到后面,越肆意挥洒,行云流水,最后段落,已经是全无拘泥,从心所欲。碑文后有楷书复录的前后出师表全文,我一字一字的读完了诸葛亮的泣血上书。一位老年人,拄着拐杖,也站在旁边,一字一字的读。读到最后,是岳飞自己写的抄录前后出师表一事的经过,不能全记,抄录于此:“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站在碑廊下,雷电交加,雨水从房檐滴下来,打到地上,滴答作响,孤冷之意,涌然而起。遥想千年前,岳飞夜宿孤庙,愤然疾书,同样是郁结于内,虽然抄录的人是他,但是我也好象得到了发泄。长廊的碑文看完,雨小多了。我又回到墓前,看了看岳飞的墓,然后,出了岳王庙。

       如此文弱柔和的西湖,在这里荡开一笔,阳刚雄浑荡气回肠了一把。这也是西湖的个性魅力之一吧? 就好像李清照,婉约一生,也能吟出九万里风鹏正举这样的的豪放词来。



      从岳王庙出来,在路边买了一把伞,准备步行,雨中走苏堤。

      曲院风荷没有进去,这个时节,映日荷花是看不到了。我直接走上了苏堤。 雨却渐渐停了,天亮了一些。雨后的身上有些湿润,脚底生疼,自然没有白堤上的轻快了。有滑板青年经过停下,找我攀谈。他是广西人,在杭州打工多年,经常来西湖滑板,却并不知道此处是何处,问我这个生客。看到他生气勃勃,激情洋溢的样子,好生羡慕。在苏堤上的感觉和白堤又不同,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堤很长,近三公里,有六座小桥分割相连,可缓解游人疲倦之意。路上游人,或者恋人一对,或者亲友一群,独行者少见。走过一半,太阳已经西去,傍晚渐近了。远望了三潭印月,路过了花港观鱼, 雷峰塔,就在眼前了。

      此时看雷锋夕照,时间正好,夕阳却不配合,只能见到灰蒙蒙的天空下,雷锋塔屹立在山顶上. 塔尖金光闪闪。我和它隔着水,隔着山,我看它孤零零的,他看我,估计也妩媚不起来。绕来绕去,来到了雷锋塔下,此塔是近年来重建,愿塔在上世纪20年代倒了,所以有鲁迅的两论雷峰塔之倒下。其实当时倒下的已经是最后的石体,以前的木体早已经毁于战火。重建后的雷峰塔金碧辉煌,光芒四射,还有电梯直达四层观景。这样的一个塔,一则起到了雷锋塔发掘与历史博物馆的作用,二则是提供了一个览西湖全貌的平台,三则是恢复了雷锋夕照一景。至于塔本身的文化价值,就另当别论了。

      南屏山在雷锋塔的对面, 净慈寺在山下, 南屏晚钟一景就在里面。进到寺里,直接就见大雄宝殿了,恰逢僧众正在做法会,念地藏经,信徒也在里面跟着念,路上还有小和尚提着供品往殿里走。后山的殿都不开放,不能进去。 我就去寻找南屏晚钟了,原以为应该在一地势深要处,才有荡气回肠,响彻山谷的感觉,找来找去,原来就在门口的钟楼里。也不能进去,想毕就是它了。我出了寺门,见到碑亭,康熙皇帝手书的南屏晚钟石碑立在亭里。此次西湖行,以乾隆皇帝手书的断桥残雪碑始,以康熙皇帝手书的南屏晚钟碑止。真有意思。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看来古已有之了。

      我在碑亭旁坐下来。南屏山下,暮色沧桑。曾几何时,这里乃一荒山野寺,人迹罕至。背靠南屏,面朝西湖,僧人们白日里自食其力,修身养性,到傍晚,钟声响起,群山回荡,湖面萦绕,晚饭后,继续打坐修行,论道参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十年以前,还在绵阳。租的小房间在涪江边上。每天下午六点,就听到江边的钟报时。开始一直不知道钟在哪里,后来走到江边,觅音寻踪,看到钟了。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六点,听到钟声,就散步到江边,钟下,闲坐,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请问能暂时回避下吗,我们拍照。”我被游人叫醒,忙起身让出碑亭,发现眼前已是车水马龙的霓虹世界,除了归去,已经无处可去。



      第二天,早上起来,温度骤降十度,冷雨淅沥,杭州一夜入秋。

     下午,到机场的路上,看到新闻,昨夜西湖边的集贤亭倒了。集贤亭没有亲见,也不明来历,倒了就倒了吧。我也该回到广州去继续讨生活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