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南华寺

2021-12-25经典散文
[db:简介]


      
    今年春节,广州湿冷多雨,出门不便,在家里又呆得无聊,不好打发时间。遂和家人一起,报了一个旅行团,在大年初四的早上,冒着寒风冷雨,从广州出发,经京珠高速公路,在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后,去到韶关市南约20公里的曹溪之畔,游访南华寺。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六祖惠能在此创立禅宗,并宏法三十余年,禅宗由此开枝散叶于中国乃至海外。惠能大师圆寂后留下不朽肉身,供奉于寺内。南华寺的绝大魅力,就在于其禅宗祖庭的地位和六祖惠能的传奇人生。此去最大的目的,就是走近禅宗祖庭,拜谒六祖惠能.

      到了曹溪, 已是正午,下着绵雨,风吹的紧.这里是粤北,比广州更冷,气候景物,倒是和我的老家有些相似了。我们先在附近的农庄吃了一餐素食。饭后,雨未见停,一行人,撑着伞,向南华寺走去。

    南华寺,面向曹溪,背靠山岭,有灵秀之气,又不失古朴之质,确实是一个修行悟道的好地方。第一道山门上就写着曹溪二字。我们在门旁驻足停留, 香客络绎不绝的从门口进出.看来这样的天气,并不影响这个寺庙的香火. 导游告诉我,此寺不能一进门就烧香,要走到最后的六祖殿,拜过六祖真身后,再原路返回烧香. 不知道这些接踵磨肩的香客们,是否知道有这么一说.不过,心诚则灵,慈悲智慧的佛主,难道不应该看重的是一颗诚心么?

      进到二门,抬头见横批: 宝林道场.左右对联: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这对联真好,既有气势,又很诚实谦逊. 论规模大小,论历史悠久,南华寺在全国排不到最前,但是在东粤以内,南华寺称第一,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再则,南华寺的光彩,并不在于他的规模及历史,而在于他作为中国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禅宗分南北,分别由六祖惠能和他的师兄神秀开创,后来惠能开创的南宗实际上成了主流,逐渐取代了神秀的北宗.惠能也就成了创立禅宗的宗师. 但是这里并不自称禅宗法门,而是谨慎的称南宗. 客观诚实的评价自己,既不轻浮自诩,又不刻意谦卑, 这或者正是佛家应有之修养,也是做人宝贵之智慧吧.

      二门进去以后,就是南华寺的一系列主体建筑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寺庙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清朝建筑风格, 黄墙灰瓦,有韶关民居的特点,也符合深山古刹的风格。寺里确实香火兴旺,敬香的,烧香的,磕头的,许愿的,也有公德箱和签名簿.但是我发现这里的僧人有两个特点,第一,不管进来的是香客还是游人,不管是否往公德箱里放钱或者放的多少,他们总是和颜悦色.透着善意.绝无一点脸色,更无半句恶语. 第二.这里的僧人外表也多体态清瘦,慈眉善目,有出家人的样子.我之前一直不能理解当今的很多寺庙里,为什么本来清心寡欲,布衣素食的僧人,能长的红光满面,饱满圆润.

      我们沿着中轴线,依次穿过了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灵照塔,藏经楼,来到了六祖殿.六祖殿是藏衣钵法物的地方,供奉着六祖惠能及明代两位方丈的真身。这是南华寺的灵魂所在。人从殿外排队进殿,依次走过,瞻仰真身. 真身和人间有相当距离,并有栏杆间隔.外面下雨,殿内昏暗, 我肉眼凡胎,经过时,看不清楚本来面目。只能看到六祖身批红色袈裟,居中端坐.不能靠近,也不敢耽误后来人,敬了一烛香,就依次出了殿门。

    六祖殿后面就是卓锡泉,雨还在下,水里有几棵高达40余米,树龄500余年的水松,古树参天,诉说着南华寺的历史。从两边小径可进后山,烟雨蒙蒙, 曲径通幽,一眼看过去,深不可测。

    我们沿原路返回,出了前门,回到饭庄闲坐,和导游聊起了惠能的传奇人生。

    惠能的父亲本是唐朝官吏,因过谪居岭南。惠能出生时,父亲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后自感与佛教有缘,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弘忍命门徒作偈,以选拔传法继承人,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受到弘忍看重并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大师兄神秀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混迹于山区猎户之中. 十余年后,他到广州光孝寺观法会,因一论关于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并自此在该寺传教。翌年,他前往韶关住持南华寺(时为宝林寺),惠能在南华寺宏法三十余年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

    惠能一生,目不识丁,他没有能力阅读大量的佛教典籍.他在东山寺只呆了几个月,并没有机会真正接触佛, 他得到衣钵后就南来广东, 若干年后,在广州光孝寺出现时,已经得道成佛.他是怎么得道的? 浪迹四会怀集的山区里的十几年,一定给了他最丰富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并在这其中的一个时刻顿悟而成佛. 王阳明后来的经历和他类似,也有一个有名的龙场悟道.同样是顿悟, 同样是相信人自身的决定性意义, 一个认为本心既是佛,一个认为本心既是理.有区别么?有区别.一个是佛,一个是儒. 这两位圣人,一定是有神交的.

      雨渐渐停了,我们离开曹溪,一个小时的车程, 去到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是大庾岭上的一条人工开凿的山路。从梅关向南北两边婉蜒而下,北接江西,南连广东,自古以来就是从内地进出岭南的交通要道。

    对梅关古道的记忆来自于陈毅的梅岭三章,知道他曾经在这里打过游击而已. 得知惠能南来从这里经过,并留有衣钵亭等遗迹. 才有了绝大的兴趣,想走一走梅关古道.

      繁华落尽,今天的古道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而蜕成一条并不太热门的旅游线路. 古道上仅有的几家茶馆,门可罗雀,所卖的纪念品,也不过是一些山货或与古道并不相干的玩意儿。

    走到路口,雨又下了起来.前面渐渐荒凉.有人就不想走了,返回车里去休息.开始的路是青石路,比较平整,好走.渐渐的,路面都成了鹅卵石路,形状不一,嶙峋不平, 硌得脚底生疼,风也大了起来,又有人止步折返, 家人也不愿意再走, 在路边卖山泉水豆花的小店里歇息避雨.我撑着伞,继续前行.

      正值晚冬.一路上,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梅花, 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梅香。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茂密的梅林.黄白色梅花多见.有开透的,有半开的, 也有开过的.梅花看半开,是一种含蓄东方美, 越到北边,开透的越多.上山前得知,由于岭南岭北的气候差异,梅岭的梅花是南枝先开,北枝后放,果然.我喜欢闻雨中的梅香,是一种沉淀的轻香,浓郁的淡雅.

      到了衣钵亭,见亭里有一块石,一口井.亭外石碑上刻有惠能的这段经历. 慧能离开师父之后,日夜兼程,逃到了梅岭,正值酷暑,想找点水喝,高山之上哪里有水?慧能把锡杖往地上一顿,地缝中便冒出了一股清泉,六祖喝后要起程赶路,见神秀的门徒慧明已追上山来,便把袈裟衣钵放在一块大石上让慧明拿去。慧明用尽力气也拿不动,故有所感悟,便放过了慧能.这故事自然是传说了。但是六祖南来从这里经过,是没有疑问的. 我走进了旁边的六祖寺,寺很小,进门时,一个僧人的背影正离我远去.我在里面见到了惠能的象,这应该是惠能的真身像,我第一次看清楚了六祖的真容.

      再往上几百米,走到了梅关关楼,穿过梅关就是江西地界了。城门上,南北两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刻的是“南粤雄关”四个大字。两侧有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北面石刊刻的是“岭南第一关”五个大字,我站在关口,看到对面江西也有游人上来。停留几分钟后,从原路下山了.

      到路口,在卖山泉水豆花的小店里,家人在等我.父亲问我,你怎么打了伞,身上都湿了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