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清明与茶

2021-12-25经典散文
[db:简介]


清明与茶
        文/冯铭


      在农历的节气里,掌着三月之令的是清明和谷雨,清明在前为节,谷雨在后为气,便是为节气。在《岁时百问》里,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清新明净的山野,有和煦的暖风,有盎然的春意,正适宜游玩,便又为踏青。这青与茶,自然就有了密切的关联。茶乃植物,乃灌木之叶,其吐绿发芽,就自是随了节令,节前雨少,芽嫩而味淳,令后雨多,叶厚则味杂。
      故,茶以清明就有了分界,前为“明前”,后为“明后”。这明前明后,虽在质上有味的区别,但在色上却大体相似,所以明前明后,又统称了明茶,是为小类。小类以明前为上,明后次之。在绿茶里,明茶又胜过雨茶(谷雨茶),胜过秋茶,雨茶秋茶皆叶大而味涩,不及明茶之叶嫩而味甘,水青而泛绿,故明茶又隶了绿茶之列,是为大类。
      我喜明茶,又独钟于明前,是因明前有色,明前有气,明前有味。有色者,是茶把碧绿的春意留在了缸里;有气者,是叶把花草聚在了你鼻间;而有味者,是水把甘苦,全混在了你的舌面。缸里有绿,看绿则看见了春天;再散发花草,嗅觉则闻到了乡间之气;而甘苦混于舌面,就俨然人已沐在了清新和暖的山野。此色此气此味全而正者,便是好茶。
      好茶于市面,则可遇而不可求。可遇者,皆言为好茶,或出于名地,结果是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与好茶大相径庭。早年更有缺德缺心之人以沏过之叶片,晒干回笼于市面,叫上当之人恼羞而成怒,煞是气人。早年于市面购茶的,又多是些“一知半解”的主顾,他们看茶购茶皆多以“条”论,以“香”取,单纯以味取者,就甚是寥寥。倘遇市面有如钩之叶片,就必惹他们三两前去驻足,前去围观。我于茶市,早年也跟他们一般见识,购得过“鱼目混珠”,购得过“以次充好”,倒是那“回笼”的玩意,竟不曾购得。
年年清明,我皆要去茶市,一为看价,二为看货。货随年论,价就随了货评,年水有好坏,货就有优劣。一年是一年的年水,一年是一年的茶叶,标准就不能一概而论。顺季之茶,其味就淋漓,逆季之茶,就当然要打了折扣。
      多年以茶为嗜,便要购茶,多年购茶于清明,便购得些许之经验,其中一法就甚是惊奇,即茶以“色”辨,则可识明之前后。明茶之粗细,则不关味之优劣,叶细如钩者,只悦眼目,不代表实质,就像一个人的脸蛋,只是漂亮。明茶多短小,从叶色可看:明前多灰白,明后多黝黑;从味上可辨:明前多甘爽,明后多涩苦。对此我曾问过做茶的师傅,结果师傅并未对我作解答,而是拿了两斤茶叶予我,一斤是清明当天采的,一斤是清明的第二天摘的,两斤一对比,果然就一斤灰白,一斤黝黑。
      今年的清明,我照常要去市面。从气温来看,今年当属顺季,便知这明茶一定上好,但昨日去市面一问,价钱竟贵得吓人,稍好一点的,一斤竟要了我一周的工资。

      (共计1093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