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双周评四十六:迁徙者在路上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迁徙者在路上
    自打上个世纪90年代起,作为弱势文体的散文异军突起,无论是散文时代的命名(见吴秉杰之语),还是太阳对着散文笑(韩小蕙语)的比拟,皆是对散文热的理论性回应。二十余年来,散文的分体细化,新思潮的涌现,以及纪实性散文的巨大社会冲击力,为散文界所目睹。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水流中所潜藏的另一股漩涡——80后新锐散文的隐现,因其潜隐的姿态,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谓80后新锐散文,指是一种隐约的指向,并非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代际划分,也许,他们的出现尚难抵达事件的层面,遑论思潮、风格学上的归类。不过,以个体论,他们中的一些人,比如草白、吴佳骏、阿微木依萝、乔洪涛等人,在各自的写作实践中,皆取得不俗的成绩。
    就80后新锐散文群落来说,进行精神特性的归类,显然风险重重,不过描述他们的某些共性,却存在着某种可能。比如就写作主体的素养而言,固然因为阅历和积淀之故,在学与识方面有所欠缺,不过,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社会语境,使得他们才和气的因素与60后、70后相比较,更加透亮和逼真,无论经验的传达还是个性呈现,或许是受到思维认知以及艺术清规戒律的束缚较少,他们更勇于直面自我与现实间的关联。另外,就成长历程而言,他们在90年代开始人生的启蒙,在新世纪之后奠定各种认知的维度,市场化、媒介影响、娱乐等元素不自觉第渗透到他们的精神血管里,顺从、妥协、对抗的对象相应也发生了巨变。
    80后散文新锐作者中,端木赐为最年轻的作者之一,他生长于草原城市包头,求学于南方之南的广州,大学里学的是医学,与疾病和各种各样的肉体打交道,2013年刚刚毕业。从常规上考察,他更像一位校园作者,不过,翻阅其作品,很少得见怅惘、感伤、美好拟想、自怨自怜等青春写作的特有气息,相反,其书写,有一种和其年龄不大相称的冷静和老练。作为一个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大学文科教师,近十年来,笔者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学写作者,他们的写作,即使触碰到不少社会学的因子,比如童年、故乡、往事、亲人、校园等,归根到底,不过都是外面的衣服,里子依然自我的怜爱和茫然,这种永远朝向自我的写作,其社会指认力度如此之弱,恰如未断奶的孩子,当下文坛,热的发烫的郭敬明,尽管其本人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然而他的创作路向依然可归入未断奶式的写作模式。
    散文,从某种意义上是个人与世界相遇的一种方式,缺少外在世界的观照与叠映,散文几乎是无法成立的。也许是出于经验的匮乏,逼迫着端木赐将笔触转向当下,即正在发生的一切,我们也正在遭遇的一切。这一切对于端木赐来说,可概括为:作为迁徙者的个体必然命运以及世界的碎片化。迁徙,不断地迁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涌动的巨流,裹挟着每一个人,打工、求学、经商、工作调动、旅游等等经历,皆隶属于这个主题。从北方到南方的横跨,以及南方独特地理和人文景观对端木赐本人形成极大的冲击力,于是,他以文字为思考的武器,对抗突然变得斑驳的生活图景,以此来抚平零落成泥的心理印痕,《雨伞》一章,准确地对应了这一心理折痕,其主题词为:南方,多雨,雨伞,淋的透彻。并在从此之后,雨伞这一物事,才真正切入到心底,以至于在异地他乡,每一次落雨皆有那一次落雨的影子,每一把雨伞,皆藏着那一把雨伞的灵魂。日常现实之间形成了互文性。在处理迁徙者的心理经验方面,我觉得《虫日》一篇相对出众,花斑蚊子,死去的流浪狗,闷热的出租屋,实习医院的密闭空间,病患者肉体的异样,以组合件的形式兼容于文本,那种南方城市特有的阴郁气息充塞于文本空间,这不同于植被南方、高楼南方、工业南方,乃是南方城市的另一面,这个令人窒息的瞬间也许很快一场雨、一场风吹走,但它的味道注定会席卷而来。当然,这种气息对心理的敲打细致到令人颤栗的境地。丹纳有时代、种族、环境之文学三要素说,而文学的地理因素则往往为散文这一体裁所钟情,如同帕慕克笔下的周遭的景物,以及卡夫卡笔下的大千世界自动向你涌来的图景。对于独特地理因素所带来的心理经验来说,说出它的细小是困难的,但是感受它,如同风吹皮肤。
    世界的碎片化意味着完整意义的丧失,如此,带给写作者的是错愕和惶然。生活过往,人事,景物,图像,故事等等,皆是这碎片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皆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能把握的只有今天,甚至是在今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碎片会锋利地切割自己。记录和呈现这些碎片,成了写作者寻找意义的过程。《表演者》一章,端木赐以少有的讲故事的形式,拼贴这些碎片。堂姐,大娘,骗婚的堂姐夫,身体残疾的孩子,他们彼此的纠葛,出现与消失,如同不同的梦境混淆在一起,每个人的人生片断皆是敞开的,但也是茫然的。碎片一旦滑过,再也无法握在手中。整个故事,可作为镜像直立在读者眼前,不是让人惊异,而是让人悲怆。
    作为一个写作者,端木赐诚实地书写了自我的当下。在其系列文字处理中,多采用场景拼接的结构处理方式,并立且相互暗示的场景处理,是新散文在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跨度较大的场景拼接,有很多心理经验的带入,这需要相当水准的类似绣花和雕刻的工夫,这个方面,端木赐尚需努力,其场景处理尚有不少繁冗之处。此外,其散文语言正处于渐渐成型的时期,一些文章的开端部分,还存在词语迷恋的现象,这些皆需要其本人在写作实践中慢慢克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