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自然哲学的诗性表达——读杨文丰科学散文集《自然笔记》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自然哲学的诗性表达
——读杨文丰科学散文集《自然笔记》

   ▓ 史飞翔




     阅读经验告诉我:读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读书籍的种类和体裁。你譬如小说可以读得快一些,散文则要读得慢一些。同样是散文,有的可以一日读数篇,有的则必须要像老牛吃草那样慢慢的咀嚼与反刍。

     《自然笔记》就是一本需要不断咀嚼的好书。这本书从去年的秋天起就一直陪伴在我的枕边。每晚入睡前我都要读上一篇,最多两篇,再多就消化不了了。一天一篇、一天一篇,我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将这本书从前到后读了一遍,从后到前又读了一遍。我的感受是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随笔集,它是——自然哲学的诗性表达。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园地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主题思潮,那就是对于自然、艺术、科技、人文进行审视与反思的“科学散文”。仅就我有限的阅读便可举出詹克明、赵鑫珊、沈致远、韩孝成、方劲戒、朱长超等一长串名单,而杨文丰无疑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自然笔记》是杨文丰先生的一本科学散文集。这本集子分科学与美、科学与绿色、科学与伦理三个小辑,虽然篇幅不多,只有区区38篇,但内容却包罗万象,其中既有对自然现象、气象物候、动植物生长、环境生态、绿色环保、路桥建筑等的介绍描写,也有对文学、艺术、宗教、科学的反思和追问。对于这样一部“大容量”且包含相当专业知识的科学散文集起初我也是心怀敬畏。我甚至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它。但是很快我的顾虑就打消了。

      《自然笔记》一书,思想精深、文字优美,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科学与文学融于一炉,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原本索然枯燥的专业知识做到了雅俗共赏、深入人心。而这一切要得益于众多文学艺术手法的采用。你譬如:《台风现象》一文中关于台风雨的描写,肆意汪洋、天马行空,颇具庄子之风。“我用力慢慢地睁着眼睛,小心翼翼地抬起头,那依然怀孕着雨水的、大面积的云,正领着系列破碎的云块,泛着黑白电影的情调,不辨方向地斜飞。只有几羽浑身湿乱的海鸥正疲惫地扑打着翅膀,从我头顶飘摆而过……” (《台风现象》)这样的文字无异于电影的画面。你再如:《苹果问题碎笔》一文,一只小小的、司空见惯的苹果竟能引发出如此一番古今中外的思考。这让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博大的胸襟以及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叙述过程中大量采用的对称、排比句式,就使得全书极具一种艺术的审美。

     在《自然笔记》这部书中,作者杨文丰先生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属于自己原创的观点和见解。你譬如:“科学香客”一词,就充满了智慧。此外作者关于现代社会科技主义的批判也是多有异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阐明了科学知识而且也传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叙述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思念情结与巴山夜雨》、《幸福不是身边雾》两篇文章。

     说到散文创作有人注重思想感悟,有人仰仗学识渊博,也有人依靠文字取胜。杨文丰是三者皆备,他既有思想也有学识更不乏对文字的驾驭。《自然笔记》一书用词极其考究,常常准确到一锤定音的地步。另外作者对诗词的化用也是信手拈来、熠熠生辉。我在阅读中常常被书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所深深吸引。有些句子似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人类社会一直风声不断”(《蒲福风级》)、“对于一棵树,生于山之南北,大可以是一阵风或一只鸟很不经意的作为,却会铁定这棵树一生的‘社会’位置和生活境遇。正所谓‘出身不由己,位置无选择’……” (《位置》)有些句子则干脆就是警句。如:“在这个并不干净的尘世,真善美往往身不由己,命运多舛……”、“何谓权力?权力就是吞并一切的气度,是威慑生灵的意志,是强制他人顺从的愿望,是一旦乌有,群体却反而无法适应的习惯” (《苹果问题碎笔》)、“何谓平常心?平常心是面对平常事物的朴素哲学,是名利市场中的会心微笑,是物欲横流中的宁静淡泊,是动荡困厄中的超脱坦然。平常心乃一种品质,一种境界” (《佛光》)。面对这样的文字你还能说它仅是在写大自然吗?

     《自然笔记》一书最具价值的地方不是它的文字表达,而是文字背后所承载着的那种思想的力量。我在一篇题为《当下文学缺什么》的文章中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由于缺乏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造成我们当下的文学:一无深广的关照;二无深厚的情感。没有深广的关照就没有对宇宙天地等未知领域的深深探索;没有深厚的情感就没有对万物生灵的同情、悲悯。”杨文丰先生是一个沉着稳健、精于思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以一个“世界公民”的眼光,站在全球、全人类的立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思考一些世界性、终极性的大问题。你譬如:在《幸福不是身边雾》这篇文章他就这样写道:“人类的未来,白雾四起、茫茫白白是必然的了。我心忧忧,我知道这是天数……”表现出一种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在《仁爱慈悲的命运》一文中作者将丰子恺先生的那种“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慈悲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他还对现代科技发展导致人的异化、人类社会诗意存在的丧失以及那些有可能导致人类陷入灭顶之灾的全球性问题表现出无比的痛心疾首。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说过,现代科学技术使人丧失了批判的否定能力,它抹杀了人的内心自由和精神上的判断力,人成了“单向度的人”。难能可贵的是杨文丰先生始终保持着学人的良知与批判精神。对于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科学中愚昧的短视行为,他表现出一种难得的清醒并给与猛烈的抨击。在杨文丰先生看来没有渺小的自然,只有渺小的人类。面对自然的浩瀚、博大、沉静、深邃,除了企图解读出大自然的无限精深外,作者杨文丰还表现出一种宗教般的情感。他的《自然笔记》是红尘之外的思考,是对宇宙人生进行的终极意义的叩寻,是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的全方位的深层关照。

     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就是他在语言、思想以及表达方式上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特色。你譬如我们说孙犁,他的文章中的那种散淡;你譬如说余秋雨,他文章中所蕴涵的那种思想和文化的张力,我们一看就知道。同样杨文丰的科学散文也有他独有的特点。那就是“将抽象的自然科学知识予以诗性的表达、哲学的表达”,并且这种表达是“形神和谐、启智启美” (杨文丰:《自然笔记•自跋》),能够给人艺术上的审美享受。

     杨文丰的科学散文之所以能够卓然成一家之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有自觉的理论追求。杨文丰说:“欲写散文,必先学会思索;散文之境界,全赖深刻的思考出之;散文家的成功,与其说在于文笔,毋宁在于心灵” (《自然笔记•自跋》)。他的这一文学主张在《自然笔记》一书中得到了有力的验证。《自然笔记》一书之所以能写的那样流光溢彩,是与作者的才情胆略、德识学养密不可分。任何一个人只要读了《自然笔记》,无不为作者那哲学家的头脑,科学家的冷静,文学家的语言以及诗人的激情所感染。无不为折服于作者那文人的胸襟,作家的正义,学者的博识,书人的雅致。一个人学养愈深、人品愈高,其思想也就愈深远。作家学者化——这就是《自然笔记》一书留给我们最大、最深的启示。


                                                              2008年2月20日


作者简介】:

     史飞翔,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西安创作基地特聘作家。中国新闻人网作家频道主编。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高级班。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已出版散文集《为灵魂寻找镜子》、《红尘心语》等。作品曾入选多种选本及中学教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