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透过美食品风味——读方跃明《婺源美食》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透过美食品风味

——读方跃明《婺源美食》

洪忠佩





人的大脑对美的事物会产生很多联想,尤其美食是食欲上的一种诱惑。眼睛会发现旅途中的风景,美食却必须用味蕾去感知。在人们对婺源旅游趋之若鹜的时候,跃明精心推出《婺源美食》一书,不仅烙上了婺源饮食文化的风味标签,还为八方宾朋在婺源品味美食提供了样本。

最初看到跃明的文字是诗词、楹联、游记,个中有三分性情,四分才情,还有一分犀利与愤然。我觉得,一个有文字情结的婺源人,应该还有更多的乡土情怀和生活体验可以书写。在这一点上,跃明与我是有共识的。记得去年跃明开始写美食时,我还向他推荐过一位烹饪杂志的编辑朋友,可能是文本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看到发稿。不曾想,执着的跃明,默默有了《驴行婺源》之后的《婺源美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可能有这样的硕果。

作家与美食,在文坛佳作迭出,曹雪芹、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汪曾祺、萧乾、陆文夫、袁鹰等等,都在不同时期留有名篇。跃明作为婺源从事诗词创作为主的本土作家,试水美食的写作应该不是一件难事。《清蒸荷包红鲤》、《清炖石鸡》、《粉蒸菜》、《糊菜》、《焋菜》、《虫菜窖猪肉》、《火煨辣椒》……悄然、散淡、机智、有序,跃明始终保持着一个调子,以随笔的方式对婺源美食的风味进行表达,力争做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在现实生活中,跃明算不上美食家,厨房里也算不了好手,他写美食的素材源自含辛茹苦的母亲,以及婺源乡村与他母亲一样的“家庭煮妇”。

婺源,古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几经波折,后来还是如花地绽放在赣鄱大地上。而婺源的饮食文化却一直承袭徽菜的传统。“无蔬不可糊,无荤不可蒸”,形成了婺源菜的独特风味。虽然都是源自农家的家常菜,却让人在身心体验原汁原味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获得了食物的益身与养生。我认为,婺源蒸菜已经从最初的生活元素,逐步向生活礼仪转化。比如:婺源人在岁时节令,要蒸菜蒸饭献尊长;生辰寿诞,要蒸菜蒸饭敬祖先;亲人亡故,要蒸饭蒸菜祭祀;红白喜事宴席,更少不了蒸菜佳肴……正是在婺源这样的饮食文化背景下,跃明写《婺源美食》就多了一层历史与现实的意义。对食材、菜谱、烹饪、火候、体验,跃明笔下可谓如数家珍,他不仅把粉蒸肉、荷包红鲤、糊豆腐、焋碎肉、笋、蕨、马兰这些招牌菜一一道来,而且还把螺蛳、黄棘囊括其中,写得知性、温情,字里行间带着民间风俗文化的因子,在不经意中打开了婺源人家菜肴的本真,还有生活的情调与诗意。

《婺源美食》是从民间层面的辑录,叙述的方式亦具民间的特征。作者在切入的视角和表现的手法上颇具匠心,把一些与美食有关的风俗、故事串联一起,增加了情趣与可读性。如果静下心来,娓娓倾读,就会读出婺源美食的味道,就会读出婺源美食的风味。

在婺源人家的美食清单上,应该还有子糕、汽糕、清明粿、灰汁粿这些特色小吃的,而跃明只写了清明粿、馍粿。在收到《婺源美食》一书的时候,我在微信上发布了信息,而远在北京的友人看到目录,第一时间就回应问:怎么没有婺源子糕呀?我只好说留着馋你呗!《婺源美食》没有写婺源子糕、婺源汽糕,这应是作者的遗珠之憾吧。《婺源美食》若是再添上一碟酸辣椒、一碟豆腐乳,那就更加让人回味了。

跃明在《婺源美食》的跋中坦然,本书“采自乡间田野并加以润色的访问笔记总汇……只是对婺源古老饮食文化的管中一窥,不可能代表婺源美食之全部。”无疑,这是跃明留给自己,也是留给他人的飞白。人,打开味蕾的方式有多种,除了烹饪、品尝,还可以书写和想象。

炊烟的味道,炊烟的风味,不正是你我所期许的吗?



(《婺源美食》,方跃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