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我想和童年时的他对话 王秋声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喜欢看人吃饭时的样子。
曾在医院里见过一位老父亲,为了给儿子攒医药费,每天只吃一碗廉价的方便面。明明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他却要面朝窗户,端着瓷缸站着,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默默吞咽。他的背影似乎在抵拒什么。
也曾在朋友圈里见过有人晒刚下锅的海鲜,油灿灿的色泽,精致高雅的炊具,还有一些闲适的手指闪烁出没。它们高调大方地跟海鲜对话。手指的主人,用习以为常的吮吸、啃咬技法,把肉质与贝壳分离,动作娴熟,毫不拖泥带水,连呼吸里都喷薄着香气。
这就是世界的饭场,一天三顿,它在不同的场合进行着。有些人吃饭,只是为了果腹,咀嚼、下咽,不过是走完一道流程,味道不参与其中,因为他们的味蕾已随心事麻木;有些人吃饭,是在不知不觉中演示征服。
人活在世上,总归离不开那一口饭。不管贫贱富有,不管伤心得意,饿了,就得填饱肚子。要么心把食物冷却,要么食物把心暖热。透过一口饭,往往能看出顺遂或挣扎,看得出骄奢淫逸与朴实无华。
但是,能真正看清的人,没有几个;看清并写下的人,更像石磙上的麦子,硕果难存其一。
幸运的是,我看到了冯杰的散文集《说食画》。这颗特立独行的麦子,把北中原的土壤搬到书上,用春夏秋冬施肥,用回忆灌溉,用笔尖作镰,把一切从这片土壤里长出来的吃食收割。然后,他烫酒一壶,摆好马扎,说:“来,吃吧;来,喝讫。”
你慢慢听他说,眼前会清晰地浮现出,从乡村到城市,从童年到中年,他的唇齿与肚腹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清炖鹌鹑里有他撒欢追逐的身影,扁食里有他笑不出来的秘密,薄荷面条里有他执拗的坚持,杠子馍里有他不变的鄙夷……间或,他说起甘蔗的甜,说起槐花的香,会伴着清泪,你会知道,那些曾经温热的乡间美食,拿到这本书里吃,有时候要和着泪花。你问他还要不要继续,他却笑着说奉陪到底。
我也是个在乡村长大的人,吃过面托,摸过爬杈猴,家里的院子里也飘过海带,那一碗又一碗的玉米面糊涂,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甘美可口。当然,我更能理解什么叫辣椒是穷人的馋,更能体会那些曾经低到尘埃里的美味,带有怎样坚韧的高贵,蕴含着怎样不舍的深情。
诗无言外之意,则不是好诗;书若无牵动人心之处,则难称好书。这本书使我想起在乡下度过的一个个晨昏,想起弥漫在岁月深处的炊烟,想起爷爷家的厨房,想起我曾经那么幸福过。
想起那年,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城里读书。在一次周末返校前,生病的奶奶强撑着走到厨房,说:“我给你做几个锅贴,你最喜欢吃。”
想起后来我读大学,奶奶已经过世,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说一些被时光打败的事。我看着爷爷的脸,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将来有一天,爷爷也会离开,我再也无法和他像这样聊天。
现在,我已经吃不到爷爷做的麻辣豆腐,再回想这一幕,我觉得,我当初嘱咐自己的,还是不够。
岁月是贼,偷走许多许多,这本书让我慢慢想起。我不知道作者在回想那一页页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时,会是什么感觉。所以我想循着他的文字追溯,一路穿越到小时候……
我可能会看到作者正在嚼着沙土炒花生仁儿,也可能他在吃着热芋头。他还小,不能喝酒,但我会喝一口,喝多了会借着酒胆对他说:“冯杰,你现在吃的每一种食物,都会被三十年后的你写进《说食画》里,所以,请珍惜每一次咀嚼。这胃口,过期不候。”
王秋声,青年作家,已出版儿童文集《鸽子树》。代表作品有《兔子的马蹄》、《孤独感》、《赵云》、《楼上的枕头》、《爱情最初的路口》、《尽头》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