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的坚守和《散文》的风格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的坚守和《散文》的风格                                     文/王克楠

  《散文》是中国文坛重要的散文期刊,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在当代文学史上,《散文》是最早的专门性的散文期刊。《散文》的个性在于,从来不依靠登绯闻之类的噱头来吸引读者,从不以牺牲文学性和原创性为代价——这是我长时间一直尊重《散文》的理由。在文学在很多人那里(包括一部分文化人)成为钩名钓誉的砖头时,《散文》却像苦行僧一般坚持着文化底线。
    我对《散文》的逐渐熟悉,是从高一开始的,我的老师刘增山热爱散文写作,在《散文》上登载了不少既物散文,后来又有幸见到了当时的《散文》主编贾宝泉。贾宝泉是邯郸属下的曲周县人,对家乡有恒远的热爱。那个时候,热爱《散文》,把《散文》里的散文当作范本写散文,但是写来写去,总是不逮……成年以后感悟,当时的《散文》太阳春白雪了,这是需要学养和恬淡的人生经验的,而年轻时的我,为生存而拼搏,难于进入这样的心境,所以,在《散文》刊登散文,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这个梦,被我的好朋友崔东汇打开了。我的好朋友是至友,每周在邯郸的散文沙龙都见面,听他朗诵他的散文《像柳树一样活着》,没有想到,这篇13000字的散文被《散文》全篇刊登。东汇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我是熟悉的。东汇写了农村青年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以及进入社会角色后的诸多尴尬……这样贴近人生地气的散文,也能被《散文》看中并全文刊登,使得我对《散文》的看法有了质的改变。
     从此以后,在邯郸中华大街的大胡子书店,我订阅了《散文》,自己读了以后,还划了重点,交给邯郸的文友阅读。我十分看中《散文》扉页上的那句话“表达你的发现”,感到了《散文》的与时俱进。散文说到底,要和正在进行的生活形态有关系,如果没有这个,散文也就容易迷失方向。“表达你的发现”也逐渐成为自己在2000年后的写作座右铭。自己不敢说,这个阶段的所有散文都是有新发现的,至少,写的时候是有这个宗旨的,如果自己主观认为没有发现,宁可不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逐渐自己的散文在全国很多期刊上发表了,其中包括《散文》,从2007年以后,基本上每年都在这个刊物发表一篇散文,令人感动的是2009年,居然一期发了自己的两篇散文,这对自己很有鼓励。我想,后来能加入中国作协,在《散文》上发表的这些散文,应该是重要的“证据”吧。
     时光在流逝,《散文》在继续精深。《散文》的精深反映在各个方面,最直接的是散文栏目的由外而内的深入,且从2016年《散文》第三期和第四期,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苦心。“人文物理”是通过人和环境的互动来揭示存在的意义。“新经验”是从平凡的生活图像里寻找感人的细节。“烟云录”是寻找历史人物现代情结。“心灵史”则直接进入本质——心灵感悟。心灵的感悟因人而异,《散文》注意到了感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这是令人感佩的。“民间语文”直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民间,因为没有民间,就没有文学。“碎玉集”是精短散文,注意到了生活里的“雅”。“行走”和“域外”是通过外部世界的陌生化而进行普通人的心灵,也是心灵的飞翔。
    我想,一个作者与《散文》的相遇,应该是精神的相遇,这也是《散文》的闪光点。我知《散文》还在为当下中国文坛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散文家。《散文》不设圈子,有好稿必登,是很多散文作者(尤其是尚未出道的作者)的精神家园。

                                2016年5月于楠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