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重建文学的审美之维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重建文学的审美之维
——从《2016中国散文年选》说起
2016年12月05日08:38 来源:文艺报 陈世旭

年初,肖建国兄代花城出版社命我选编《2016中国散文年选》,却之不恭,也正好借此机会与朋友们分享一下读书心得。我国的散文写作源远流长,浩浩荡荡。2016年的散文写作承续着这股源源不竭的潮流。全书51篇,作者大都是我仰之弥高的大家名家,有耄耋前辈,更多是青春后生。徜徉其中,如沐春风,如洗灵魂,如蒙启示,真是享受。

在文字阅读面临挑战的当下,散文因其表达的明快和直接,仍然拥有着相对广泛的读者群。散文写作的参与者因此日渐增多,近年尤甚。小说家、学者以及其他非散文专业作者的散文风生水起,与“散文专业作者”争芳斗艳。
“散文专业作者”的说法,让我颇感困惑。就写作而言,小说、散文乃至各类文学体裁都不过是一种文字的操练。非要划出圈子,除去想要占山为王,毫无实质意义。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草原》、中国沈从文描绘的《湘西》,无论看作小说还是看作散文,都是很好的范本。“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小说”,这只是鲁迅使用写作材料的一种做法,很难说是区别散文和小说的界限。至于“小说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散文则帮助我们拓展人生”这样的话,就更让人费解了。试问,举凡文学,哪种样式的优秀作品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拓展人生”呢?
2016年的散文,写作的主力中不乏小说家的身影。作家们凭着独有的感性,沿着独特的通道,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这正如王国维所言:“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中国文坛上,李国文是我最敬重的师长。我上世纪80年代初忝列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员,私心希望他能当我的指导老师而未得,遗憾至今。缘故有二:一因其人,心地澄明,方正刚直,德高望重,让人敬仰,乐于亲近;二因其文,小说不必说了,成就卓著,就是那些闲散文字,也是三言两语,切中肯綮,蕴藉隽永。近十余年来,其散文写作已不再是小说写作的余兴,而是倾注了他巨大的精力。他在《文学自由谈》的专栏,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洞察世事的睿智,于混沌的时世激浊扬清。行文字字妥帖,各得其所,该说的说得充盈饱满,痛快淋漓;不必说的半句废话没有,空白处让你跟着会心一笑。于说古论今、嬉笑怒骂中,对中国文人的弊端痛下针砭,揭露真相,剖析劣根,毫不留情。这类文字,很容易读出鲁迅的味道。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样的文字也许有些寂寞,但正因此而显得尤为可贵。
新时期以改革题材小说知名的作家蒋子龙近年来随笔写作极为活跃。其文字泼辣,凌厉,不掖不藏,保持着强劲的批判锋芒,让我们记起那些不该遗忘的民族伤痛。
韩少功、王安忆、张炜、迟子建,是新时期小说家中我极为仰慕的几位。韩少功、王安忆的小说因其思想和美学的力量,常常激动文坛,并引领着潮流。读他们的散文,同样可以清晰地感到其思想视野的开阔和哲学意识的深刻;张炜、迟子建的写作思如泉涌,高产优质。其立意的端肃和语言的诗性,以及萦绕在文字中的忧郁与感伤,总是让人在赞赏的同时止不住叹息。
邓刚斗嘴,是一种智力和语言的狂欢。他能言善辩,张嘴就来,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看似嬉戏,人生至理在其中。叶兆言对掌故旧闻的娓娓解读,既有小说家的沉稳老到,更展现出家学渊源的深厚;毕淑敏是医生、心理师、作家,作品多与这些职业角色有关,对生活的诠释渗透着识见和温情。韩石山有文坛刀客之名,但偶尔也有一些婉约文字,让人洞见其内心的柔软。陈祖芬不老的童心、葛水平“爱与坚守都与山河有关”的乡土情结、郭文斌“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生命最大的快乐”的热心都那么让人感动。

2016年,中国文坛痛失两位大家。年选中收入的关于杨绛、陈忠实生前情状的文字,如话家常,深情款款,使两位为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音容笑貌、道德文章,重现眼前。
理论批评和散文写作仅有一墙之隔。很多评论家的散文写作尤见功力。阎刚曾经以其气势如虹的文学评论在勃兴的新时期文坛叱咤风云,而今其面临的困惑,其实是整个知识界的困惑,“是百年来困惑民族的大难题”。还有几位文学评论家的散文都各见性情:阎晶明谈鲁迅与酒,“并非是小题大做的刻意为文,实在是一扇值得推开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复杂、微妙的世界”;任芙康在《文学自由谈》当家多年,该刊评点文坛,亦雨亦晴,在逼仄的表达夹缝中游刃有余,他那些短小精悍的评语,尖锐而不致刻薄,俏皮而不致油滑,对语言分寸的拿捏和对火候的把握恰到好处;福建有深厚的散文传统,分别以理论家和小说家知名的南帆、林那北夫妇,散文同样成绩斐然,呈现各自的智性与活跃。
专门从事散文写作的作家们自是各见风采。
李舫的文字之前读得不多,偶然接触,立刻就为之震动。其审视和剖析历史人物的高屋建瓴、大气和才情,全无女性散文难免的小情调乃至脂粉气。后来有机会认识,听到她坦率自白的“生就女儿身,心比男子烈”,证实了当初阅读文字的直觉。因为在故宫博物院做研究工作,祝勇有很多机会与真迹相遇。那种跨越时空的相遇,让他感觉特别震撼。他以扎实的艺术与历史功底,用散文笔法引领读者进入恢弘的古典艺术世界。他解读的《清明上河图》远不只是一般人看到的市井气息、繁华景象,而是命运的交叠、时间如水一样的不复还、繁华背后的凶险:“画中的那条大河,正是对于命运神秘性的生动隐喻。时间和命运,被张择端强化为这幅图画的最大主题”。
刘亮程的散文有一种梦幻的、轻盈的、飘逸的、似乎非理性的与乌托邦互生互长的美学特质。他站在返归原始的立场,以一种古老的感官体悟方式回到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现场,以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不慌不忙地叙述或者说构建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状态。周晓枫思维敏锐,识人论事一针见血。其文字的犀利恰如其人,独抒性灵、别出心裁,是考究、绵密和纯粹的书面语言,却率性而深刻。“草原剑客”鲍尔吉·原野的文字干净而优雅,智慧而俊美,幽默而不失朴实,豪放而不失细腻。多年前,我在《小说界》杂志读到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系列,记住了这个名字。他熟悉古籍,并善于以活泼的叙述使故纸堆中呆板的亡灵有了趣味。

散文作为一种最自由的文体,给予作家语言驰骋的空间是最大的。散文品质的高下,除了内容上的真善美抑或假恶丑可以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追求理性与耽于感性、精雕细刻与大刀阔斧、冷静叙述与热烈抒发、沉稳练达与灵动率真、简洁明了与扑朔迷离、口语化与书卷气、小女人的顾影自怜与大男人的心雄万夫、浅斟低唱的婉约与铁板铜琶的豪放、精致唯美的歌吟与自然质朴的言说,孔子的辞达而已与庄子的汪洋恣肆、含蓄收敛惜墨如金与激情澎湃语言狂泻,乃至思想抵达的深浅,学养积累的厚薄,事实上都并不能决定散文美学意义上的优劣。作家个人自可有各自的个性,读者诸公自可有各自的喜好,然而,对散文写作的整体面貌而言,却无疑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好。并立并存是正常的,扬此抑彼是狭隘的。正因此,我们今天的散文阅读才如入山水胜境,峰回路转,皆有可观,万紫千红,目不暇接。
纵观文学史,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生态。最可让当代散文界振奋的是,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极大地壮大了散文写作的队伍。他们的文字坚实、真挚、灵气逼人、生气勃勃,以各自的生命体验、各自的视角和心智、各自的特征和实力,对生活和生命现象作出了富于内涵的理解和诠释。正是他们的才华与努力,决定着中国散文的现实与未来。
某些哲学家所持的现代工业社会“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的观点,我们也许无法同意,但现实生活中“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种事实。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重建文学艺术的“审美之维”,促成完整的人的再生,始终是时代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命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所选编的2016年的散文因其卓然的风格、自成的风韵在林林总总的消费文化群落中呈现出了属于自己的标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