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关于对文学理论课王老师的回复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文学理论—文学欣赏与美学的桥梁
   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在对比语言与文学的时候,总是身不由己的更喜欢后者,而文学(文艺学)又分为文学史、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评。前者是可爱的,后两者却总是分不清楚,更具体的说——实在不明白文学批评到底算怎么回事——总觉得他就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而文学理论在我的心里就是文学欣赏与美学的一个沟通中介、一个桥梁结构。
   文学欣赏是同文学史一样迷人而可爱的,文学理论是激情的慢慢沉淀,美学则到了令人谈虎色变的地步。而在我的心里,文学欣赏就是一个欣赏文学的基础,文学理论则是一个深入,美学不够了解,但想来应该就是欣赏文学的一个升华。既然如此,在这步步深入的过程中,为何人们(包括文学爱好者甚至本专业的学生)对待此类学问的激情却是渐渐的冷淡?
   美学还没有学过,就不做论述,但据说是枯燥而又乏味的。但是文学欣赏这门课程很有吸引力啊!大一的时候开过一节文学欣赏导引的专业基础课,授课老师非常有个人魅力,讲课也特别的有趣——虽然仔细回味却记不得曾经学过什么专业知识,但文学本来就是如此,是需要感知的,也是需要书写的,而非是拿来扯皮论述的——讲授的专业知识虽然不多,但感觉都很实用,也富有趣味性。在某次讲座上意外邂逅胡山林老师之后,更是在对胡老师个人钦佩的同时,心中悄悄把对文艺学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胡老师的个人奋斗史以及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都对我大一时那颗躁动的心灵起到了很大的稳定与引导作用)。
   正儿八经的说,大二的第一节文学理论课我是很认真的听讲的,但是之后的几节课基本上都是睡过去的(老师莫生气~~):实在是太乏味了,完全是上课也记不住,还不如发课件让学生课下学习课后复习。研究学问必须枯燥,但学习未必如此。学习是可以有趣的。后来在熟悉的王老师颇具特色的讲课方式之后倒是没在睡过觉,只是也不在像第一节课那样傻傻的不停做笔记。开始了一段上课只听不记下课借课件的“光辉历程”。
   以下简单的说下给敬爱的王老师的文学理论课的课程建议吧。第一点就是非常感激王老师现在就开始在课堂上教导我们考研的相关事宜以及考研方式等等。然后是关于文学理论相关知识的教导上总是感觉学的十分模糊,听了这一点忘记下一点,有时候听着听着感觉就被绕的晕头转向。以后咱们可以在课堂上简单的梳理一下知识结构。最重要的是,关于文学理论的基础,不能简单就是作品以及代表人物、观点、流派什么的。可以说的再有选择的对某个内容更深入的更有意义的进行讲解(可以挑老师或者同学感兴趣的)。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了,延续文学欣赏的简单实用风格,提前规避美学高深莫测的枯燥无聊。对文学理论课进行一个相对不高不低但要更适合学习的定位。
                                                                 2013.11.1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