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漫谈古代的公务用车(千字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上千年以马车做为公务车的时代随之结束。
  冯谖是战国时期齐国公子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孟公子当初问他有何才能,答曰:无。于是孟尝君以普通食客待之。过了些时候,这位其实很有思想的食客开始对主人表示不满了,依着主人门庭的柱子弹起了自己的剑铗唱起歌来。歌云:回去吧剑铗,吃的饭菜里竟然没有鱼啊!主人听说后,一笑说:给他鱼嘛。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铗而歌曰:回去吧剑铗,出去时没有车啊!主人听到后说:给他车坐。因为享受到出门有车等待遇,冯谖后来帮了孟尝君的大忙。
  不但冯谖重视有没有公车,就是被尊为圣人的孔子,对公车也是上升到“礼”的认识角度。颜渊死了,颜渊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却拒绝了。他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所谓“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篇》)”。士大夫阶层必须有车,这可是当时的礼制要求的。孔子是个时时刻刻讲究礼、推崇礼的人,当然不能为颜回的下葬而坏了规矩。
  让孔圣人放弃公车都如此之难,何况其贤不如孔子的人呢?
  在《周礼•秋官》篇中,专门有用车及接待标准的规定,“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美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环人掌送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馆,令聚柝,有任器,则令环之。凡门关无几,送逆及疆。”其意是行夫负责乘轻车公出前往诸侯国传达一些不特别重要的事务,诸如有关福庆或丧吊而无须讲究大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听从大行人指使干一些繁杂低贱的事,大行人为使臣就为他担任介。环人负责迎送诸侯国以常事往来的宾客,发给旌节使他们能通行王畿内四方。宾客住宿就负责安排馆舍,并命令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宾客带有器物的,就令人环绕巡视以备盗贼。有环人迎送的宾客凡经过门关都不检查,送客和迎客都抵达畿疆。“节”就是使者所持以作奉命公出的凭证。
  地方官被皇帝召见进京,怎么办?皇帝派臣子到地方视察?怎么办?并不需要自己准备车马。沿途有驿站,是公务用车用马用餐住宿的地方,用马叫馹或驿,用车叫传(读zhuàn)。汉代逐步将单一置骑传送公文军情的“驿”,改造成为兼有迎送过往官员和专使职能的机构。其中马车分三个等级,四匹上等好马拉的车叫“置传”, 四匹中等一般马拉的车叫“驰传”, 四匹下等次马拉的车叫“乘传”, 一马二马为“轺传”,根据不同的级别乘坐不同的车辆。汉律是,有公出任务需要坐公车享受公家接待的,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传参封之。参,三也。有期会絫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乗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以马驾轺车而乗传,曰一封轺传。“传信”相当于介绍信或路条。
唐改驿为馆驿,以突出其迎来送往的“馆舍”功能。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四方所连,共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地方险阻无水草镇戍之处,于要隙置官马。开元年间,为了简便手续,对因公出差者发给驿卷,标明从哪里出发,终点是哪里,凭驿卷可以享受坐驿站公车的待遇。从马的两面观察马的状态为验,后来凭证也被称为验,都与马有关。唐玄宗为杨贵妃从南方向长安送荔枝所动用的就是驿马,“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官去就职,都是乘官马或是官车去的,所以叫走马上任,公出不坐官车不骑官马,被称为微服私访。
  魏晋以来,尚书有驾部郎,隋初改驾部侍郎,唐设驾部郎中,“驾部郎中一员,员外郎一员,掌邦国舆、辇、车乘、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籍簿。”天宝年间改为司驾,“水驿有舟。凡传驿马、驴,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数。”宋代称驾部,明改为车驾司。由于财政对馆驿支出安排费用有限,而实际耗费巨大,为保证正常运转,唐代前期一般由政府指定当地富户主持,并任命其为驿将或捉驿(“捉”即掌握、主持之意),负责对驿丁的管理、馆舍的修缮、接待和通信工作及其月报的报送,并出资弥补驿站的亏损,相当于今天的工程发包。而有些头脑灵活的驿将则利用馆驿社会交往之便从事商业活动,不仅可达到“以商补亏”的目的,而且还有利可图。定州富户何名远负责三个馆驿管理,不数年便成为名闻遐迩的工商巨贾。
  可惜的是,影视作品中很少有对公车文化予以反映的。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黑河市财政局
邮编:164399
姓名:运涛
邮箱:hljyttt@163.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