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原创】在新场古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在新场古镇
                                                                              围庭




      又一次踩着有点破碎的青砖小路,在古镇里转悠。怕是惊搅这躲在南汇偏僻一角不让人干扰的古镇,我的步子迈得很轻也很小。昨日下过雨,砖缝里的黑泥有点湿,墙角的青苔又鲜又亮,河畔沿街的老树,新枝绿叶经雨水润泽后长得特别稠密,有些枝条竟然亲昵地伸展至对河人家的窗口。古镇虽然历经沧桑,古镇的风景依然十分迷人。

       这次重访,缘由一次小酌,当朋友们听我说起新场时,神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有了今日之与众友一起来此探访。屈指算来,距我上次来古镇也有七年了,七年的时空不算长也不算短,七年里什么事都会发生,但古镇依旧保持着属于他的那一份沉静、古朴,说古镇没变化也是不确切的,古镇老街两侧店铺比以前多了,慕名而来的游人也多了。古镇既没导游,也无可供按图索骥的路线图,我等只是随意地在老街上闲逛。老街和许多江南古镇一样,街巷幽长而狭窄,街两旁很多老屋灰墙凋败,厚厚的青砖受岁月侵蚀,显出粉屑零落状,有些老屋的阁楼、门楹和柱头雕刻的祥瑞云纹早己皴裂,看气势该是当初的大户人家,然而物是人非,除让人生出些许的感慨来,又能怎样呢!倒是新开的店铺,仿古的五色旗幡在风中招展,十分耀眼,但真正对之关注的游人却很少,现代的东西,不是人们不喜欢,人们到新场原本就是来探古访幽的,因而建筑愈古旧,愈能让人驻足观瞻,看样子怀旧爱古之心已成为现代人的流行心理。

      就这么走走停停,我等来到张家宅第,这是一座建于晚清宣统年间的老式建筑,虽为旧时豪门,眼下却斑驳陈旧,两扇黑漆剥落的宅门,隐隐辨认出“京洛传钩、曲江养鸽”八个暗红的大字,这是一幅门联,而含义却令人费猜。当年的主人肯定不在了,如在的话倒好请教一二。进得门内,望见三开间前厅和左右两耳房的楼房和南北两侧两开间的厢房楼,楼上回廊相通,红、绿、蓝、黄的凹凸西洋式玻璃门窗虽有尘土覆盖,仍不失明亮。想当年,定是经过洋务运动熏陶,上海士绅建造吉屋,在保留中式主体建筑前提下,纷纷采用中西合并、古今结合的装饰风格。穿过中堂来到傍着小河的后庭,条石垒起的驳岸,长长的,坚实古朴,已有几百历史,驳岸和埠头好似一对孪生兄弟,船儿泊在后庭,若无驳岸护堤,一点也不安全,若少埠头上下,则一点也不方便。看傍河人家,户户均以条石双开埠头,条石上留有当年系绳缆船的深深痕迹,想来那时船儿如织,十分繁忙。

       往镇南方向渐行渐深,时不时的有云鼓声隐隐飘忽而来,我知道那是南山寺的梵鼓声,想必佛家子弟的午间功课正在进行?果然行不几步,两株高大的古树便映入了眼帘,这是南山寺的银杏树,老树新枝,郁郁葱葱,早就听人说了,这两株古树已有七百年树龄,也算镇庙之宝,被全镇奉为神明。古树原有三株,其中一株“文革”时被部队征用,真是可恶!绕步寺内,见侧殿修复还未完工,部分脚手架还未拆除,水泥路面赤裸着,由于没了青砖铺盖,很是煞风景,与古树古庙森严的气氛一点也不协调。大雄宝殿气度庄严,在金漆如来佛祖前凝视仰望,我的心神也沉淀不少,烛光闪动,香烟缭绕,叩首的居士和敲击木鱼、云鼓的僧人神色凝重,诚惶诚恐。常言道“进了山庙门,都是一家人”,我等虽非佛教徒,然从踏进庙门的那一刻起,心灵不由也澄明许多。

       沿来路返回,走了很久的路才寻着一家唤做“古镇私房菜”的饭庄,始觉古镇很大,无怪乎在历史上有浦东第一大镇之称。“古镇私房菜”人气很足,竟然客满。饭后,我等打着酒嗝,迈着微熏的碎步又一一去了奚家次第、千秋桥、青龙桥等宅第石桥,本想再多看几处景点,不料众人都有小腿酸痛的感觉,于是异口同声说去茶楼歇脚品茗。其实建于晚清同治年间、有江南第一茶楼之称的清风茶楼本就是我等寻访的重要景点之一,之所以放在最后才去,是怕屁股坐进去出不来,会影响到古镇其它地方的游玩。

       江南第一茶楼在一条水道边,称得上“扼守要道”,想当年这儿一定是全镇中心之一,无论商贾巨富,还是家殷富实的财主,抑或乡间体面的农人,闲时来此消遣,喝茶谈天。七年前我来时,百年茶楼破旧的很,如同坐在老屋门前晒太阳的老奶奶,额前满是皱纹,无奈而又落寞。眼前的清风茶楼早已修整完毕,木廊、木门、木窗、木梯无不散发着松木、杉木淡淡的香味。我等扶着木梯登上三楼,整个三楼茶室竟无一人,非常静谧,择一临水窗边坐下,让服务员沏了四杯碧螺春茶,打量茶室,装修得十分地道,木制墙板,藤桌藤椅,墙上错落有致挂上几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音箱喇叭轻轻地不紧不慢地播放着柔软、缠绵的江南丝竹等轻音乐,气氛出奇地好,也容易让人陶醉。在慢慢品了几口香茗后,疲态有所减缓,诸君情绪也渐次好起来,大家交流一些写博客的想法,讲厌了,自会有人调换频道,然后你讲一段艳事,他道一个典故,搞笑的是有人即兴发挥,在艳事的结尾处再续一个荤段子,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妙得很,整个下午都没有其它茶客来,三楼茶室俨然成了我等四人的包房,每每听到上楼的木梯咚咚地响,以为来了陌生客,结果都是服务员来续水的。

      人有何求?人应如古镇一样地从容沉静,当夕阳的余辉从木窗格里斜漏,当淡淡的阳光晒落在诸君的脸颊,我知道,该是我等与古镇分手的时候了。回城将尽显繁华,浮躁与不安又将重袭心头,下次再来古镇,只怕古镇也会繁华,净土是肯定又少了一块。想到此,后悔不该写这游记,免得叫人看后觉得好玩,簇拥着来寻访新场,古镇不变成下一个朱家角、周庄才怪呢!古镇到时真的会变样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