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北京粉房琉璃街的名人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粉房琉璃街的名人
  北京两广大道的骡马市大街上和南北的胡同里老会馆多,住过的名人多。菜市口往东路南被称作“大吉片”,现在(2015、2)只剩粉房琉璃街没拆完。我对这条街熟。小时候去陶然亭,要穿过这条街,南口正对黑窑厂街,黑窑厂正对陶然亭北门。1957年,我在粉房琉璃街小学晚上教业余学校,每周两次走这条街。北口在骡马市,南口在南横街。长500米左右,各地会馆有十二座,会馆住北漂中的文人举子,故事多。我教课的学校在路东,斜对面路西,靠南是广东新会会馆,住过戊戌康梁变法的梁,梁启超。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靠北是江西萍乡会馆,住过文廷式。文廷式江西萍乡人。是康梁变法中的“帝党”,翁(同和)门6君子之一。文氏长于史,强识博闻。有《纯常子枝语》手稿数十册;后双照楼汪氏为其印行。还是晚清独树一帜的词人,有《云起轩词钞》行世。
  文廷式父亲在广州当官,他在广州长大。光绪初年,他在广州将军长善府里当幕客。 长善没儿子,过继侄子志锐当儿(嗣子),带着到广州。还带着志锐一母同胞的志钧和后来成为瑾妃、珍妃的两个妹妹。长善请文廷式当家庭教师,教年幼的两个侄女读书。
  光绪十六年,文廷式成进士,当编修。珍妃在光绪皇帝面前常提到自己当年的启蒙老师。光绪二十年大考(殿试),皇上亲点文廷式一甲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甲午战争,主张打,反对议和。说李鸿章“辱国病民,莫此为甚!”第二年(1895)出面赞助康有为的强国会。受到参劾,被撤职下放,回了老家。康梁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通缉令拿嫌犯。文廷式流亡日本。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回国,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召集的“中国国会”;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被镇压,失败。满清政府对文廷式下了”严拿务获,即行正法”的严打令。他只能逃匿躲藏。在萍乡、长沙、南京、上海等地颠沛流离。抑郁忧伤。以文酒寄怀。《纯常子枝语》四十卷,就是这时期写的。1904年,虚岁四十九,文廷式死在萍乡故里。葬在故里的杨枝山。
  文廷式的先祖是妇孺皆知的文天祥。1856年,文廷式出生在这个有着忠烈血性基因的家族里;七岁时从塾师李禹九就学,十岁学作律诗,十七岁投身番禺学者陈澧门下。从小聪敏好学,孜孜不倦。学养深厚。他居过庙堂之高,更处过江湖之远。怀了救世的志向和愿望,在抗争中奔波终生。身后的声望却重在诗词作品上。他生前也颇以此自诩,在《云起轩词钞》的自序里说“志之所在,不尚苟同。”强调独有的特色。同代的词人朱孝臧(1857-1931)认可他的“自评”,赞他“拔戟异军成特起。”
  我少时喜诗词。龙榆生教授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当年在学生中很流行。我是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里知道文廷式的。最爱读他的,<水龙吟>: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叶恭绰给这首词的评语“胸襟气象,超越凡庸。”这首词以春景开头。写暮春就“飞红万点愁如海”了。诗人失望,找不到出路。而且“二毛生矣”头发花白了,还“都未称、平生志”。独对“青灯一点”时,“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他要“骖鸾”上天,飞到中途“层霄回首”,俯视人间。“又西风起”。一派萧瑟。失望、不甘心、无可奈何。诗人表达得通透。用富有魅力的画面展示了他的情怀。
他的词多感时忧世,豪放追苏、辛;也有婉约近花间的“艳词”,诗人情感,自当如此。
   他的<好事近  湘舟有作>: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有人评“秾绝!”也可说“艳绝。”
   他病了,写了<南乡子  病中戏笔>:一室病维摩,且喜闲庭掩雀罗。呵呵!老子无愁世则那?    莽莽旧山河,谁向新亭泪点多?惟有鹧鸪声解道:哥哥,行不得时可奈何!
   这是他最后的叹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