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守望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父母的爱情故事风雨飘摇30年,无数次牵手传递着炽热的爱恋,让母亲守望一生一世。
      父亲怅然辞世,母亲依然在祖屋守望,缘于父亲的灵魂早已根深蒂固的活在母亲的生命里。
祖屋坐落在依山傍水,空气清晰的小山庄,那里春暖夏凉,气候宜人。一年四季能看蓝天白云,青松翠柏。
      1965年初春,外公突然离世,尚未高中毕业的母亲为延续学业经人介绍嫁给了年长她5岁的父亲,父亲是穷山旮旯里小有名气的村委会会计。
      母亲住校,父亲时常给母亲送蔬菜和干粮,每次都是躲在没人的角落里等,太阳落山的时候母亲偷偷的出来扑约,瞧着母亲小心翼翼的样子,父亲强忍怨气,心疼的嘘寒问暖,母亲愧疚的拉着父亲的手无语凝啼,眼里涌出一串串晶莹的泪珠,此情景忽然让父亲觉得心里好痛,撕扯般的难耐,凝望着母亲的背影从视线里消失,他才带着满腹的相思踏上归家的路。
      1965年冬,母亲因怀孕终止学业,整日郁郁寡款,父亲的心情则豁然开朗。母亲妊娠反应特别大,父亲责无旁贷的精心照料,只要是母亲想吃的食物,父亲就踏雪步行30里路去县城购买,尽量弥补母亲放弃学业的遗憾 。         
      岁月渐行渐远,母亲是在悲喜交集中煎熬……
时光悄然流逝,春暖花开之时我降临在温馨的祖屋,我的出世让母亲改变了理想的初衷,母子连心,我的哭声也会让她欢欣鼓舞,千千心结在跳跃的时光里逐渐弥散,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乖巧的我衔接起父亲和母亲感情的桥梁。
      好景不长,父亲卷入“四清”运动中,被错划为“事不清”干部,退赔了家里唯一值钱的木板柜,工作组里的积极分子拿走了家里仅有的两套被褥,母亲抱着我卷缩在土炕上瑟瑟发抖。
      望着漆黑的夜,父亲沓无音信。母亲的心仿佛悬在了深邃的夜空,此时她牵挂着父亲的安危,情急之下抱着仅有4个月的我走了二里夜路才知道父亲是让工作组关了禁闭。
      父亲戴着高高帽在主席台上挨批斗,母亲在会场下悲痛欲绝。艰辛岁月里父亲心情沉重,黯然无语,母亲看在眼里,日夜缠绵悱恻。有很多次父亲带着绳子出门,母亲悄悄地尾随其后,担心父亲看不开去寻短见。那年月母亲细致入微的关爱已经铸成父亲支撑生命延续的坚强后盾。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父母的窘迫生活经历了十年浩劫,家境贫困至极,依靠亲戚接济,父亲的精神趋于崩溃,白天挨批斗,夜里寝不安席,头发一缕一缕得掉,风华正茂的年龄就谢了顶。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间,她时常安慰父亲说:“再高的山挺挺就能过去,再大的事也有了结时候,咱心里没病死不了人”。母亲的体恤和关怀融合着厚重而牢固的爱。
      1994年春天,父亲突发心梗,清醒后把母亲叫到跟前说;“板柜里有八百块钱,是落实政策那年政府赔的”。母亲说:“别说了,车来了咱们赶紧去医院” 。父亲说:“给你留个念想”。母亲握着父亲的手,泪在眼圈里打转”,她想起了30年前那个空荡荡的祖屋。
      父亲抬出祖屋住进医院,第二天尸体遗憾的又放回祖屋的土炕上,他安静的躺着,母亲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悲痛欲绝,休克了好几次,“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时间蜕化了久远年代的伤痛,我们对父亲的思念已慢慢的淡化,可母亲依旧如初。曾多次劝慰母亲与我们同住,可她却说:“村里清净,老屋住惯了,住楼房憋得慌,”其实我知道她是守望搁在祖屋里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
     岁月随风飘散,洒落一世情缘,父母的爱情像松柏一样历寒而不衰。                     
                           
                           —— 按照后主版主的意见修改了,希望老师们再提意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