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 七月十三日悼亡帖

    七月十三日悼亡帖文林小白昨日,接到父亲电话,问我是明日否放假回家。我怔忡了片刻:明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吗?需要请假?电话里回复父亲:在乡镇忙着工作的事情,哪能随便回家?今日才想起,原来已到七月半,中元节了。按说中元节是农历十五日,但依照家乡龙场……

  • 从世界回来的声息

    从世界回来的声息一地上的草丛低到地皮上,像一抹绿水洇开。树影像一个人躬身,作揖。我在楼上看香樟树,想着隔年树的幼小样子。现在小草又回到过去了,而树是回不去了。树像人,一直长到老死吧。我没见过树老死,而人是见过许多了。它们的出现像时间的暗示,……

  • 母爱深深,深几许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

  • 谈谈《红楼梦》疗妒汤

    撤贴修改……

  • 杨春霞只可追赶不可超越

    《杜鹃山》的演出是70年代。那年我适时11岁,因为幼稚,没有曲艺观赏能力,一同其他的小孩都不喜欢看唱歌的电影,只对打仗的电影异常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年的我蓦然心生怀旧情怀,惟思从中找回童年的壮景,这自然对童年观看的八大样板的回忆是少不了……

  • 念人:我的中秋月饼(散文)

    小时候,中秋节在我的心里,犹如孩子吃奶一样,入迷入醉。每当中秋佳节降临,我心里总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劲。因为,我又要吃到我的中秋月饼,又要听到父亲讲那美丽的神话故事。 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中秋月饼成为一种求之不得的奢品。一些人家吃不到中秋月饼……

  • 人生的境遇

    朋友从远方写来长信,谈到命运的乖戾,变幻莫测,颇多感慨。是啊,作为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毕业前就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上有了不少的成果,并触及旁类如美术、音乐等都颇多收获、颇有心得的他,十余年来却几乎停滞不前了,连我们这些老同学都为他扼腕叹息,……

  • 母亲的红嫁衣

    一根长长柔柔的棉线,在银针的心脏挽着桃花的魅艳,将三月温婉的阳光,青春的靓丽,还有那美好的向往,连同母亲心中的羞涩,脸上的润泽,一起绣在了那块金丝缎面的衣料上。春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庞,片片嫣红的花瓣坠落在了衣襟上,显得那么美,那么媚。红红的嫁……

  • 燕赵慷慨悲歌之村-焦庄户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荡气回肠的一句话足以代表京津冀所在燕赵大地世世代代最显著的民风。古代“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侠士荆轲,诠释了千古见精爽的燕赵之神魂,“五四运动”的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诠释了“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的高尚情怀,几千年来……

  • “门前雪”与“屋上霜”:差序格局下的中国人情社会

    “门前雪”与“屋上霜”:差序格局下的中国人情社会——读《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有感马升红《乡土中国》是一部篇幅不长的书,却十分引人思索。阅读《乡土中国》,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差序格局》一文。在《差序格局》一文中,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提出了“差……

  • 我的三爷


    用乡下人的话说,三爷是个没福的人。
    一开始,三爷和全家人一样,住在北塬的地窑里。那破败的窑洞像一张难看的脸,皴裂得流着老泪,令人不忍细看,但却饱含温馨。对于一个有着十三个兄弟姊妹的家庭来说,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多少个难捱的日日夜夜,串着……

  • 父亲

    父亲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人,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也是把这种感觉放在心头,从小到大都没变过。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和妹妹一起在家里玩,那时候喜欢做“躲迷藏”的游戏,小院子、屋里、杂物间都是我们的小天地。有一天,妹妹躲在床下,我到处找,无意间触……

  • 故乡的桐子树

    故乡的桐子树
    文/匡建华打我记事起,老家集体的田间地角到处生长的是桐子树,只是不能让它长田园中央,因为它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农家人的自留地里也是不会种它的,主要是那时分的自留地都很少,还要种各种小菜水果呢,那有它的地位。桐子树粗壮,但不高,孩……

  • 风吹新叶

    是正午,一朵朵白云在新叶的上空飘。阳光正好。天蓝如镜,倒影出一幅金色海洋图。油菜花正好。一夜之间,一株株油菜,借着风信,不约而同绽开了。一串串明黄,被蜂蝶一撩,带出含情的轻薄,吃吃一笑,倏然点亮了一片天。目之所及,一马平川的金浪,虽无宁海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