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云逸斋日志,2014年,在家乡

2020-09-17抒情散文李灿
10月2日星期四晴初中时,语文课本上有一题是指出广告词中的语病。其中有一句是“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当时的解释是“嘛”是语气词,放在形容词“香”前面不合语法规范。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嘛”在这里不是语气词,而是北方方言的词

  10月2日星期四晴


  初中时,语文课本上有一题是指出广告词中的语病。其中有一句是“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当时的解释是“嘛”是语气词,放在形容词“香”前面不合语法规范。


  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嘛”在这里不是语气词,而是北方方言的词汇,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代词“什么” 。就像电影《霍元甲》里的乞丐问霍元甲那句“霍元甲,你嘛时候天下第一啊?”,这里的“嘛”也是“什么”的意思。其实普通话里,“嘛”偶尔也可以表示“什么”,“干什么”就可以叫“干嘛”。


  10月3日星期五晴


  我们这里的小学五年级期末统考后要算5A(5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人数、5B(5科成绩都在70分以上)人数和5C(5科成绩都在60分以上)人数。当时我看过一个老师操作,他先用数据筛选功能把这些分数标上不同的颜色,然而依次去数。这个方法太繁琐,很容易数错。


  我后来发现,其实这三个数都可以用公式算出来。以5A人数为例,先用count if函数算出每个学生有几科达到A级,就是几。再用count if函数算出刚算出的这组数中有多少个5,,那么5A人数不就出来了吗?5B和5C人数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做事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0月4日 星期六阴


  网上有很多左派人士,他们代表底层人民讲过很多真话。我本人也喜欢看左派发的一些言论,但并不是完全赞同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左派网民有一种说法,说儒家文化产生汉奸。这个说法就非常偏激,明显站不住脚。


  这些人知道什么叫儒家文化吗?儒家文化中的忠君爱国古往今来一直指引着人们积极关心国事,前仆后继,这怎么是汉奸文化呢?忠君在今天看来是过时的,但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仍然有积极意义。杜甫、岳飞、戚继光等人都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爱国爱民,才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儒家文化背景下,固然有秦桧、汪精卫这样的败类,但这不能证明儒家文化就是汉奸文化。佛教以慈悲为怀,为什么还会有达赖这样的恐怖分子呢?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党内还有腐败呢?思想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人受过某种思想的教育,但不等于他就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他背叛了信仰并不能说明信仰本身有问题。同理,不是儒家文化教育某些人当汉奸,恰恰相反,是他们背离了儒家文化,没有向国家和人民尽忠尽孝。


  有一首歌《我是中国人》里面有一句:“儒家的传统思想,带领我们的脚步。”这首歌后面还提到了抗战。试想,如果儒家文化就是汉奸文化,大家纷纷投敌叛国,抗日战争还能胜利吗?


  儒家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不理解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甚至要抛弃它,那么民族还有希望吗?儒家文化在反封建的时候是需要批判的,但说它是汉奸文化就过头了。


  10月5日星期天晴


  最近几年,医闹横行,某些精英人士义愤填膺:“我们一定要打击医闹,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似乎医生都是善良无辜的。


  其实,中国不仅有医闹,还有校闹。奇怪的是,我们听不到精英人士关于“打击校闹”的的声音。相反,只要教师与他人发生了纠纷,不问青红皂白,都是教师的问题,轻则是你不讲工作方法,重则给你安个没有师德。精英人士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将败类清理出教师队伍!”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通过对比,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双重标准。


  10月6日星期一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讲了傅科摆,说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很多科学老师对此并不理解,傅科摆怎么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呢?有人说,摆在空中可以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保持方向不变,刻度盘在地上会随着地球一起转动,于是方向就和摆偏离了。可是这样解释仍然有问题:地球自西向东转,北半球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转动;刻度盘上的刻度却是自东向西、呈顺时针方向偏离。对于这个矛盾的地方,我们照样很难解释清楚。


  今天我才弄清楚,原来刻度盘实际上是沙盘,并不是上面本身有刻度。摆锤的下面有一根针,摆运动时针会在沙上面留下痕迹。摆的方向不变,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痕迹只能在同一处。然而由于地球自转,痕迹就会移动。地球自西向东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以地球为参照物摆的痕迹反过来就是自东向西沿着顺时针方向偏离。这样解释就清楚多了,可惜书上对这一关键点没讲出来,以至于引起了我们的误解。


  连老师都很难理解的问题拿来教学生,这到底对不对?教材编成这样,是不是和减负的要求背道而驰呢?对于学生而言,太繁琐;对于老师而言,关键点又没说清楚,弄得老师不知怎么讲。


  10月7日星期二晴


  大学时就听过一个教育理念,说新课改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也就是说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灵活,没有必要完全拘泥于教材。


  最近,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参考资料,有人说书上讲了蜗牛和蚂蚁,如果当地这些动物不好找,可以用蚯蚓等代替。可是行得通吗?中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考试通常以课本为主。考试如果就考蜗牛和蚂蚁,不考蚯蚓,那怎么办?如果你讲的不考,要考的反而没讲,那能行吗?


  中国教育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专家很多,理论很好,遇到现实就成了狗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