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旧事重提:端午的艾

2020-09-17叙事散文夜莺
2016的端午喧哗,早已尘埃落定,但有关端午的“旧事见”,却像午后的阳光,如约而至,疏枝映日,白亮亮的,画下一地光圈。慢慢地,这光圈变形、拉长,成了小时候很多人家门前挂的一束束沾露的艾草,外婆家黑漆八仙桌上的一把把麻花,还有妈妈撑在我们小脑
  2016的端午喧哗,早已尘埃落定,但有关端午的“旧事见”,却像午后的阳光,如约而至,疏枝映日,白亮亮的,画下一地光圈。慢慢地,这光圈变形、拉长,成了小时候很多人家门前挂的一束束沾露的艾草,外婆家黑漆八仙桌上的一把把麻花,还有妈妈撑在我们小脑袋上的那把青洋伞,以及一些零星见闻。他们,一直郁郁青青的,在记忆里疯长。
  那时,我没看见过棕子,也没听说过划龙舟,更没人给我讲述屈原,伍子胥,曹娥的悲壮故事,但是每年的端午节,我们总是很快乐地盼望着,因为几个表姊妹又可以在一起玩,躲在瓜棚果架下,我们藏猫猫;蹲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我们打水仗。竹林坝里,边手舞,边足蹈,边歌谣:唱的不是什么“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这个;而是“董存瑞,十八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炸碉堡,牺牲了,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蹦蹦嚓……”现在想想,真会把从小就会背很多唐诗,童谣的城里小宝宝惊呆了,吓着了。
  大人们也不闲着,每逢端午这天,邻居张婆、李婶、以及我妈,她们再忙、再累,都要结伴出门,割一背篓百草回家,绿油油,清悠悠的清草味儿,水灵灵的鲜,像早春的毛毛雨,黏在身上,痒酥酥的,好像永远也擦不完,抹不掉。当然是艾蒿居多,然后百草入锅,生火熬水,人家屋顶上空,几缕炊烟,婀娜摇曳,这是老家端午最水墨诗意的一笔。我们小孩,这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吃,有又脆又香的麻花堵口,其它一切大悲大痛都可暂时忘却。
  结婚后,婆家从不兴扯艾叶这一套,可娘家依旧积习难改。每年的艾叶照挂不误。我回家闲挂在门上有碍观瞻,妈妈就把它收藏好,说以后有了小孩,生痱子、长疙瘩什么的,用她熬水一洗,啥事没有。我暗自嘲笑妈妈守旧,六神花露水不用,耍不来,自找麻烦。我家小孩“洗三”那天,妈妈就用这艾蒿熬水给孩子洗了个痛快澡。为什么要挑艾蒿,而不是半夏、 桔梗、 白薇 或者夏枯草 、相思子、 木蝴蝶?
  妈妈没念过书,自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也疑虑存档,恰逢网上今年端午送“祝福的纠错指正”。这陈年旧事,才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无书可查,就网上查询,于是有了如下引用:
  “艾草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比如,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就这样写道:“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当然了,我们寻常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还是很实际的,不太喜好天花乱坠,巴结历史。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房屋前后,栽艾种蒿,求吉保祥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沿袭下来。
  艾就是爱。蒿就是好。连在一起就是爱好,有爱,自然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苹不就是蒿么?无缘无故,就联想起这句诗: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虽然她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可我总觉得这青草就是生长在水里的艾蒿。水里的“艾蒿”就是端午门楣边和艾蒿偎依在一起的菖蒲呵!
  端午节的菖蒲,过了秋冬还是存在,都变得很是枯槁而且白色了,甚是难看。……那时节的香气却还是剩余着,觉得很有意思的。这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清少纳言的感觉。
  是的,端午如果没有香气,没有意思,一切仪式都是多余。一切仪式都是自欺欺人。只有艾像中药中的独活一样,倔强地被人念叨!
  看见一个小册子,里面说,端午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是为了纪念一个叫邓攸的人。
  《千字文》中有一句:诸姑伯叔,犹予比儿。意思就是对待姑姑,伯伯,叔叔,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要像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这里的“犹予比儿”,就是说的这个邓攸。
  邓攸,东晋时人。当时后赵石勒兴兵入侵,邓攸及家人都被石勒虏去。因为邓是读书人,石就派他管理车马,但是邓不愿在异族人手下做官,于是寻了个机会,带着妻儿侄子逃了出来。
  逃亡路上,他们的牛车坏了,邓不能同时带两个孩子,于是他对妻说:“现在情况危机,我们只能带一个孩子逃亡。弟弟已经去世,我要为他留下一个后代,而我们以后还会有儿子,所以只能扔自己的儿子。”妻子虽然痛苦,也只能同意。
  邓逃到安全的地方后,他舍子保侄的行为被大家广为传颂。于是就有了今日端午挂艾草的习俗。
  除了挂艾草,端午这天,新婚夫妇必定要回娘家送节,作为娘家父母的备礼,端阳伞,端阳草帽,在农村必不可少。
  为什么要送伞呢?
  我国最早发明伞,“舜以伞自杆”可知,伞在我国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伞的来历,也众说纷纭。我特看好这两传说。
  一说:“春秋末年,巧匠鲁班之妻云氏为丈夫送饭,因不堪日洒雨淋,便巧手修竹,劈成细条,用丝相连,再将兽皮蒙于其上,这样便收扰如棍,张开如盖,称为伞。”伞缘于情的启迪。
  二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黄帝的战车上有五彩云气象盖子一样笼罩,遮挡了敌人的水火烟毒,”伞浓缩富贵的精华。人们得到启发而发明了伞。《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记载过伞这个字,但是有两种物品都很像是伞的原型,一是“蓋”,一是“簦”。《说文解字》中记载,蓋:“苫也。”《说文解字今译》中解释“蓋:经典多作‘蓋’,俗又作‘盖’。”苫指茅苫,是一种白茅覆盖物。端午送物,送伞,实惠。而且从伞的繁体字“傘”看,伞毂子内坐了四个小人,作父母的,自然是希望儿女生育繁荣,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诗经》中就有祝福新婚夫妇子孙昌盛的句子: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这螽就是蝗虫。蝗虫繁衍快,螽斯衍庆,也就成了祝人多子多福的祝词。从形制来看,伞骨是竹,伞形是圆。寓意节节高升,团团圆圆。白蛇许仙,西湖邂逅,伞是道具,也是是浪 漫、高贵、典雅、至尊的化身;抛开这些不说,晴遮阳,雨避淋,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幸福,稳稳的。犹如爱的覆盖。
  做农活打伞不方便,就戴草帽,端午过后,意味着夏天真的到了,红花花的大太阳,用草帽一遮,阴凉倾下,还可当扇子扇风,放在地上当板凳坐,方便得很。所以草帽和伞一样,它的庇护功能,可谓尽善尽美!
  端午,端午。端的是亲情,吮的是爱汁,我们为什么要伪装不快乐,隐瞒自己无知的尴尬,纠结是“安康”还是快乐的祝福?老老实实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端午就一个字:艾。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如此忠告!
  艾叶能灸百病,《本草》如是褒扬!就连现在台湾流行的一种“药草浴”,主角还是艾!
  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面对如此“医草”说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而要故作悲伤,作所谓的缅怀古人?
  现在,我会和小朋友一起哼唱: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幸福生活万年长!

我想,这或许才是屈子的夙愿吧?(280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