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浮生偶记】洗耳泉峡谷印象

2020-09-17抒情散文周施梅
五莲九仙山上有个远近闻名的洗耳泉,却一直未能去看看,这未免令人遗憾。这个夏末的一天,终于与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洗耳泉。原来,洗耳泉并不难找,只是它地处于洗耳泉峡谷,入口也比较隐蔽,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了。洗耳泉峡谷古称蒙谷,位于五莲山、九仙山之间的

  五莲九仙山上有个远近闻名的洗耳泉,却一直未能去看看,这未免令人遗憾。这个夏末的一天,终于与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洗耳泉。原来,洗耳泉并不难找,只是它地处于洗耳泉峡谷,入口也比较隐蔽,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了。
  洗耳泉峡谷古称蒙谷,位于五莲山、九仙山之间的槲林峪以西,以峡谷内闻名遐迩的洗耳泉而得名。峡谷上连情侣峰景区,下接九仙山东门,全长两千余米,是一条具有原始风光、充满山林野趣的幽谷。峡谷中奇峰竞秀,松石多姿,山道蜿蜒,曲径通幽,幽谷深壑,山泉遍布,历代文人雅士经常聚集流连于此,为九仙山一大胜景。
  我们从九仙山的东门进入,山路弯曲幽静,两边树木葱郁茂密。行不多远,即见路边一指示牌,按指示牌所标注,这才知道,指示牌旁边,树木掩映的一条向西延伸的僻静小路就是通往洗耳泉之路。
  小路曲窄,两边树木粗壮苍郁,山峰高耸入云,溪流泉水之潺潺叮咚声回荡于山涧沟壑,又有鸟儿清丽婉转的鸣叫不绝于耳,仿佛前面有绿野仙踪等待我们探寻。正陶醉于初进峡谷的惊奇当中,不想,洗耳泉到了。传说中的洗耳泉终于呈现在眼前,我们真是又惊又喜。
  洗耳泉就在峡谷东端石壁下,直径约三米,深约两米,泉水清冽甘甜,水底沙石清晰可见,泉水上方瀑布奔涌,常年水流不断;泉畔有一巨石,石壁刻有“洗耳”大字,旁边有落款,为明代户部主事吕一奏题书。“洗耳”二字高两米许,笔画苍劲有力,深入石壁,历经数百年仍清晰如初,不失浑厚苍劲,为九仙山古代摩崖石刻之最。
  关于洗耳泉的由来,当地有这样的传说:明万历年间,曾任户部督饷主事的诸城籍进士吕一奏,晚年辞官归隐九仙山,结茅“芥子庵”,隐居泉畔。一日放牛的老农在泉边饮牛,吕一奏看见不悦,斥之曰:“此吾饮水之泉,岂可饮牛哉!”老农回道:“早知是你喝水的泉子,我还不来呢,看把牛嘴都弄脏了!”秉性清高的吕一奏闻言甚感羞辱,随即用泉水反复冲洗耳朵,并在泉旁石壁上题下“洗耳”二字。
  其实,“洗耳”的典故源自尧舜时代的贤人许由。据《高士传·许由》记载:“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孟子.尽心上》注:“乐道守志,若许由洗耳”,后“洗耳”喻指高士。明代后期官场政治黑暗,吕一奏之洗耳,亦是效法古人,与许由洗耳如出一辙。
  我们在洗耳泉边观看,休憩,想象当年在此隐居的吕一奏每天游走在泉边和峡谷的情景,是何等的潇洒畅意,真是犹如仙人一般。洗耳泉边有一大石平整如桌,四周又有五六块石头如方凳,恰如可供十几人就餐的桌椅。我们随将自带饭菜摆放在石桌上,有肉有菜有面饼煎饼,还有啤酒饮料和玉米花生,竟摆了满满一石桌。这顿午餐,是在闻听着哗哗的水流声和鸟儿的婉转鸣叫声中进行的,吃得有滋有味,大人孩子都极尽兴。
  在洗耳泉游玩一番之后,又从洗耳泉继续前行。洗耳泉后不远,有水帘洞,由数块巨大岩石堆叠成洞,一道清流自岩石上方漫流而下,如滚珠溅玉一般。当地人说,每逢雨后,雪莲似的瀑布盖洞而泻,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按地质成因,水帘洞是花岗岩崩塌堆积形成的塌落洞。此地的泉和洞以及各种大小石头,世人不管它的成因,只给予以其美好想象和动人传说,这倒也颇为有趣。
  峡谷中以泉多为特点,一路行走,泉水流淌之声时时传来。峡谷中的饮牛泉,位于洗耳泉下,清泉汩汩,自石罅间涌出,水质清冽甘甜。清初著名诗人张侗在《山居杂咏》诗中曾吟咏饮牛泉:“老树柴门永不关,饮牛泉下水潺。出随樵牧衣裳懒,醉卧羲皇岁月闲。蝌蚪苔上愁凤篆,杜鹃花谢泣烟鬟。东岩风送西岩雨,从此仙莲是一山。”由此诗可想象,此山此泉以及周围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野景致如何迷人,让古代文人墨客缱绻不舍,诗兴大发,留下许多吟咏。
  洗耳泉峡谷有洗甲池,清流淙淙,常年不涸,相传为清初著名诗人、诸城籍隐士王沛恂洗甲之处。王沛恂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属武官,以“洗甲”借喻归隐之意。王沛恂有诗《洗甲池》:“洗甲何年水未干,秋磨水面色犹寒。老来百虑消除尽,只有青山不忍拼。”古人淡泊名利,避闹市,处幽地,以泉水洗耳洗甲,保持身心俱洁净,是今人所不及。
  洗漱泉,自峡谷的石间涌流而出,泉水清冽,水激石鸣,宛如鸣弦,潭水清幽,引人入胜。清初诗人王沛恂曾为此泉赋诗《漱流泉》:“屏迹畏城市,剑山颜色舒。漱流寻洗耳,探穴洞藏书。雨脚云根生,烟鬟石发梳。天泉如有意,荡漾绕吾庐。”山峦峻秀,山泉清澈,山风阵阵,在此洗漱,当是最为奢侈的洗漱之地了。
  山中有泉,虽不为奇,而此峡谷中的泉之多,却令人称奇。不想,还有更奇的是:山中竟有书屋,名为“匡山书屋”。古人读书也讲究,在这泉水淙淙,山风徐徐,可谓是仙境一般的地方,俗念消散,心神澄澈,所读之书,字字入眼,句句入心,自然是过目不忘了。“匡山书屋”为清初诸城籍隐士、兵部职方司主事王沛恂读书著述之处。原建筑虽早已荡然无存,新修复的书屋门口刻有的对联:“山郭翠成围,吞吐日月;松风净于洗,拂拭图书。”屋内有七块版画,分别记述了王沛恂的生平、碑文和《匡山集》等有关诗文。书屋旁边有一石碑:孝惠先生德政碑,为道光二十八年诸城知府王元善所立。此碑原立于九仙山靴石旁,后遭毁坏弃置于地,2014年8月移立于此。碑文记述了王沛恂三世孙王俶甸因靴谷一带山场所有权问题引发官司最终胜诉,从而追记王沛恂任海城令时所行善政,是研究王沛恂生平的重要文物。碑文镌刻有力,字迹清晰,书写清雅娟秀,洒脱飘逸,是峡谷深处一处珍贵奇观。
  一路而行,处处是山泉溪流,仙人留迹。峡谷中的仙人棚,位于幽谷泉下方,洞深数十米,洞顶为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洞内平坦,可容百人,有东侧和后侧两个出口。相传仙人曾在此避雨,又名仙人避雨棚。按地质成因,是花岗岩崩塌形成的塌落洞。由于此地地势险要,解放前曾有土匪在这里藏身。一眼清泉自洞畔流出,汇成泉池,人称神仙泉。
  仙人也要坐卧休息。峡谷中的卧仙石,光滑洁净,石平敞可坐可卧,周遭山色迷离,如梦似幻,为天然的观景台,原为清初诗人、诸城籍隐士王沛恂结茅处。王沛恂第三子王枢()著有《小匡庐集》)曾赋诗《游匡山》:“相招孙绰到林邱,雨后晴岚新绿浮。松阴掩映全遮屋,山色周遭尽入楼。更向卧仙石上望,晚烟一带夕阳收。”在此游览胜景,坐卧休憩,诗兴大发,皆是有感而发之作。今人虽未必亦遇相同情景,却也留下无穷的想象。
  峡谷中的幽谷泉,位于洗耳泉峡谷中间,涓涓泉流自石隙潺潺流出,清幽可人,是峡谷泉群中海拔最高的泉。“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欧阳修的诗《幽谷泉》,仿佛正是为此泉而作。
  峡谷中的山路曲折陡峭,行至大半时,有一风景,名为天门,为洗耳泉峡谷中一道天然石门,两峰夹峙,奥谷深幽。天门东侧山峰形如巨龟,上驮小龟,故名龟驮峰。在此可远眺五莲山,对面可见巨石在山坡上堆叠,为典型的地质崩塌遗迹。站在天门观景台上,山风徐来,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此处还有个留仙榻,俗称石炕,有数十平方大小,石面较为平整,有多处细小隆起犹如小丘,亦有几条小沟壑,如同人造的沙盘模型,从地质学上分析,是黄岗岩岩石表层受到长期间的流水侵蚀在石面上所形成。山中游玩,在此小憩,也可欣赏四周风景,真犹如神仙了。
  途中又有石鸡峰,分为大石鸡峰与小石鸡峰奇峰林立,为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亦有远近形态各异的大小石头任游客想象成各种动物或人物,形象逼真,仿佛天地间的突然定格,皆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动。
  渐渐有零星小雨飘落,所幸此时已基本走出峡谷。行至接近峡谷出口的木栈道时,雨点大如豆,于是不顾疲倦,加快步子,疾行如奔,到达山顶木亭时,雨势更大,哗哗如倾盆。下了大约有十几分钟,雨停了,一阵凉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忽起一层云雾,飘涌而来,缭绕缥缈在对面山峰间,犹如一团极柔软的白纱,山峰被这白纱一般的云雾朦胧得只剩了一点峰顶。

眼前这如梦似幻的景象让我们惊呼,没想到的是,很快,云雾消散,山峰重现。天上白云朵朵,轻盈而飘,天空晴朗,呈现出如洗的碧蓝,蓝得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下山之际,回望洗耳泉峡谷,早已隐在山峰与树木中不可见,眼前是蓝天白云下,雨后的山中清新景象。一路上,我们的心中,仿佛有一汪清泉,那汩汩流淌的清澈声,在耳畔,久久回荡萦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