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遥远的“矿一中”

2020-09-17叙事散文宇の航
一其实“矿一中”还在,只不过是名字变了模样。也许是因为名字变了,也就显得越来越遥远了。我已经忘记曾经的同桌,忘记了喜欢过的女孩,忘记了哪一年到的中学,忘记了西操场曾经的那些老杨树,但是总有一些情愫还在。刚进入中学那时,桦甸市适逢百年不遇的大
  一
  其实“矿一中”还在,只不过是名字变了模样。也许是因为名字变了,也就显得越来越遥远了。我已经忘记曾经的同桌,忘记了喜欢过的女孩,忘记了哪一年到的中学,忘记了西操场曾经的那些老杨树,但是总有一些情愫还在。
  刚进入中学那时,桦甸市适逢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由此刚开学发的书籍都是水浸泡过,那时当体育老师的姐姐说,这些书拿回家借个吹风机吹吹。那时年龄尚小,对国家大事不怎么关注,洪水到底有多么危险也不明白,一直埋怨父亲强占我看武侠电视剧的时间。那时我们初一共分四个班级,每个班级能有五十多人!在西操场上举行了开学典礼,忘记了具体的场面,隐约记得每个学生在左侧的废弃的旧教室里排队去搬桌椅。而这些西操场周围的这些旧教室,在2000年以后也都拆除了。
  因为我的名字和一班的一个女生相近,开始那两天我是属于一班的,后来又把我归到了三班。既然叫“矿一中”,生源多是附近的矿山子弟,也有少数周边乡村的孩子。那时我对学习少有热衷,因为小学的考试也就语文数学两门课程,也就没有把中学这么多科目当回事。哪曾料想到月考,竟然考八个科目,地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竟然也得闭卷考试,真是考的我措手不及。我记得月考的考法,就是把整个年段的学生,全部混在一起,不能让学生挨得太近,连走廊也添加了许多桌椅。月考让我体会到学习的痛苦,还有成绩排行榜的尴尬。我的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下游荡,每当父母询问我的成绩,我只能各种搪塞,从来不把成绩单拿回家。
  成绩排行榜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因为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我们班的班长,连续三年一直是全年级的前三名。想想也不能不佩服,这样的成绩不用说我们班级,就算是在学校里也是自带光环的。不过我们班的班长,真不算是特别用功的人,他没事也看课外书,听黄安、温兆伦的歌曲,只能说是天生丽质。他是来自四小的,四小在“矿一中”的下面,那边的地名,叫“头道岔”“二道岔”。我是来自一小的,一小在“矿一中”的上面,我们这地名叫得更奇怪,“马号南山”“王八炕”“宝戏台”,还有叫“猪拱地”的。那个时候我发现,四小的孩子字迹多数都是“瘦体字”,细长细长的,我们班的班长竟然写扁体字,真的比较另类。不过班长的字迹也是突飞猛进,记得初三他给我的通讯录上的寄语,颇有几分颜体字的飘逸。
  二
  人的记忆也颇为奇怪,也许当时太小,至于知识的领会以及课堂上的收获,在记忆中只有空洞。记得一到冬天,美术老师总会在教学楼门口不远处,弄几个雪雕,比如狮守像、马的雕像;也记得教学楼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展板,其中一块黑板报也有我的文字;还记得教学楼南面正门不远处有一个花坛,花坛中心还有个突出的石台。记得一个姓丁的同学,有一天晚上踩着这里,看到了流星雨,这个花坛后来也推倒了。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过年,总想着去“矿一中”看几眼,学生放假了,大门紧锁,只能看着人去楼空,别有一番心绪在心头。不知是失落,还是忧愁……
  我在中学经历了三个班主任,一个姓安,一个姓杨,一个姓潘,性格各具特色,都是男老师,而且教的都是代数。安老师擅长英语,杨老师更喜欢物理,潘老师几何代数都过硬。记得有一次元旦联欢,同学们让我在黑板上画点东西,但是字我是真不敢写的,还是安老师在上面写几个大字“辞旧迎新”,四班的学生看到后,求着安老师给他们也写几个大字。如今我依然会进入那个瞬间,同学们围成一圈,不同科目的老师都来捧场,记得我唱到《忘情水》,正赶上校领导前来观看,还说我唱的不错。
  高中的联欢,人就少了很多,转学的转学,缀学的缀学,照片上的人都少的可怜。老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的元旦联欢也办得有声有色。这个时候黑板上的点缀,我不会画的那么拥挤,多少有了点自己的审美。潘老师会亲自写几张贺年卡,用来奖励在游戏里获胜的同学。那时候,我们有一个姓张的老教师,教的是语文,一派老式知识分子的模样,来我们班级的时候,让我们放点欢快的曲子,然后他还给我们跳起秧歌。那时候感觉教室如旋转的舞台一般,一切是那么得美好。
  后来有女生提议,上午是联欢,下午去附近某个同学家,再聚餐看电影。看什么电影,几个女生讨论一番,说要看《泰坦尼克号》。因为当时我喜欢的一个女生也要看《泰坦尼克号》,我为了弄到这盘碟,可谓是大费周章。
  三
  如今改了名的“矿一中”,西操场已经不属于它了。开始这里是一个驾校,没过几年已经荒草丛生。记忆里的西操场,不仅是我们体育课的场地,也是我们校运动会和矿运动会的主场地。校运动会每年一次,如今还在继续,矿运动会两年一次,到2000年以后就没有再开过了。矿运动会的盛况,如今只能在记忆的土壤里了。那个时候西操场容纳了几千人,从学校的大门到西操场周边都许多小吃和摊位。
  高中时我有幸成为铅球的助理裁判,帮前跑后,不亦乐乎。在操场中央放眼望去,看着周围,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的帐篷。里面挤满了不同单位的员工和家属。那时没有微信,没有朋友圈,也没有智能手机,也就没有留下多少相片。别看我们镇子不大,运动会的开幕式也有模有样,第一队列是四个矿警,各自一角撑起一面红旗,然后还有军鼓队、腰鼓队、体操队、小学队、中学队、各个矿山队,以及退休工人的老年队,只要你参与其中,那份热闹想必会永久不忘。
  高中后矿里的运动会的就不开了,这份热闹就开始变的冷清起来,一冷清就是十多年。西操场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周遭的荒草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每次回家,坐在长途的客车上都会路过那里,那里有我曾经的热闹,有我曾经的足迹,还有“矿一中”这个名字。这一幕幕景象,没有留在胶片里,那么就让它留在这篇文字里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