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语言学笔记 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2020-09-17抒情散文李灿
二十六、“背字典”一说很荒唐我认识一个长者,此人说话不实事求是,喜欢走极端。他如果说你某方面坏,那你简直罪大恶极,不自杀不足以谢天下。相反,他如果说你某方面好,那你简直天下无敌,出神入化。他曾经批评我说:“你社会知识是零蛋。”另一个长者反驳
  二十六、“背字典”一说很荒唐   我认识一个长者,此人说话不实事求是,喜欢走极端。他如果说你某方面坏,那你简直罪大恶极,不自杀不足以谢天下。相反,他如果说你某方面好,那你简直天下无敌,出神入化。他曾经批评我说:“你社会知识是零蛋。”另一个长者反驳说:“这个题如果是判断题,我要给他打叉。”当然,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他还曾经对众人说:“这个小伙子记性好,能背字典。”这才是更荒唐的,这样的夸奖实在让人受不了。   我为什么要背字典?这完全没道理啊!首先,中国大陆规定的常用字有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光这三千多个汉字的音、形、义,我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吗?我没这个本事,这一生光做这一件事估计也背不下来。就算背下来了,也会很快忘记。我怎么会去做这么愚蠢的事情呢?这还不算多的,《汉语大字典》里面56000个汉字,那我更背不下来。中国有没有这样的牛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不行。   其次,字典中写的东西都是完全正确的吗?那恐怕也未必。光《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我就发现过好几处错误。大家如果读了我的《云逸斋日志》,就会知道我说的不是假话。字典中的东西只能参考,不能全信。尤其里面错误的东西,你记下来只会起反作用。就像我经常批评学生一样:“你是在背这个题,可是你答案都错了,背了有意义吗?”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字典中的东西,我不分对错,都去背,这有什么意义呢?只有书呆子才会干这种蠢事。   因此说,背字典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绝对不会去做背字典这样的无用功。语言文字要在实际运用中去学习、理解,靠背字典上的条条框框是毫无意义的。   二十七、成语的古今意思发生变化了怎么办?   我高三的时候做过很多语文试题,后来我在高三实习,也经常碰到很多试题。这两个时间段,我最怕遇到的题目就是成语。高考中经常出这样的选择题,问下面几个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是那一项。有人说:“这样的题目简单,成语的意思你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或者参考书上的解释来不就可以了吗?”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例如,“奇文共赏”原意是好文章大家一起欣赏,今天却是不好的文章大家一起批判。还比如,“空穴来风”原意是指事情有一定的根据,今天却是指事情毫无根据。这样的成语,要按照今天的意思才是正确的。我说到这里,有人说:“既然如此,所有的成语你不必管它过去的意思,都按我们今天大家用的这个意思来不就可以了吗?”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又错了。没有普遍性,就没有规律性。有的成语,人们今天用的意思恰恰又被认为是错的,还是要按照原来的意思。例如,“七月流火”原意是天气转凉,今天有人用它指夏天天气炎热。这个成语,你按照今天的意思,命题老师又说你错了。   我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很多成语古今意思发生了变化,有很多和原意刚好是相反的。这还真是很矛盾,到底原来的意思是规范用法,还是今天的意思是规范用法,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正是我困惑的地方。高三的老师和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反正词典中说的都是对的,把意思记下来再说。可是,成语的学习不讲规律,全靠死记硬背,那还有意义吗?   二十八、普通话和方言都可以判读古入声字   我们都知道,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古四声是平、上(shǎnɡ)、去、入,新四声是阴、阳、上、去。也就是说古四声里面,平声不分阴阳,而且比今天多了一个入声。今天的新四声简单,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古四声里面,除了平声以外,上声、去声、入声都是仄声。入声是今天普通话里面消失了的声调。入声消失后,很多字的平仄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上声和去声的入声字还好一点,因为上声、去声和入声一样,都是仄声。变成阴平和阳平的入声字就麻烦了,不好掌握,因为它们的平仄完全变了。   要知道哪些字是古入声字,也有方法。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很多人总结了一些规律。人们发现,根据普通话的读音可以判读一些字是不是古入声字。具体来说,有这么几条:   (1)凡是阳声韵都不可能是入声字。阳声韵指有前后鼻音韵母的。   (2)凡声母是b、d、ɡ,和j、zh、z, 今天读做阳平的,“咱”除外,都是入声字。如“白”“笛”“国”“节”“职”“族”等。   (3)凡声母是b、p、m和d、t、n,同韵母ie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如“别”“撇”“灭”“跌”“铁”“孽”等。   (4)凡声母是k、h,zh,ch,sh,r,同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如“阔”“或”“啄”“擢”“说”“若”等。   (5)凡声母是d、t、ɡ和z、c、s,同韵母e相拼,都是入声字(“戈”“哥”“歌”除外)。如“德”“特”“格”“则”“册”“塞”等。   (6)今读音为fɑ,fo(fu)的字,大都是入声字(“夫”“孚”“付”“甫”以及以它们为声符的形声字,还有“凫”“父”“负”“妇”等少数字除外)。如“发”(“髪”“發”)“乏”“法”“福”“伏”等。   (7)韵母是üe的字,除 “靴”“瘸”外,都是入声字。如“月”“雪”“血”“绝”等。   以上是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判读入声字,其实方言也可以判读。有人说,闽方言、粤方言等方言中保留了入声,但我不会讲这些方言,不敢妄下断言。其实,北方方言区的方言也可以判读古入声字。   例如,我们西南官话区,有的字韵母是ê,而在普通话中,这些字的韵母是ɑi或者ei。这些字很多都是入声字。如“拍”“白”“黑”“给”“脉”等。当然,也有例外,如“掰”就不是入声字。   二十九、形声字的声符有判别读音的作用   看到我这个标题,有的朋友会说:“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可形声字的声符有什么用?识字识半边往往是要出错的啊!”的确,很多字仅仅靠声符就会读错。例如,“江”读jiānɡ,不读ɡōng;“矿”读kuànɡ,不读ɡuǎnɡ。是啊,一方面有的字的读音只是和声符相近,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汉字的读音是变化的,有的字的读音在古代和声符相同或相近,今天差别就大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说声符有判别读音的作用呢?我们可以举出例子来说明。   例如,我们学习普通话,前后鼻音、平翘舌是难点,很容易混淆。可是掌握了形声字,就可以类推,这样就不容易混淆了。   例如,“艮”是前鼻音,那么“很”“银”“根”等都是前鼻音;“青”是后鼻音,那么“清”“情”“精”“静”等都是后鼻音;“次”是平舌音,那么“姿”“资”等都是平舌音;“正”是翘舌音,那么“证”“整”“政”等都是翘舌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就是说,在形声字中,只要记住了声符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一般都可以类推以它们为声符的字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中国大陆有的字简化了,就不能完全照这个规律来了。例如,“井”是后鼻音,但“进”是前鼻音,因为“进”是简化了的字,繁体字是“進”。还比如,“兵”是后鼻音,但“宾”是前鼻音,因为“宾”也是简化了的字,繁体字是“賓”或者“賔”。   还比如,我前一篇讲到古入声字。判读古入声字除了前面讲的方法外,也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声符判断一个字在古代是不是入声字。   例如,前面讲的“哥”不是入声字,那么“歌”也不是入声字。“孚”不是入声字,那么“浮”“孵”等也不是入声字。“弗”是入声字,那么“佛”“拂”等也是入声字。“列”是入声字,那么“裂”“烈”等也是入声字。可见,只要掌握了声符是不是入声字,一般也可以类推以它们为声符的字是不是入声字。   中国汉字很多,掌握它们的读音是有难度的。只有掌握了规律,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三十、朝鲜语言文字真的完全在去中国化吗?   我们都知道,朝鲜自从金日成执政后,首先把汉字废除了,然后又用故有词取代汉字词。于是,有人感到朝鲜做得太缺德了,我们中国对他们那么好,他们竟然在文化上要去中国化。其实,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   几十年前,不光朝鲜废除了汉字,中国的朝鲜族还有韩国也都废除了汉字。朝鲜、韩国废除汉字当然有民族意识的影响,同时还有个原因,恐怕是他们觉得汉字难学吧!如果说是为了去中国化,中国的朝鲜族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废除汉字也是去中国化吗?这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最近看向熹先生的《简明汉语史》,里面讲到了一点。朝鲜和中国关系密切,“毛主席”“志愿军”“团结”“社会主义”等汉语词就大量出现在朝鲜语中,我们还能说朝鲜在语言文字上去中国化吗?   可见,说朝鲜在语言文字上完全去中国化,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朝鲜是废除了汉字,可我们要知道当时的背景。我们中国大陆那个时候也在搞简化汉字,这和朝鲜以及中国的朝鲜族废除汉字原因是差不多的。当时的老百姓文化水平很低,很多都是文盲,文字太复杂了,老百姓学起来困难,不利于文化的普及。我们要看到,文字变简单以后,文化传播的速度确实提高了,短期内整个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飞跃。当然,万事有利就必有弊。朝鲜后来发现,完全不用汉字也不好,所以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也开设汉字课程。所以,朝鲜虽然平时不用汉字,但书法作品中还是有汉字的。金日成写给金正日的诗就有汉字版本,朝鲜举行的书画展里面也有汉字书法作品。中国的朝鲜族和韩国也有学者呼吁要恢复汉字,毕竟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不能造成文化上的失根。当然,我们也不能对废除汉字的那一代人求全责备,毕竟人不是神,任何决策不可能管千秋万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