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月过中秋

2020-09-17叙事散文云南张礼
月过中秋散文/张礼又一个中秋即将到来,中秋月圆,嫦娥白兔飞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让人思念的中秋,总让人倍感沉寂和清幽。中秋月下,小鸟啁啾,人在举杯。一盏灯下树影之中,情人约在昏黄后。关于中秋,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此夜月
月过中秋
散文/张礼
又一个中秋即将到来,中秋月圆,嫦娥白兔飞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让人思念的中秋,总让人倍感沉寂和清幽。中秋月下,小鸟啁啾,人在举杯。一盏灯下树影之中,情人约在昏黄后。关于中秋,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一轮皎洁的中秋月,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独特的诗情画意。中秋,不免也会让人想起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传说,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淡淡的伤感,让人想起了那个在月宫独栖的嫦娥,还有那只桂树下寂寞的白兔。
中秋,家家户户一定是要吃月饼的,中秋将至,大街小巷四处可见销售月饼的摊位,我所在城市的各大超市,各商场精心布置的月饼专柜,各色月饼琳琅满目,让人看花了眼。大小商场,正抓住商机,力促月饼销售,一场月饼销售大战又打响了。
关于月饼有很多传说。有人说,我国古代的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也有一种说法,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庆祝胜利的食品。有一种更流传的说法,民间在中秋吃月饼,始于明代,与元末的一场起义有关。这场由朱元璋领导的反抗元朝暴政的起义,时间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月饼起源于何朝何代,这是一种久远的记忆了。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每家每户的必备之品。我们会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并祈盼丰收、幸福,这是我们的一种心愿。
这些年月饼精美的包装,让人目不暇接,价钱有高有低,有几百甚至上千一盒的。有精装的,有简装的。有北边来的,有南边来的。有甜的,有咸的。有豆沙的,五仁的,火腿的,蛋黄的,巧克力的等等,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些年,人们的口味儿变得越来越挑剔了,总觉得现今的月饼,尽管看上去赏心悦目,吃进嘴里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要么咸,要么甜,要么油腻腻的,总不是那么爽口,感觉真不如小时候吃过的五仁月饼。
小时吃的这种五仁月饼,里边包裹着杏仁、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做成的馅儿,要是今天吃起来,味道肯定极其一般,然而在当时,五仁月饼曾是我们吃过的所有点心中的极品。
每年中秋来临,月饼便成了我们最期盼的食品,那时的月饼的品种很单一,通常是很硬的那种,外表颜色淡黄,包装也很简单,里面的馅大多是五仁的,或者白糖的。许多月饼咬上一口,硬硬的很咯牙,口感倒是甜腻腻的。月饼在那个年代是个奢饰的食品,为了迎合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通常只是象征性的买上一两个,孩子们每次也只能分到小小的一块,越是少就越觉得珍贵和稀罕。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类似月饼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十分繁多,外皮酥软甜腻,口味应有尽有,包装愈来愈高档,可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月饼在人们的心目中,却逐渐失去往日的魅力,仅仅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礼节性或节日性的商品和道具。更有一些人将月饼当成一种贿赂手段,包装盒里竟然出现了真金白银和玉石做的月饼。
对于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的说法,民间故事有多彩多样的说法,有神话传说,也有精彩的历史故事。
第一呢,说的是嫦娥奔月。说起嫦娥,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夫君后羿,以及后羿射日。有点死脑筋的后羿,太阳都能射下来,却没能看住老婆,被不屑的恶徒给逼到了月亮上,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永无相聚的日子。月饼,便成了寂寞的嫦娥,与夫君后羿彼此思念,梦想团圆寄情喻意的物品,其中,当然还少不了月光下的白兔和桂花树。于是,民间也就有了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吃月饼来怀念他们的习惯。
二说吃月饼的来历,就有点史书的味道了。说的是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汉人,暴虐残忍,民不聊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就有了要饭娃出身的丐帮首领朱元璋,就有了朱领导下的农民起义。话说胜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来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带陷的小圆饼,而起义的指令就藏在了陷里。从此,就有了一个纪念胜利的日子,和一个被赋予了特别纪念意义的吃食,就出现了中秋节和月饼。
三说流传最广,最具可靠性。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北方的突厥,经过无数次的战斗,终于在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也终于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与唐朝通商的吐蕃(西藏)商人,进贡了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或“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中秋吃月饼,与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每当中秋来临,商家总是不会放过的,沿街的店铺商家就会挖尽智商作出各种噱头赚些人气。不论你是伤感还是兴高采烈,中秋总是按照自己的鼓点毫不客气的走来,管你是王公贵胄还是贫贱夫妻,都免不了为沿袭上千年的节日大费周章一翻。小的时候因为家境的原因,我不记得有哪一个中秋,能敞开肚皮饱饱的吃上一顿月饼。而今,生活富裕了,我却对月饼早已失去了贪婪的兴趣,这些年也没有认真的吃上一口。
近些年,每年中秋节一过,大量月饼过剩,厂家有大量的月饼积压在库房里,不得不降价,连成本都保不住,最后将变质的月饼整箱成筐地扔掉,并且年复一年,不知浪赞了多少粮油糖等原料。对此,人们一般都熟视无睹,年年习以为常。月饼消费逐年减少,这似乎已成为定局,因为人们的消费习惯已有太大的改变,而厂家不顾市场变化,仍然盲目上马,批量生产,集中上市,必然使月饼市场走向末路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同时,我们也逐步走进一个信仰多元或缺失的时代,很多值得留恋或者应该长久珍惜的东西正在消失。
其实,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汤圆卖,我们不一定非要在元宵节才吃汤圆。饺子早已不是过年才吃了,成了百姓家里的家常便饭。而店里的粽子也长年供应,随时可买,想吃就吃。为什么月饼就非要在中秋节集中生产供应,而平时极少见到。
月饼,也只有走出中秋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像端午的粽子、元宵的汤圆、春节的饺子一样,一年四季应时,并改变现有月饼高糖多油的老面孔,适应人们“吃健康”“吃安全”的消费需求,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