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十字街

2020-09-17抒情散文一孔
上午,天湿漉漉的,似乎在下雨,却又找不到雨丝,我特意去了一趟老十字街。十字街地处闹市中心,现在是这个小城的黄金地段,附近的房子和铺面贵得有点离谱,可依然挡不住人们的购房热情,那儿总是人头攒动,热闹无比。有一个插曲,我一朋友在外地打了几年工,
  上午,天湿漉漉的,似乎在下雨,却又找不到雨丝,我特意去了一趟老十字街。
  十字街地处闹市中心,现在是这个小城的黄金地段,附近的房子和铺面贵得有点离谱,可依然挡不住人们的购房热情,那儿总是人头攒动,热闹无比。
  有一个插曲,我一朋友在外地打了几年工,自以为挣了不少钱,觉得应该可以在这个小城里投点资买个铺面什么的。可是当他兴冲冲地来到十字街附近的时候,别人一报价格,他立马泄气了,连续地愤愤不平,我问他要不就买小一点,他说自己的口袋大概只能买一个盛放骨灰盒的地方,我无语。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常年的积累很有可能瞬间归零,他说的是气话,但是这里面有一丝沉重。
  我只能象征性地抚慰他一下,大意是不要过于悲观,或许忽然就能跌价呢!说完了,我自己都笑了,因为我自己都不信。
  那个朋友还是继续他在外的拼搏,更准确地说是在为养家糊口而坚持着重复的苦役。他总是五点出门,九点结束,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固定的薪酬,这种过程更像是劳役。至于人们常说的“拼搏”我总是能听出一丝投机的气味,而他的劳作则几乎没有让成为暴发户的可能。一趟十字街之行倒是使得他更加确切地知道了自己,也使得他与十字街也同时与自己的梦想的距离变得很捉摸不定,前路略显飘渺。
  何止是他!我们这些看似属于十字街附近的人不也徒生了许多茫然?我们虽然住得很近,其实我们离得很远。
  是社会的发展太快,还是我们的脚步太慢?
  不去想吧!还是抽空走走。
  我小时候是去过很多次的,每一次去过之后都能兴奋好几天。
  那时,我们要么是走亲戚,要么就是卖东西,经常会上街——也就是进城。城市的概念就是许多乡里从未见过的楼房、汽车和马路的混合物。其中有一条最为繁华的街道,按照现在的称呼应该叫做商业街。它好像是城区的中轴似的,把城市分成两半,两边都是最为敞亮的建筑,所有的国营商店和饭馆、旅社以及电影院都分列左右,吸引着稀稀落落的行人。这当中自然很少包括我们,我们往往会被那种巍峨所压制,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被那种强大的气场所震慑,只能在远处瞄几眼,留一些羡慕罢了。此外,在主街道的一些侧面还有几条街道,那大概就是老街,解放之前就有的。那里面还有不少住户,更像是现在的住宅小区,不过可没有现在这么规整,无论是住家还是买卖,都显得比较凌乱。可即便如此,这些居民的优越感还是很强的,他们见到我们这些在附近行走的人,不约而同会送上一个他们挂在口边的词语:乡下人!
  按照他们的解释,“乡下人”是他们通常的称谓,是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称他们为“城里人”性质是一样的,与歧视无关。可是打小我们就不太愿意听这样的称呼,尽管,发出这个词语的往往是我们的亲戚。
  我们走亲戚只是去串串门或者是落落脚,从未在那儿留宿,连饭都吃得很少。倒不是因为人家的冷淡,而是实在没有地方让我们落脚——都是老式的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的,他们老哥俩家一共十几个人拢共才住了三间。他们自家都常年在所谓的客厅里安排床铺,哪儿有我们睡觉的地方呢?至于后面的院子,更是小得可怜,即便是在那儿栽一棵树都会让习惯了空旷的我们觉得无比的拥挤,我可是连进去的兴趣都没有的。
  我的乐趣是可以由某个被我应该称作“叔叔、阿姨”的人领着在那儿好好玩玩。玩的实质也就是从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他们偶尔可能会处于礼节买点小孩的零食让我们尝尝鲜,但是,父母严厉的神情使得这一切又变得渺茫。
  其实还是自己独自溜达更为舒服,而经历了第一次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大之后,这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与之相关的记忆都是由此而生的。
  与主街道的宽阔不同,十字街很狭窄的,估摸着也就一两米宽的样子,全部是由一色的石板铺成的路面,相对应的是两边的住户。房子是那种老式的平房,间或着有一些楼房,但最多不会超过两层,且好像每层都不是很高,那个二楼很像是人工设计的阁楼一般,为的是增加面积。大门很宽阔,图的是采光,白天的时候,门板全部取下,从街道上就可以对里面一览无余了。里面最显眼的是摆在正中间的八仙桌和分列两边的木质靠背椅(也有少许的太师椅),桌椅背后的墙上张贴着年画——无非是伟人画像或松鹤延年之类。这个客厅大概是建筑里最光鲜的地方了。因为客厅过后,要么是厨房,要么就是几个小间安排着家中每个人的住宿,屋顶是烧制的小瓦,一片挨着一片,构成了乌黑的屋脊。
  由于每家每户的造型大体雷同,所以从远处看,十字街不过是浓缩的三条线,一条石板路面的白线和两侧对应的屋脊黑线。而真实的错乱的电线反倒像是若隐若现的细丝了。
  这些住户多半都是国营厂里的工人,因为他们属于城市,所以他们自然就有工作。有时是一大家子在一个单位上班,我家的那个亲戚就是,一家都是水泥厂的,最大的那个在五十岁的时候被查出的肺病,也就在家里提前退休了。退休后,听说他时常下下象棋,另外就是喜欢表白自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无比贡献,遗憾的是相应的人很少,人家更关注的是他的象棋技术咋样。
  清早的时候,十字街迎来了人流的高峰,一辆辆自行车从里面鱼贯而出。鱼是蓝色的的身躯和白色的眼睛:蓝色是他们的工作服,白色是他们脖子上永远的手巾。面对这股建设社会主义的洪流,乡下的孩子如我们避之不及,做梦都不敢想以后能否成为其中的一员。
  做梦都不敢想的还有,能否常年踏着这已经呈现出青色的石板路面;能否住上这小瓦飞檐的小屋;能否每天早上都从里面走出然后轻盈地跨上自行车到某个地方去上班,天热的时候可以喝到几瓶汽水;能否到月底就能领一些工资然后大摇大摆地进某个商场或旅社。
  十字街像一个图腾震撼着所有穿梭的乡下孩子,也终于有乡下的姑娘挤进小巷,成为城里的媳妇,尽管她们找的女婿不是矮胖就是无业,再或者就是续弦——我们这儿的说法叫做填房。
  可是,这足以能够填平城乡之间的差距了。
  陡然的有一段时间,听说城里的人混得很惨,她们下岗了,拿着极少的工资不足以在农村种一年水稻的。我们却不信,我们听到的另一个版本是他们做起了各式各样的生意,就利用自家的屋子做着各式各样的买卖。旋即,十字街成了商业中心,他们箍着腰包总是在低头数钱、找钱、换钱。
  这是他们永远的地盘,外人无法涉入。而同时由于老城区的秉性使得他们的土地寸土寸金,家里原有的一些破房旧地使得他们瞬间爆发,以三级跳的形式来继续着他们的富裕和自豪,
  而且,由于这处于城市的核心位置,使得人们依然觊觎着它们的升值,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去碰它们,谁都会盘算出成本与利润之间的距离,最终都会让拆迁的主体望而却步。于是,它们继续繁华着、拥挤着,附带着它们无法处理的脏乱差。
  倒是它们的周边,新型的建筑物不断崛起,街道反复拓宽,开阔而敞亮,毗连的新街与老街像是连贯着两个时代,常有时空错乱之感。
  我却再也不会做梦了,也不太感兴趣于他们的财富,甚至都不怎么关心十字街的未来。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时常在那儿转悠转悠,那些依然斑驳的街道和房屋尽管里面住的是百万富翁或什么大款之类,可是我只能从中依稀看到自己童年的一些断章和这个社会渐变的印记。
  我通过上学、就业然后也算是在城市里有个落脚的地方了,除了短暂的喜悦之后,一切都回归往昔,倒是两鬓不时冒出的白发提醒着自己诸多美好的逝去,自然谈不上什么喜忧之类。
  走出十字街,面对新街。我站在路口,忽然觉得,无论是新街还是老街与我并没有任何关系。
  自己总是空空的,那激烈的电子音乐如同游丝般微弱,无法进入我的听觉;而昂首阔步的步伐在我面前渐而幻化成一幅跳动的画面,我不知道是他们把我隔离,还是我原本就是一个过客。倒是那个朋友,他的微薄使得他做成了匆匆的一次性过客,再无念想。而我,却还住在附近,我算什么呢?
  我佩服那些上扬的嘴角和高傲的脸庞,惭愧于自己的迟缓与落后,在无法给自己任何满意的解释之后,我总是抬头看看天空。天空的面积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高,天地之间又增加了楼层的高度。所以,当这些楼房越来越高的时候,距离自然也就会越来越远,我们也就会越来越小,终于有一天,我会从一只麻雀变成一只蚂蚁,再到最后化为虚无。
  我的胡思乱想习性会让自己的思绪无法停止,我陷入了一个人的懵懵懂懂当中:为什么街道总是直的?为什么我们喜欢把街道建成横竖交叉的形状,那风烛残年的老街是古老的十字,而气派豪华的新街延续到前面不又是和另外的街道组成了新的十字吗?
  十字是什么?是现代与过去的交叉?是发展与落后的扭打?
  都不是!它只是一种形状吗?
  那会不会是一种密码?像十字架!规整的形状实际上始终是一横一竖的争斗,你可以用它来肢解任何事物。
  比如,在我的视野里,看到的可能是现代与过去的相互支撑,可想到的却是内心与外界的时刻纠结?
  世界在不断的十字街之后发展着,我们的内心却少了一些悸动。
  细雨的拂拭让我回归了平静,我调了调内心的十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6-7 21:5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