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散文:赶场

2020-09-17叙事散文一缕光
童年趣事之四:
赶场
文/那份真
印象里的赶场(北方叫赶集)就是乡镇上两排泛黄老旧的木制瓦房,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边一个挨着一个的摊位卖点,背着背篼挑着箩筐拎着竹筐熙熙攘攘的人群。
小时候赶场,我们会不知疲倦地跟在父母身后,为了买一样能

童年趣事之四:
赶场
文/那份真
印象里的赶场(北方叫赶集)就是乡镇上两排泛黄老旧的木制瓦房,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边一个挨着一个的摊位卖点,背着背篼挑着箩筐拎着竹筐熙熙攘攘的人群。
小时候赶场,我们会不知疲倦地跟在父母身后,为了买一样能便宜两分或者三分钱的东西,从青石板街道的上头走到下头,再从下头走到上头。当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东西惹得我们眼花缭乱而放慢脚步的时候,父母则会拉着我们的小手用力地拽一把,或者在人声鼎沸的场上大叫一声我们的小名让我们走得快一点。
当家里的鸡鸭鹅长大了或者下的蛋积攒的够多的时候,当地里的某种蔬菜成熟后吃不过来的时候,当家里的背篼箩筐筲箕撮箕(都是竹子编的农村日常用一种的工具,其中筲箕,读音为:shāo jī)用坏了的时候,就到了要去赶场的时候了。我们老家那里赶场一般去自己的乡上或相邻的乡上,记得两个赶场的日期分别为逢2号5号8号或者逢369号。
跟父母去赶场一般都走得比较早,因为要走好几里地的山路,如果是去卖东西的话,还要早点到场上占好一点的位置。那年家里的后山上种了一片辣椒,辣椒成熟除了留一部分自己做剁椒和豆瓣外,剩下的都要挑去卖。有时候为了赶早,天刚蒙蒙亮就要出发,到了场上找好位置摆好摊,天才大亮。
通常都是父亲回家继续干农活母亲在场上卖,如果那天生意好一点的话,母亲就会先给我们一些钱,让我们去买点自己喜欢的零食,或者去花上两分钱看一本自己喜欢的连环画。印象里最高兴的是买上一个刚出笼的很远都能闻到香的糖包子,边吃边去看连环画。如果那一天生意不好,半天都卖不出去一斤辣椒,甚至到了晌午快散场的时候,辣椒还剩下很多的话,母亲则会给我们很少的一点钱或者干脆就不给,我们只好蹲在一旁满是垂头丧气地等待收摊跟着母亲回家。收好摊后,母亲往往还会让我们留下来看着箩筐,她自己再去场上转一转,看看家里有没有需要买的东西,母亲常说,快散场的时候东西是最便宜的。
后来慢慢长大上学了,也经常去赶场,这时候再跟父母赶场去卖东西,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主要是怕遇到一个班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或者也来赶场的老师,每每这时,要么就会早早的躲起来,或者转过身去不让老师和同学看到。
再长大一些,如果是星期天,家里的农活不是很忙的话,就会约上村上的几个同学,找借口跟父母要点钱理个发或者买点学习用品什么的去赶场。还记得那个用手推子给我们理发的师傅,五分钱一个平头,那理发的推子在他手里就如变魔术一般,眨眼的功夫一个标准的平头就出来了,那手艺那速度真的让人钦佩。理完发买完东西,就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热闹了。喜欢去茶馆听那些边打牌边摆龙门阵的人讲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喜欢去看那些围着一大堆人的从远方来的艺人“耍把戏”,喜欢去看那些“算命先生”怎样给人看手相算八字,偶尔还会碰到邻居的大哥满是羞怯地和刚谈的女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喜欢赶场,他们赶场既不卖东西也不买东西,我们那里说这种叫“赶耍场”。他们就是去转一转看一看,或者花上一角钱在茶馆里要上一碗茶,和几个同样年老的熟悉的人打上半天纯粹娱乐输赢不大的长牌,或者摆上半天龙门阵。
这些就是老家赶场留给我的印象。赶场,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贸易活动,对多数的农村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它渗透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民风民俗,赶场的这份感觉,更是无法在大城市里的大润发沃尔玛等卖场中可以找到的,只有在熙熙攘攘的场镇里,只有在土得掉渣的乡音中,才能感受到最原滋原味的本土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