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从缩水的灯芯繊裤子到毛呢大衣

2020-09-17抒情散文wwmi06
从缩水的灯芯绒裤子到毛呢大衣小时候的艰苦日子,现在想起来也令人有些伤感。现在吃、穿、住、行都不用愁了,可是小时候,基本上过的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穷日子。那时候好像全家人一年每人只供应七尺布票,有了布票还得花钱去买,有手里宽余一点的家庭,也
  从缩水的灯芯绒裤子到毛呢大衣   小时候的艰苦日子,现在想起来也令人有些伤感。现在吃、穿、住、行都不用愁了,可是小时候,基本上过的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穷日子。那时候好像全家人一年每人只供应七尺布票,有了布票还得花钱去买,有手里宽余一点的家庭,也有去花钱买布票的。我们农村里人的日子不好过,我妈妈那时候城里有个来我们村教书的朋友,叫李翠英的,说城里人虽然有供应粮,可没有钱打全家人的供应粮,只好先打出几十斤供应粮,偷偷摸摸的拿到黑市上卖了,当然黑市上的价钱比国家供应要高,这样就可以把全家人的口粮打回来。   我们家那时也曾经就是先把布票倒卖几尺后,再给我们买点布,有时候买来的布只够缝缝补补,把家里哪个孩子最需要的给弄一样,以外还可以够缝缝补补,就用缝补的方式。我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南京路上好八连,说的是他们是如何对待军装,他们优秀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那时候的衣服也基本是这样的。   那时候的棉布加工工艺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穿起来不牢以外,还容易缩水。我记得我八九岁光景,母亲给我做了一条当时最高级的灯芯绒裤子,还是我们村里最有名的裁缝师傅瑞生叔叔做的呢?那时候可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才过半年,那裤子就把小腿肚子露出来了,长裤不成,短裤不是。到学校全班人都笑话我把我父亲的大短裤穿来了,我经不住笑话,宁可穿带补丁的裤,也不穿那丢人现眼的大短裤头了。其实那时候我正长身体,个子高得快,那灯芯绒也是在缩水,这样一来那裤子就显得短得快。那条裤还是用全家人的布票换来的,好在那时候都流行哥哥姐姐的不能穿了,就传家宝似的传给弟弟妹妹穿,也不会太浪费。有时候男多女少,或者女多男少,也是男装改女装,或者是女装改男装的时候也比较多。那像现在旧衣服都没有人穿。似乎那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习俗,生了小孩子都要到隔壁邻居家要人家家里小孩子穿过,已经废弃不用的婴儿衣物,说是那样小孩子健康。现在都一样农村里老人他们用过的东西都舍不得扔弃,也与那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系。都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的价值。   有一段时候,也许国家稍稍有开放的意识了。那时大概我也已经上初中了,突然国家就从日本进口日本尿素,穿用日本尿素包装袋做成的白汗衣成了最时髦的流行装,似乎日本尿素几个汉字也留在白汗衣上,成了现在年轻的一种炫耀的文化衫,觉得是日本进口的,非常不得了,而且那化纤织品非常的牢实保暖。我父亲也想尽千方百计给我弄了一件,似乎比现在开奔驰,坐宝马都还有面子。   后来的确良、的确卡布料就大行其道。这时候似乎国家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了,大量的化纤产品风靡一时。觉得这些化纤产品牢实以外还不缩水,不会变形,无形当中就把棉布给淡忘了。这个时期就是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后期,各种化纤产品进入千家万户。一下子人们变得不愁吃穿了。有些甚至从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自卑中,变成了喜欢夸夸其谈,喜欢摆阔气的土豪暴发户嘴脸,到处铺张浪费,讲吃讲喝,比谁的钱多。几个人一聚在一起,就炫耀自己某一年或者某一月或者某一天赚了多少,好像赚钱成了有本事人的代名词。以前大家在厕所里了要打招呼问一句:“饭吃了没有?”现在是问:“在哪发财?”时代真的变了!   衣服的款式也开始有了变,过去都是四个兜兜的变型中山装式样,最流行的就是男女式军装了。后来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式的西装。里面也不穿衬衫,随便穿一件汗衫或者球衣,裤子原来流行的是可以用来拖地的大喇叭裤,开口在一尺二,反正不需要用布票了,喜欢多宽就多宽了。小气原来也是被逼,到富足了自然就大方起来了。后来出现了叫巴拿马布的大喇叭裤曾经风靡一时。平时我们不说要西装革履,可那时候的人不是穿革履,而是喜欢穿什么鞋就穿什么鞋的,甚至还有西装加拖鞋的,反正什么方便就穿什么。也不装什么假洋鬼子了,这也许就是中国的智慧,不拘一格,自成一体。男男女女的喇叭裤流行得差不多,便出现了锥子裤,觉得太宽大了,走路做活拌手拌脚的,还是锥子裤好。开始流行喇叭裤的时候,裤筒要拖地才行,现在也要把裤筒弄短了。甚至到现在有人居然把短裤穿在长裤外了,也有人已经在尝试把胸罩之类的过去有些见不得人的内衣内裤都要当外衣穿,时代的变化真的让人膛目结舌了。   不知不觉间,穿化纤衣服穿腻了。化纤衣物牢是牢了,也比较平整,不容易变形。可是老是穿不烂,觉得就有些审美疲劳了。天天穿那一套,好好的丢了也还可惜了。透气也不好,就像现在的水泥平顶房一样,冬天像冰窖,夏天像蒸笼。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土木结构好,难是难看点,可冬暖夏凉。社会总也是这样,有时候大家都要往前赶,都一窝蜂似的去仿效,还生怕自己赶不上,让人嘲笑,也不问那样东西适不适合自己。就像前几年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牺牲自然环境,现在才发现只为发展经济来牺牲环境,这多多少少有些杀鸡取卵的味道。大家都觉得化纤牢是牢了,也还是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棉布好啊。于是一些人把丢弃了好几年的棉布料,又从被遗忘的角落里拉了出来,慢慢地棉布又大行其道。   工资低的时候穿的衣服大多就是几十元一套的地摊货。档次是谈不上,能抵挡风雨寒暑便是了。反正一套西装也会穿上三五年的,虽比不上南京路上好八连,也是简朴有加,那点工资还得养家糊口,能省一点便是一点。后来也就流行平民名牌西装,大体上也就是什么老爷车、老人头、柒牌之类的,也就三五百元一套,皮鞋也就开始讲点名牌了,什么蜘蛛王、惠特、玉龙山、瑞彪之类的牌子,上下打扮也有点人摸狗样了。很多人没有受从小穿衣打扮的训练,不过是糊乱搭配随便穿的中国式罢了。大家还是以什么方便穿什么为习惯,也没有什么可讲究的。过去穿冒牌补丁军装,草鞋,黄胶鞋过来的人,不要丢人现眼地乱讲究,穿在身上舒服也就行了。   不知什么时候,也就是九十年代中期吧。有一段时间大家觉得穿上皮筒子大衣,再蹬上一双长筒皮靴,骑上一辆本田摩托,很像美国西部牛仔的帅气吧,很快流行起来。好点的装配,都要上千了,觉得还是心痛得不得了。可也挡不往内心对皮衣皮靴的追求,那几年做皮衣皮靴的店也非常红火。不过那皮衣在滇西北高原来说,也就是冬天的行头,一下穿不烂,且平时穿也太笨重了。像有些人总结皮衣皮靴一样,冷天脊背寒,热天脊背烧。不知不觉中,那皮衣皮靴的影子也就消失了,不过这一流行也提升了人们对着装的档次。平民名牌的日子也渐渐远去,大家追求更高档次的消费。   过去一千多的衣服觉得太奢侈了,现在一千多的衣服也不在话下了。一次到下关玩,我女儿非要给我弄了一件三千多的毛呢大衣,觉得真有点奢侈了。不过现在收入高了,穿几年也不觉得贵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