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藏兵洞藏起了什么

2020-09-17叙事散文运涛涛
曾与别人一同参观东北的侵华日军要塞,充塞耳中的,无论是讲解员还是各地游客,莫不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在要塞设计上的周全,施工上的完美,质量上的坚固,技术上的先进望“洋”兴叹、赞不绝口,不吝一切溢美之词。同时对于自己国家的人才和技术表示出极大的

曾与别人一同参观东北的侵华日军要塞,充塞耳中的,无论是讲解员还是各地游客,莫不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在要塞设计上的周全,施工上的完美,质量上的坚固,技术上的先进望“洋”兴叹、赞不绝口,不吝一切溢美之词。同时对于自己国家的人才和技术表示出极大的言气卑弱、自叹不如。我听了之后,觉得心里特别堵,其实要塞的所有修建工作都是刺刀下的中国人在做,最终所有劳工集体被机枪扫射灭了口。不料少了历史见证人的要塞,在一些人心中却成全了日本人精细化、纪律性和科学精神的特点,对自己更加妄自菲薄起来。日本这个民族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的衍生品,古老的中华文明岂会不如别人?这个信心,我是始终有的,一面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神色不惊,一面暗暗寻思,一定要拿出实例证明我们有同类中更强的军事工程。
当我忽然面对明代的藏兵洞时,我顿时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同是军事工程,藏兵洞的历史比侵华日军要塞更年深岁久,设计更错综复杂,施工更鬼斧神工,质量更深壁固垒,技术更超今冠古。
侵华日军要塞虽然隐秘,但终于全部毁于反法西斯的枪烟炮雨,可怜焦土,而“水洞兵沟”作为数百年前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迄今保存完壁之身,成为宁夏新十景之一,如一扇窗口,向世人展示中华的神奇。
夏季的宁夏,非常的闷躁,芦花谷的芦苇似乎也蒸腾着热气,先在红山湖码头乘船,又在沙枣湾换驼车,鸵鸟园里花高价买了几个放馊的馒头喂喂“回归的鸵鸟”,与之合合影,进入黄土崖壁上用木头搭建的棚子里,遮天蔽日,顿觉凉爽。
在水洞沟通往红山堡一条蜿蜒曲折的大峡谷中,谁能想到看似普通的黄土崖壁里面,居然别有洞天。
凉棚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凉棚内的崖壁上有个洞口,从洞口进去,暑气全消。洞不是天然形成的,完全由人工开凿,巧妙地利用万年风雨侵蚀形成的天然黄土“钟乳石”洞道,开凿出的地道,洞壁光滑,它不是用来避暑的,而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主要具备储藏功能,并具有隐蔽、转移和便于依托作战的功能,完全是古代版的“人防工程”。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自古以来这里是从来没有向世人开放过的军事禁地,也同样没有见诸史籍记载。
开放成旅游景点,里面就通了电,相隔不远就有并不耀眼的灯光照明,不用摸黑或手举膏炬,在幽暗中闃黑莫辨。
第一个看到的是有兵器的土室,可惜铁制的兵器,已朽坏严重。文字说明中全是不确定的语气,“可能是明代宁夏镇城杂造局所造,据推测,此处可能是战时专门存储弓和剑的洞穴。从已清理出来的两处存储兵器的洞穴猜测,应该还有存储其他兵器的洞道,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接下来是存储粮食的地方,发现斗、升等称量粮食的量具。实用、简单,均为普通松木所制,上面没有刻字和雕饰,说明是普通使用的量具。其他洞穴还有杆秤等量具出现。或许这些东西与军事行动无直接关系,是边防互市交易所用,还有笸箩、簸箕、木杵、石臼等粮食加工工具。 我觉得同样可以猜测这是军营中走私或违法经商的作案工具。进士出身的欧阳伦也算才子了,洪武十四年娶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嫡出的安庆公主为妻,官至都尉。洪武三十年曾“奉使至川、陕”,“数遣私人贩茶出境”,从中牟取暴利,陕西布政司官员不敢问。家奴周保更是蛮横,辄呼有司科民车至数十辆。殴打蓝田县河桥司巡检税吏,吏不堪其辱,向朝廷报告。朱元璋大怒,亲自将驸马欧阳伦赐死,周保等被诛杀。红山堡应该属于必经之路,只是当时尚没有红山堡,红山堡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已经是一百多年后了,但腐败实际并没有灭绝,“吏弊如鼠穴,此塞彼则通”,像欧阳伦一样利用职权谋私的官员仍旧大量存在,官商一体,战时为军,平时为商,也不是没有可能。
洞穴毕竟是军事设施,里面充斥着危险,比如铁笼阵。机关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道口下端正中置一翻板,板下设置机关,二是道口顶部悬挂一只开下口的铁笼,三是道口左侧设置有多个箭孔的铁页木门,正好对准来路的直道。翻板下的机关也和铁笼相连。当来敌踏入翻板,触发机关,铁笼落下,将直道到左拐的敌军罩在铁笼内,且封闭左拐的道口。木门后的弓箭手则于箭孔中不断射箭,处于直道中的来敌无处可逃,被消灭于地道中。
还有石网阵,置于通道口的石网机关由两部分组成。即道口下方的正中设一木制翻板,板下设置机关,顶部悬挂有绳网装满石块,石网和翻板下的机关相连。若有敌军进入洞内,脚下踏上翻板,扳动机关,顶上的石网落下,既可制敌于死命,又可封住洞口,使后续敌军无法前进,守军再断其退路,将其消灭。
与电影《地道战》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也与《上甘岭》中的坑道有可比之处。
如果连这么隐蔽的藏兵洞都被攻入,敌人该得有多强大,形势得有多危急啊!藏兵洞无论是发掘的三千多米,还是未发掘的若干千米,这毕竟是长城工事,是正面战场,如果也打“地道战”,这得有多不现实啊。地道无论体量多大,相对于一个庞然大国,地道战也只能用在小规模的战斗中,只适应敌后作战,适应骚扰或自卫,不适于威慑敌人或主动出击。
藏兵洞不知何年月为何废弃,最后的守军为什么不把物质全部带走,还留下了很多东西呢,尽管都不是非常贵重,但对小家小户,也属于不可或缺。
马鞍、马镫、马鞭、马嚼、马鸾等马具用品,据考证为民间手工也制品,马具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当时民间手工作坊的品种和数量已经远超官营,或者可以算军队在民间的政府采购。 洞穴和洞道里还发现了瓷罐、瓷壶、瓷碗、瓷缸和瓷器残片等生活器皿,看起来明代军队的后勤供给还很充足。也有水井、厨灶及陷阱,暗器孔道等生活和作战措施,它是目前发现唯一将奇绝的黄土“钟乳石”景观和多功能的藏兵洞完美结合的人工洞穴。 有一处石室,有的专门贮藏工具和生活用品,锅、锄、小刀、菜刀等,不知古代军营可有妙趣横生的“炊事班的故事”?
另有一洞穴,专门放置盾牌和排列整齐的长刀,但已经腐朽严重,不能碰,一碰就成了渣。根据峡谷南北两侧洞道的布局和出土的兵器,陈列馆采纳有关人士推测,认为北侧的藏兵洞可能是战时专门用于存储兵器的洞道。我对于“战时”有些疑问,平常就不需要士兵和兵器了?如果需要,放在哪里?战时兵器难道不应该持在战士的手中吗,怎会藏于洞穴?
藏兵洞是长期驻扎战士,还是平时封存战时才启用呢?景区内的所有说明中都没有解答,或许没有相关史籍的明确记载。
藏兵洞最宽的一段洞道,南通“将军洞”,北接灶台和出口。清理时,发现有残朽的条形桌凳。于是陈列方推测,这里有议事厅兼餐厅的功能,边吃饭边议事,既能节约时间,又可减少占用空间,一举两得,并大赞设计者非常高明。我觉得有些想当然了,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是在工农红军时期才有的,明代军队的指挥权是非常集中的,不大可能在战争时七嘴八舌来议事,如果说它是指挥部我以为或许更准确一点儿。
洞中灶台与宁夏民间灶台没有两样,上面安放的大锅还在,锈蚀严重,并出现裂纹,但它用于做饭是无疑义的。
而“将军洞”也是推测,因为此处洞穴居于红山堡藏兵洞洞道的中心位置,在十几处洞穴中面积最大,有十二平方米。洞内又有一类似套间的小洞穴,长二点四米,宽〇点九五米,可容一人休息,同现在各单位领导的办公室布局差不多。在其旁边,是一孔伪装成壁柜的“逃生通道”,进入壁柜,可逃进其他洞道。
藏兵洞有没有可能类似美国的韦瑟山绝密工程设施,作为国家地下军事指挥中心,一旦受到核袭击,美国高级官员可以立即转移到里面,发布包括核报复和战后重建在内的各种命令。藏兵洞也或许是红山堡守堡将军的战时备用地下军事指挥中心呢。
最奇特的是“兵器库”,是一处贮藏兵器及工具、生活日用品的洞穴。洞穴里有盾牌、矛头、短剑、匕首、炮铳、铁叉、板锹、香炉、瓷器等。奇特之处是,在洞穴深处有两块巨石,其下是一具戴头盔的骷髅。这是个什么人?怎么死的?为什么没有把尸体清理出去?有人猜测,在巨石后面可能还有一个更隐蔽的洞穴。但这两块巨石怎么可能搬进距地表十几米的洞穴中?为什么会堵在这里?
虽然藏兵洞在峡谷之内,但并不偏僻,峡谷也是“马市”,类似于现今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当年,北方草原民族所生产的马牛、毛皮,是明廷和内地人民所需要的,求其是明廷迫切需要从草原得到战马,相当于现在的武器进口。而内地所产的盐、茶、粮食、纺织品、铁器等生产、生活必需品,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所急需的,双方都希望以其所有易其所需,建立一定的产品交换关系。隆庆四年,北方草原民族鞑靼部首领俺答“乞封,且请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九月“市成”。互市建立之初,明主要以茶叶和鞑靼瓦剌等所有的马匹、皮毛进行交易,故称“茶马互市”,简称“马市”。是由朝廷控制的“官市”。明廷实行茶盐专卖,每年可于“马市”交换到大批战马。自万历二年起,摆脱正德、嘉靖年国库虚耗的局面,有点儿国富民强的意思,明廷对“马市”交易活动日益放松控制,除铁锅外还允许一定数量的犁、铧等铁器入市交易。铁除了制作农具,也可以被敌方重新冶炼制做兵器,就像今天的原子能一样,可以和平利用,也可以制造尖端武器。交易商品品种增加,必然数量要增加,每月开市一次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时间延长到每月开市数次或连续开始十多天,逐渐出现“商贩满关隘,茶船遍江河”的景象。红山堡一带的长城内测形成一条“宁(今银川市)盐(今盐池县)大道”,被称为“黄金商道”。
放开红山堡-清水营“马市”后,得到了数十年的边境稳定。明代自成祖之后,再没有进取之君,所以这局面就有赖于俺答的遗孀,在俺答死后,被明廷封为“忠顺夫人”的三娘子,《明史》记载,她“历配三王,主兵柄……众畏服之,自宣大(宣府、大同)至甘肃不用兵者二十年”。这与匈奴的收继婚制民俗相同。明末清初,马市繁荣的景象不再持续,而是被“宁盐大道”和黄河水运交汇处的横城商市取代。
小农经济时代,举国上下闷声发大财,财富藏于民间,吃喝玩乐,穷奢极欲,致使政府控制力下降,并不是好事。明明当世实力最强,有进攻的绝对优势,却躺在祖辈积累的伟业丰功上吃老本,修筑起专用于消极防守的工事,热衷躲猫猫,玩起韬光养晦。对外韬光养晦的时间长了,军人则变得脑满肠肥,髀肉复生,进而滋生惰性,怕字当头,步步紧缩,结果就是明代再也没有强盛起来。红山堡藏兵洞,这一无比伟大的军事工程,没能匣剑帷灯,囊锥露颖,居然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无人知晓,这不是明代的保密工作出色,而只能说是暴殄天物,有负众望,战略上跑偏了。说明上注明,更多的是作为当时边贸货物的秘密仓库之用,我在里面注意到没有可以大量藏兵的洞穴。
峡谷中比较热闹,是复原的边贸集市。真正的马市是以货易货,现在也有几个卖纪念品和食物的摊子,却肯定不接受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直接收取硬通货的货币。只能遥想当年,蒙古、鞑靼、瓦剌等游牧民主在此搭建蒙古包,以金银、牲口、马匹、兽皮、奶制品以及毡帽等物品来换取汉民族的布匹、丝绸、铁锅以及其他制品。各族民众在此开设的铁匠铺、绸缎铺、绒线铺、杂货铺等各种商铺和蒙古包,在交易最活跃时,形成了长达四五里许的交易市场。
西北葫芦工艺品,珍藏版皮影,民间小吃炒葵花籽,宁夏特产野生酸枣,拉大片,盐行,糖画,缉捕令,铁器作坊,碾磨坊……其实就是旅游一条街,与当年的“马市”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没能把洞穴走到头,因为还有洞道没有清理,到底能通到哪里去?无人知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藏兵洞曲折幽深,结构复杂,全程清理,绝非易事。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长,多少奥秘,尽在此洞中。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侵华日军要塞,都远远不如。对那些妄自菲薄中华民族能力和智慧的人,只能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是什么都不行,是你什么都不知道。若不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若不凝聚发展奇迹的精华,堂堂中华岂能传承泱泱五千年之久。
在中华大地旅行,看得越多才能知识越多,想得越深才能智慧越深,当看得不足够多,想得不足够深时,我往往不敢轻易发出带有结论性的话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