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到现在才看见

2020-12-14抒情散文杨献平

到现在才看见
■杨献平1991年8月19日,庞大的苏联帝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的时候,我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在18岁的站点上东游西逛,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家的烦恼尚且应付不过来,哪儿还有闲心关心比自己大数千倍的国际大事呢。对于平头百姓来说,
到现在才看见 ■杨献平    1991年8月19日,庞大的苏联帝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的时候,我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在18岁的站点上东游西逛,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家的烦恼尚且应付不过来,哪儿还有闲心关心比自己大数千倍的国际大事呢。对于平头百姓来说,填饱肚子,过好自家日子,是比什么都紧要的事情。直到我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集体之后,听教导老师上课,猛然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不管当时在场的人怎样,我的内心还是有些震惊的。在此之前,我对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翻身落马竟然一无所知:一个看起来坚固无比的庞大机器,到处都是颂歌和鲜花,迢遥万里江山,“风展红旗如画”,一派歌舞升平景象,这样的一个辉煌宫殿的坍塌,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可是,更多的不可思议掩在“苏联”这座宏伟建筑里面。是呀,太多的黑暗总是被外在光明遮掩着,太多的暴行总是用言词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对于独裁统治和“独夫之国”而言,总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此时可以愚弄和迷惑世人,便以为永生永世都可以隐瞒和篡改事实了。——直到苏联彻底解体之后,一些事实,或说令人发指的屠杀和镇压才陆续走到阳光下面,在张着眼睛和良心的人们面前,发出惨痛的、令人惊醒的叫喊。   我们在读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可夫、索尔仁尼琴、法捷耶夫等苏联大师的作品时,领略到的或是无所不在的博大之爱,或是荒诞故事揭示的深刻人性,或是直面现实的残酷和血腥……但是,轮到作者本人,也就是这些大师们的人生境遇,尤其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个人命运和精神生活,却是异常残酷和痛苦的,直到今天,仍然血腥味扑鼻。   1937年间的一天,斯大林召见时任苏联作家协会总书记的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指出:在作家协会和法捷耶夫身边,潜伏着外国大间谍。斯大林进一步指出:“第一,你最亲密的朋友巴甫连科便是大间谍;第二,你心里清楚,爱伦堡是国际间谍;第三,难道你不知道阿·托尔斯泰市英国间谍?”一连串的指示之后,法捷耶夫只好躬身而退,但他怎么都不相信,这些人会是间谍。可是,无所不能,创造苏联帝国神话的斯大林先生会有错吗?法捷耶夫尽管不相信,但全苏联人民的“上帝”斯大林同志指出了,党的总书记的话无疑是不可辩驳和违背的。法捷耶夫后来说:“我无权不相信党中央总书记得话,但我却不相信,因为这不是事实。斯大林究竟要我干什么?”虽然,在1932年至1937年间,经由法捷耶夫的亲笔签字被镇压、杀戮和流放的苏联作家不下2000位,但法捷耶夫毕竟是一位作家,毕竟良心未泯,最起码的,他发出了疑问,表达了自己“不相信”。可是那个大写阶梯诗,终生为苏联和斯大林政权大唱赞美诗的马雅可夫斯基,却是至死不曾明白。   1930年初,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剧《澡堂》上演失败,改请当时最著名的导演梅耶霍德在莫斯科上演,观众仍不买帐,《工人日报》、《共青团真理报》先后发表了猛烈的批评文章;继而在婚姻上又陷入绝望,而耐人寻味的是:马雅可夫斯基总是声称自己不再重要,在党和总书记的眼中失去了光泽,而忧郁,而愤怒,他却没有想到,斯大林原来是一个性格无常,残酷狡诈的党的总书记。作为一个御用文人,最可悲的莫过于为皇帝老子唱了一辈子赞歌之后,突然被凌迟处死,这样的悲惨结局,是任何一个习惯于粉饰太平,为独裁者效“激情和艺术” 之劳的文人最伤心的事情了。虽然,法捷耶夫也在1956年5月13日在莫斯科作家村自己的别墅开枪自杀,但法捷耶夫已经认识到了斯大林这一个比沙皇更为残忍的社会主义暴君的真实面目。法捷耶夫在遗书中写道:“……我看不出再活下去的可能,我为之奉献终生的艺术已被党的自负和无知的领导所扼杀,现已无法拯救。……列宁死后我们被贬低到孩童地位,被消灭,被意识形态所恐吓,却把这一切称之为‘党性’……”法捷耶夫自杀的时候,在他躺倒在血泊中的床边椅子上,放着一张斯大林巨幅照片。我想:在开枪之前,法捷耶夫肯定对着斯大林的照片看了很久,尽管我们不能够知道他当时究竟从斯大林的眼睛中读到了什么。   可以说,在苏联革命成功后,苏共建筑起一个强大的统治机器,在列宁逝世前,政府的运作和意识形态还趋于正常,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便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疯狂清洗和镇压。苏共十三大选举的政治局委员7人,即: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斯大林、托姆斯基,而不久,除了斯大林同志稳坐江山之外,其他人以间谍的罪名遭到逮捕,然后被秘密处决。这也就是说,与苏联革命一起成长起来的党的领导干部,除斯大林之外,都是十恶不赦的国际间谍。奇怪的是,这些人被处决是没有罪名的,没有罪名的杀戮似乎哪国都有,但在同时期的世界诸国中,苏联的这种“莫须有”、“大清洗”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说:那时苏联的内务部,就是专门干这种名目张胆杀人勾当的。   实事求是地说,在苏联最初几年里,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像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和法捷耶夫等人,都有自己的别墅,仆人上百,钱财无计,享受着皇帝贵妃一样的待遇。可是,到了斯大林时期,作家外在的炫华只是一种形式,实质上,就像笼中的金丝雀一般,有思想的自由,但不可表达,有行动的自由,但必须是在栅栏里面。高尔基居住的别墅,有一个重要的秘书班子,为首的叫克留奇可夫,这个人才是高尔基别墅的真正主人。后来,这个直接隶属于内务部部长的秘书头子,大概是知道的秘密太多,1938年在布哈林、李可夫右派“间谍匪帮”案件中,与杀人如麻、残酷成性的内务部长雅戈达一同被处死。   罗曼·罗兰1935年6月访问苏联时,曾与高尔基做过一次长谈,从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中可以看出,高尔基对斯大林对作家们的镇压和软禁表示出了不满。罗曼·罗兰说:“要屈从这每分每秒,的确把自己变成像高尔基一样意志软弱的人……这头大熊的鼻子上可是穿着一副铁圈。”而事实上,高尔基是一个流浪汉的性情、人道主义本质,在斯大林时代,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但高尔基始终在内心未能与斯大林获得沟通,也就是说,作为苏联当时最高级别的作家,高尔基没有参与过诬害和杀戮作家兄弟的罪恶勾当。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若是将国家视作自己的国家,人民视作自己的子孙,那将是最可怕的了。当斯大林排除异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就开始了对知识分子的镇压和清洗。也难怪,独夫总是怕别人篡了自己的位子,唯恐自己的江山天翻地覆,落在他人手中,便坐立不安,忧心忡忡,胡乱猜疑,一旦感觉到某个阶层某个人对自己产生威胁——哪怕是一点点、无中生有的威胁,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去铲除这些威胁。后人说他变态狂、惨无人道和臭名昭著什么都好,只要自己的统治能够稳固,多少人的生命都不足惜。这不光是斯大林的脾性,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独裁国家都一样。中国的朱元璋不也是这样吗?人家刘邦只是拿儒生的帽子撒了一泡尿,而朱元璋则是见一个杀一个,打江山时杀,坐江山更杀。凡是不合我意,不但要杀,而且连族连亲,一个不剩。这种变态的心理,使得多少知识分子头身分离,血流遍野?   斯大林时期,人民的生活是困苦不堪的,而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却不顾一切地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特权阶级。政府官员虽然薪金不高,但在交通、住房和食品等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以高尔基为例,有一次,“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的负责人找高尔基借九千四百万卢布,高回答说:“我手中没有九千四百万卢布,手头只有四百万。”当时的四百万卢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书目?四百万卢布就等于全苏联中学教师421年的收入。而恐怖和专制也在全方位地贯彻,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遇刺,苏联执政者便以此为借口,在列宁格勒市对人民进行大流放,人们几乎是一小时一小时地等待着被放逐到边远外地的命运。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一书中写到一群被训练成杀人机器的少年士兵,对着囚犯随便开枪,打死人就地处理掉,他们的政治指导员向孩子们训话时说:“我们体现祖国的力量和手握惩罚之剑。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应该有任何温情,不应该有任何怜悯。”这是不是一种更大的残酷?教唆善良为邪恶,引导怜悯为残忍,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这样的一个军人集体,他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对自己同胞,尤其是俄罗斯良心和精英分子的杀戮吗!索尔仁尼琴写道:“我自认为具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然而却是一个完全培养好了的刽子手。”多么深刻的话语,让我们不寒而栗。   高度集权的国家总逃不过独裁的结局,独裁者总是可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有一则报道说:1990年,作为中央委员的叶利钦出任莫斯科市第一书记后,即关闭了设在莫斯科的“特供商店”,不再为特权阶级提供优惠,也就是要与一种延续很久的特权开枪。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对于一个已经不满虫蚁、摇摇欲坠的帝国建筑来说,根本无济于事。但事实可以摧毁一切谎言。——人们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辉煌的苏联大厦顷刻倒塌,垃圾遍地,蛆虫乱爬,一片狼藉。再伟大的统治者也只是可以统治一时,再巧妙的谎言也只能掩盖片刻,历史会告诉我们一切,良心会使灵魂惊醒!
也就是说,野蛮从来就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过,只不过表现的形式相对隐蔽和文明了些,诸如变相的专制独裁、不知羞耻地粉饰太平和掩盖内在肮脏,用开着鲜花的语言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文明如若野蛮起来,更要比原本也野蛮的东西和事物更为残酷彻底。像原苏联这般,在它还勉强矗立着的时候,谁会发现其中的秘密和惨痛叫喊呢?!人不是生而残酷的,而是环境和整个机构使他们残酷了。——如果说我10年前还很幼稚,现在也不怎么聪慧,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会用自己的眼光、心灵观察和思考了。这是幸运!就像原苏联隐藏的种种恶和黑暗一样,已经一五一十地摆在了阳光下面,每一个目睹和阅读了的人,没有理由不清醒! 资料部分引自蓝英年先生著作。表示感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