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关于沙·山·水的闲聊

2020-12-14叙事散文马达
关于闲聊前的闲聊不久前在聊天室偶遇一网友,谈到一个叫做“金沙滩”的风景点,因为他也曾到过“银滩”,很惊奇小小的沙粒居然表现得如此完美,如此多姿多彩,于是就扯到了关于地质学方面的一些事情。聊得兴起,我就有点卖弄自己的专业知识了,于是就有了下面
  关于闲聊前的闲聊   不久前在聊天室偶遇一网友,谈到一个叫做“金沙滩”的风景点,因为他也曾到过“银滩”,很惊奇小小的沙粒居然表现得如此完美,如此多姿多彩,于是就扯到了关于地质学方面的一些事情。聊得兴起,我就有点卖弄自己的专业知识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聊天内容。未经他本人同意,因聊天内容跳跃性很大,故整理后略加润色擅自发出,也算是一篇戏称的扯淡帖子吧。   关于沙的闲聊   小小的地球在宇宙中正如一粒小小的沙粒,而人在地球上也如一颗小小的沙粒,但小小的沙粒却也如一个小小的宇宙。在雄伟壮丽的大自然面前,在巍峨耸立的高山面前,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十分渺小。于是便有了无数的感慨,于是便有了无数描写大自然的文章。然而,这让人震慑的大自然却是由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质组成的,集尘土而成高山,汇涓流以成大河。正如人类社会,亿万不起眼的小人物才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关于山的闲聊   高耸入云的山峰大都是由基岩组成的,不管这基岩是火山岩还是变质岩、沉积岩。而浅丘状浑圆状的低山大都因风化剥蚀被削平变矮,并披上了一层浮土的外衣,失去了其本来面目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只是山的残骸。中华五岳海拔高度均超过了千米,各具特色。天下名胜山最多,一山一景各不同。令人惊奇的是,大多数名山均为佛教道教所占,其间庙宇观阁,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正好应了“天下名山僧占尽”之说。为何名寺大都建于名山,想来以古代的建筑技术,不可能建造如世贸大楼之类的摩天大厦,让人感其雄伟高大,顿生敬畏之心,故依山势取其雄,据风景而占其利,以显其高高在上之尊贵,也显其以俯视众生之霸气。   关于水的闲聊   水本无色,色由心起,眼中所见且为心中所思即为色。然水之色非水之本色,因含其杂质使然。黄河因终年含沙,色呈浑黄而得名,黄海亦因此而名。红海因含大量赤色微生物,色成赤红而名。黑海因含大量的深色金属盐类而呈黑色。十七世纪曾有人怀疑天下的水是否是同一颜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收集了天南海北各地的水样,经过滤澄清后,发现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水,都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故大胆断言,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然而,这个断言在当时却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他们看到的水并不全是无色无味也不是完全透明。水本无性,然加蜜则味甜,加盐则味咸,冲茶可以解渴,煎药可以治病。人体内含有60-70%的水,生存必须依赖于水,水是生命之源。虽然地球的表面有近70是由水覆盖的,但人们可用的却只是淡水,且淡水的资源分布却极不均匀。南边可能是洪涝成灾,北边可能是久旱无雨。人们在与水的抗衡中,最终目的只是在寻求一种需求关系的平衡。   关于沙的再次闲聊   在纯粹的大自然风化过程中,从一壁山岩到破碎成一块小小的石块,只需要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从一块小石块到破碎成细小的砂砾,有可能需要几千年到几万年的岁月;而从细小的砂砾分解成微细的沙粒,则需要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光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不稳定的组分被物理的或者化学的作用风化淋滤流失掉了,剩下的就全是相对稳定的成份,因而得以保存下来,以沙粒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沙粒可以说是地质沉积体中相对永恒的部分,从原生的岩体到风化分解成沙粒,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地壳构造的沧桑,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地质运动的磨砺,或者某一粒砂本身就是从由沙粒组成的母体砂岩上分解而来的,已经历了若干次风化沉积的旋回。在高倍放大镜下面,微细的沙粒表面那一道道饱经风霜的蚀痕,那一条条历尽沧桑的裂痕,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若干万年以前沙粒亲身体验过的故事。无论是坚硬的花岗岩,五彩的火山岩,层状的沉积岩,各式的变质岩,在地质运动的周期中,大都要经历从母岩体到风化分解形成沙粒的过程,或者再次成岩,复而成沙,再复而成岩。人不是也一样吗?来于自然,最终回归到大自然,重新回到原子分子状态,这些原子分子经过再次组合,或许又是一个全新生命的组成部分。   关于闲聊后的闲聊     拉拉杂杂,扯淡了又扯淡,扯得更淡,似乎淡而无味了,正如一杯纯净水。闲而聊之,聊而有益,不聊无聊之聊。粒沙一世界,滴水一乾坤。文本出于心,如果能让读者从闲聊中悟出一点什么,或且找到了可以争论的辩题,那就不枉此文了。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