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木匠同学的手艺

2020-12-14叙事散文薛林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8 编辑

  木匠同学的手艺(约1910字)薛林荣我坐在地埂上等王一元,时间也许是秋季,丰收后的麦田一片荒凉;也许还是春季呢,那么我可以盯着杏树上的花苞想象杏子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8 编辑 <br /><br />  木匠同学的手艺
  (约1910字)
  薛林荣
  我坐在地埂上等王一元,时间也许是秋季,丰收后的麦田一片荒凉;也许还是春季呢,那么我可以盯着杏树上的花苞想象杏子的那一滴黄色,舌下开始生津。我身后新修的梯田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这是先一天放学回来时写下的,假如我等得不耐烦了,就会捡起树枝在“王”字上添一点,使之变为“玉”,然后独自去上学,随后赶来的王一元会十万火急来追我。
  我家住在村子中间,王一元家住在村子最上面,相距三四里山路,从村子中间给村子最上边喊话,声音要传播好半天。我们上五年级,在另外一个村。我背着一个用不同花色的布块缝就的花书包,看起来像九袋丐帮弟子的百纳衣,里边装着课本、钢笔、大饼和大葱,以及一本描写万恶的旧社会的画册。王一元用的则是正宗的军用挎包,他堂哥是军人。那书包威武、权威、大方,仿佛代表着毛主席,当然里边装的也是课本和大饼,以及几瓣大蒜。王一元的书包让我很自卑,我只好把红领巾打得更整齐些,那样感觉更像接班人。王一元常常把从他哥哥那儿学来的成语一古脑儿用在我身上,我能记得的比如说,你麻木不仁,你狼狈为奸,你杀身成仁,你肝肠寸断等等,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一定是在绕着弯子骂我,我会暴力对抗秀才,把他的书包抢来摔得远远的。有一天,王一元终于不骂我了,因为我那天穿了一双新鞋,走在路上会留下鱼虫一样的脚印,王一元恭敬地把我让在前面,眼光一直盯着我的脚后跟,显得很失落。穿了新鞋本来就不自在,他那么一看,我越发难受,便开始捡起土块打他。我和王一元在路上边走边打,口里嗨哈有声。走到一处红土坡时,我们会乘着浮土一直溜到山脚下,那里的麦田在秋冬时节常常会被红土掩埋一大半,一个不认识的老人常年四季割了杂草在田边烧草木灰,我们认为他太懒,家里有粪不去担,却要现场制造农家肥,所以对他视而不见。
  我很早就发现王一元有许多过人之处,除了他的军用挎包比我的正宗,其他方面也超过我——书背得比我好,乒乓球打得比我好,除此之外,打架、撒谎、捣鸟蛋、偷苹果、烧毛豆等少年儿童必备技艺都比我娴熟。当他辍学的时候,我才发现他还是一名木匠!
  我想起来了,王一元喜欢拿根树枝,眯了一只眼,从一端看往另一端,那是在判断树干曲直;他经常拿一条线绷在桌子上,“啪”地弹一下,那是在用“墨斗”造线;他赤手空拳会修桌椅;能说出家具构件的名称。他们祖上四代人都是木匠,祖传的手艺的光泽遍布四邻八乡。他辍学的第二天,就开始背着锯、木刨、铲、斧、规尺、平斤和墨斗,跟着父亲游走村舍田家,从此潜入到最深的民间,在那里呼吸木头香味浓厚的空气,再也没有远离木香一步。
  十五年之后,当我修完大学专科的课程时,突然在村头碰上了王一元。他看起来非常结实,面庞红润,膝下已有二子。我们寒暄,然后作别。我是矜持的,觉得他搞营造法式,我则咬文嚼字,前者劳力,后者劳心,和他没有多少话说。我们曾经在一起撒尿和泥泥,但现在相识而不相知——这是多么浅薄的想法,是儒家“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腐朽观点的民间翻版。因为我马上发现,当我在修习一门人人可以得而从之的普通学业并为此沾沾自喜时,我的小学同学王一元,他毕十五年之功,却在修习木匠这门日渐式微的非物质文化!
  这一发现是极其偶然的。去年我有了自己的新书房,窗明几净,书籍累累,但是没有和核桃木书桌、黑胡桃书架配套的椅子。父亲闻讯后,多方搜寻到一方老梨木,请我的木匠同学做一对椅子。我给王一元提供了一副明朝四出头官帽椅的照片,请他依样仿制。王一元把梨木在屋外晾晒了足足半年,然后才开始仿制。当我见到已做好的椅子时,真是大吃一惊。我玩赏古旧家具已有几个春秋,眼中阅桌椅无数,对家具的风味还是略知一二。这对椅子,打眼一看,简远,天然,神逸,幽雅,是典型的明代“细木家伙”,深具文人性情。细细检点,椅子通体上下,弯曲处全是手工削磨而成,而挺直处光洁如玉,抚之温润可人。它的榫卯结构没有用一根钉子,全用的是古代手艺人因世相袭的榫卯法,在薄板不够宽的地方,用的是“龙凤榫加穿带法”,装入攒边的边框时用的是“攒边打槽装板法”,连接弧形构件的是“楔钉榫”,腿足处用的是“抱肩榫”,此外还在局部用了“夹头榫”和“插肩榫”,为了椅子稳固牢靠,还使用了木钉和鱼鳔——真是“天孙机杼,大巧备矣”,王一元简直是用木头作着纺织技术了。
  这是王一元十五年潜心木工的作品,他驾驶着自己的锯子、木刨和墨斗,运斤成风,慢雕细琢,潜心其间,守着手艺的灯盏。当我把这件木匠同学的作品从老家运往天水时,一路之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许多人问:这是谁做的?做得真好!我就得意地告诉他们:这是我的木匠同学做的!
  我曾经惋惜他的辍学,现在,我真庆幸他辍了学。他们四代相传的技艺,他们的手艺闪耀的光华,收藏在我的书房,润泽如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