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旷远的呼唤

2020-09-17叙事散文寂静安然
旷远的呼唤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或目睹或亲历过后,原本光坦的内心会突然起一地叶子。出现一种秋风乍,拂下萧萧落叶的景观。秀水河子歼灭战便是其一。今年下半年,我县为打造红色旅游圣地,由县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与行政执法中心牵头,责成文化馆刘建国老师

旷远的呼唤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或目睹或亲历过后,原本光坦的内心会突然起一地叶子。出现一种秋风乍,拂下萧萧落叶的景观。秀水河子歼灭战便是其一。 今年下半年,我县为打造红色旅游圣地,由县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与行政执法中心牵头,责成文化馆刘建国老师等十名作者拟完成一部关于《秀水河子歼灭战》的报告文学。领命的这段时间里,从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实地参观而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史料等等,说实话,尽管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作者和老师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隔七十余年,这是怎样一个遥远的时空阻隔?一直缺少正面宣传、已经成为历史财富的这场战役不仅于笔者显得扑所迷离,即便当年所谓的知情者,只言片语里仍显得在刻意躲避着什么。 一部报告文学,首先要客观、公正的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事情。这是首当其冲要做到的。不敢保证能像老祖宗那样秉笔直书,但也要在某种程度上隐讳了事实的文史资料上尽可能的接近历史,还原历史。 那是1946年。 为填补苏军撤走后的巨大真空,在中央的指示下,林彪带领1师和7旅两支老部队来到了法库县以西的秀水河子。 此时的国民党军队远在滇缅、滇越边境。遥远的空间阻隔,一时尚显得鞭长莫及。等国民党部队从遥远的南方终于拔出腿来,便以接收主权的名义,开始向东北大举增兵。兵不血刃,顺利占领了沈阳以西和辽东半岛的大部地区。 我军则步步后退。在黄克诚带领的部队退到版图的最后一站通辽(后面是沙漠)时,便电告中央:无论谁来接收(苏军还是国民党),都要抵抗。誓死坚守通辽。 当时,中央坚决不主张接战。一来囿于国际国内严峻的形势,二来我军各方面的条件均不成熟。一旦接战,大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极力主张和平解决。但是,不动武便想让当时执政党的国民党顺利承认我军在东北的合法地位,显然天方夜谭。也就是说,一场碰撞在所难免。只是迟早的事情。
危急时刻,刘少奇电告林彪:设法到主站方面去指挥。不惜一切代价打赢一、二场战役。也好杀一杀国民党的威风! 当时,国民党为了下一步接收沈阳做准备,杜聿明于2月9日下令先头部队分三路扫荡铁路沿线的共军武装。其中,13军89师为北路扫荡队。开始向秀水河子、公主屯、鹜欢池等地扫荡。 上世纪40年代的秀水河子,是法库县西部的一个普通村镇。它位于北南流向的秀水河与彰(武)法(库)公路的交叉口,有500余户人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审时度势后,见盲目冒进的杜部13军89师266团和265团一部会合后,在远离主力、孤军深入(距离主力一天的路程)的情况下,十面埋伏的我军于2月13日晚一举吃掉了送到嘴边的这盘菜(14日拂晓结束战斗)。此战,东北民主联军共歼国民党军1600余人,缴获各种炮3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800余支、汽车200余辆和其他军用物资。 在此,我可以汗颜的告诉读者:之前,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简单的知道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场战役。我们赢了。林彪指挥的。而从未真正走近过。借着这次撰稿的难得机会和本着对历史负责的认真态度,从《血红雪白》而《林彪全传》而《东北解放战争纪实》而《漫话101首长的东北岁月》等等,一路阅读下来,忽然发现当年那段历史太深广了,太需要作为直接受益者的我们去全面了解了!在惊骇、激动、崇敬和感恩的同时,日日夜夜跟着这群当年浴血奋战的官兵们从无奈、担心、焦虑、危急和痛苦中走进走出。 本来,1945年是胜利年。本来1945年的中国,应该飞起和平的鸽子,唱响建设的号子,迈开振兴的步伐。其实不然,中国人自己又打起来了(国共双方开始抢占东北)。 那时,国民党是执政党。是中国最强大的力量。斯大林不认可共产党。苏军跟国民党打交道,定协议。 东北民主联军从出关后便无粮可吃。同样穷困的老百姓不了解共产党(满洲国地方)更抵触内战。3师到东北已一月。仅领到满洲伪币300万元。够伙食16天用。粮食除一部分吃日本存粮外,其余到一处吃一处(有借条或者给钱)。人民怨声载道。 进入东北时,风雪已经无情的袭来了。雪花满天满地的飞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呜呜尖啸。这些很少或从未见过冰雪的南方兵们仍旧一身单衣,苦不堪言。 再走上两个月,不用国民党,老天爷就把缺吃少穿一脸菜青色的我军打垮了。 出关时,苏军承诺沈阳附近有日军军火库。存放10余万支枪,可以移交我军。得此消息,中央立即指示:出发部队不带或少带武器。到东北再武装。而这些军队正走在路上,苏军突然撕票不给了。以至于造成东北民主联军新兵新枪、旧兵旧枪,有的还没有枪。弹药更是严重不足。以秀水河子战役的主力山东第一师为例,全师7200人,只有各种长**3500支,轻机枪125挺,重机枪12挺,小炮30门。 我军军容不整(黄不吧唧、灰不吧唧的二大布衫子),士气不高。缺乏正规训练,整体素质堪忧。不仅这些,部队减员情况异常严重(最多时,3个月跑走8千人)。 进驻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系蒋之精锐。都是曾经进入缅甸或中缅边境作战的远征军。美械装备,受过美国严格训练。炮火和自动化武器颇多。一个团就敢冲击我军的一个师。 屋漏偏遭连夜雨。 1945年日本投降后,爆发了山海关保卫战(10月25日至11月16日)。林彪安排民主联军六个团对抗国民党第十三、五十二军六个师,最终的结果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撤退。 紧接着11月17日至12月8日在兴城、锦西组织第二道防线,这次增加到三个正师另一个团,但二十天的阻击也没有阻止国民党第十三、五十二军的脚步。

12月23日到30日在义县、阜新还是没有阻止了国民党两个军的推进。 此时林彪和东北民主联军非常被动,林彪的威信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延安和毛泽东明确要求林彪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尽管林彪尽全力指挥辽西走廊阻击战,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已经使林彪无法向毛泽东交待。

同时数次的失败也使林彪在东北民主联军中的威信有了极大的损害,干部们在私下里开始窃窃私语。此时的林彪对上、对下、乃至面对东北局,都急需一次战绩,平息各种议论,稳住东北战局。 对于这些始料未及、隐藏在很好的表象下的复杂、险峻的局势,对于黑土地上已经和行将发生的事情,坐在大城市里是很难看到的。延安的毛泽东也看不到。内外交困的林彪离开沈阳前也不知道。能够看到的,只是那步履愈发沉重的踱步,和那些日子里每顿二两左右的饭量。 必须打赢。必须打赢!一个声音一句比一句严肃而有力的在耳边高声回响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仗能打?怎么个打法? 天时、地利、人和,到底我们占上了哪一条?排山倒海的心里,自己跟自己一次一次谈判,又一次一次讲和。仅仅几天时间,力负千钧中,林彪一下子像苍老了10岁。 过度痛苦使人沉默。前也不是,后也不是。看不出焦虑却一直处在极度焦虑中的林彪在昏暗的光线下,在放弃表达的表达中,独对一张一米见方的冰冷的地图,千言万语的表达着。 雪,夹带着一丝忧愁,一场接一场的下着。被封住的村庄,显得格外寂寞、苍凉与冷峻。广袤的东北大地冻得像一个紧实的拳头,极力排斥着。在几乎要把人压死的死寂与沉闷气氛中,心中无数次走过千军万马的林彪终于开口说话了——这个方向好。那边太开阔,伤亡要大。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大雪覆盖的现场察看完地形、做出3次方案修改后又三令五申命令以彭明治、梁兴初,江拥辉带领的各部牢记作战方案。那一刻,心的长久的暗夜似乎才微微破开了一点点。 1946年2月13日晚22时,林彪用大凡成事都少不得的意志、胆略和果断,用避免硬碰硬的夜战、短兵相接的巷战写下了黑土地内战序幕揭开的第一笔。 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秀水河子一时间成了又一个凡尔登。 那是一个抱定有去无回、把暗夜打成了白昼的不眠之夜。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 那是以实力为后盾的政治和外交的碰撞。是各自利益搅浑成一团的激烈而微妙的碰撞。历史在写下这些的同时也写下了未来中国命运的伏笔。 一排一排头一天晚上还嬉笑怒骂、讲着故事,说着明天如何的生龙活虎的多半都是南方的大男孩们,就这样以一种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没有自身,也没有个性的崇高的军人姿态,在敌人几倍于我军的炮火前,义无反顾的前仆后继着。他们当中,有的经历过血腥的战斗,有的还是首次亲历地狱般恐怖的战场。猛烈的炮火声里,轻装上阵、头上、身上都冻结一层严霜的战士们到底都有怎样的惊怵与颤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里,又是否都填饱了肚子?! 山路成了血路。染红了厚厚的积雪。雪白血红中,分不清到底谁是谁,只记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北民主联军。 从那一刻起,他们眼里的朝阳便再没有升起。他们就这样永远的留在了这片黑土地上,成为诗歌,成为故事,成为永恒的背景和陪伴,也承载了历史。 有的人留下了名字,幸运的刻在了纪念碑上;有的,就像当年冲向战场时一样,什么都没有留下,就这样决绝的去了。只有冥冥中那个全能的上帝知道他们的姓名,知道他们从何处来,带着怎样的情怀与崇高,谁的心在为他们垂泪滴血。 那是怎样一群生在乱世、无奈、单纯又可爱的大孩子们啊!他们离开父母、离开妻儿,去学习、受训,改变自己的服饰、习惯、脾性和爱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适应这里! 打仗时还好,硝烟遮没了一切欲望的作祟。一旦平静下来,他们搂着一杆**就像搂着心爱的情人。盯着对面的敌人,像在盯着狰狞的情敌。他们一样想家、想父母!梦里醒来,有的哭泣,有的叫妈,有的喊着显然是女人的名字。那是妻子还是情人?有的竟把睡在身边的弟兄紧搂在怀里,亲着、吻着,喃喃自语着。这些身强力壮、性欲旺盛的战士们,无论睡着了也像醒着。还是醒着也像睡着了的时候,都在想家,想亲人,想常人所想的一切。 人,不想这些就不是人! 那一刻,我怆然扑倒在一种人性至真的柔软里,扶都扶不起来。 一个一个戴着狗皮帽子,打着绑腿……在本书的某个章节里,读着这样一段描述,念冰天雪地之苦,不禁梦魂不安的心才稍微有所释缓——想起有关资料上关于这场战役冻伤5000人的记载,心中无数次祈祷:但愿当年的英雄们都能有一顶御寒的帽子! 秀水河子战役把我们炼成钢! 从生者到逝者,皆是那个时代响当当的英雄! 秀水河子,至今仍为法库县的一个乡镇。在中国的版图上,颇难找到的一个标记。若不是因为这场战役,怕是没有人会记起它。70年了,秀水河子是寂寞的。但从某种程度上,又是不寂寞的。从美国的西点军校而每一个具有大历史观的人无一不体恤过它! 战争,从来不是一组冰冷的伤亡数字。于生者,将是长久的心里与肉体的折磨。很多资料里记载林彪的怪癖:怕光、怕风,怕水,忧郁,少言,包括老年时不时划火柴,嗅闻燃烧产生的硫磺气味……此时,从众多文献里走来的我不由得想起两句话: 环境造就人。 灵魂紧闭的人自有其使命。 杨尚昆说:林彪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打日本(平型关大捷),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还是有功的(引自《林彪这一生》)。 黄克诚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中央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手下有几个著名战将。其中就有林彪。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由林彪指挥。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战功最大的是红四军;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从士兵到元帅,从关内到关外,林彪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疆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创造过神话般的业绩(引自《林彪这一生》)。 三十六年后,林彪的照片重又被挂到了元帅墙上。 对于这样一个人们私下里颇多议论,据说世界上也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的一个人,我无权对历史做过多的拷问。只想客观地说,当年,是林彪指挥的这场秀水河子战役,大大的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地位,才有了所谓的未来(出关时13万人,三年后,壮大为130余万人);是林彪,消减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从而一路杀到版图的最南端;有林彪,才有我们的现在。否则,即便有我们,也注定不是今天的我们。 鲁迅先生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知道珍惜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70年后的今天,作为这片黑土地上的后人,作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抢救历史,回馈先人。 那是在此次活动发起后的9月23日晚22:43分,秀水河子歼灭战的微信群里,尚未休息的戴国富老师仍在叮嘱大家:邓华的身份问题,一定弄准。千万不要弄出笑话;随即,县委常委、人武部王利佳部长上传一份相关资料;接着杨秀玲局长……翌日早6:20分,杨局长一口气上传了三份珍贵的相关资料;牵头人刘建国老师为大家拟提纲、查资料,不仅自己完成了本书的大部分。还时刻关注其他作者的创作进程,逐一跟踪指导;有的作者二次前往秀水河子,自费采访…… 囿于一本书的缘分,大家走到了一起。那种精诚合作的热情,热心以及神圣的使命感同样让人时刻感动着。 同样作文,有的人想让人知道他经历过。而我,完全出自七十年前那场决定共产党未来命运的秀水河子歼灭战所带来的巨大触动——那种感恩、感动、怆悢、焦灼与刺痛,至今一提起来,仍反复不请自来。以至于只有写下。写下方为永恒。 2019、10、5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