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台历中找到的风雅和传承

2020-10-26叙事散文西溪
有一本名叫《好日子》的台历,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我坐在电脑前一侧头就能看到它,不经意间,日子,已经被它翻到了人间四月天了!薄薄的一本台历,装着春夏秋冬四季,装着沉甸甸的光阴,装着行走着的历史。闲暇时,常爱凑到台历前翻一翻,看一看,从燃放爆竹
  有一本名叫《好日子》的台历,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我坐在电脑前一侧头就能看到它,不经意间,日子,已经被它翻到了人间四月天了!   薄薄的一本台历,装着春夏秋冬四季,装着沉甸甸的光阴,装着行走着的历史。
  闲暇时,常爱凑到台历前翻一翻,看一看,从燃放爆竹、喜贴春联的春节,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猜谜、舞龙狮、扭秧歌,再到清明扫墓祭祖、踏青插柳,后面跟来无数让人应接不暇、俗趣生祥的节日。秋千风筝,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七夕种生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果不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好日子接着一个好日子。   喜欢台历上随时令节气而编绘的插图,里面有一种浓浓的风俗和趣味,画面中,渲染着不同朝代节日的场景氛围,尤其是在着色上,凸显大俗。红,是中国的大红,绿,是中国的大绿,蓝,是天蓝、海蓝。不管红绿蓝黄,都不混染任何他色。一任蓝天绿地、红门、红窗棂、红衣裳地痛快到极致。   其实,有着内涵的大俗,是大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我们中国农历的节气中,处处尽显风雅,处处都渗透着文明古国文化品德的传承。   许是过于感性浪漫,在大小不等的诸多节日里,我尤对清明节和重阳节感兴趣。这两个节日,分别代表着春秋,是四季中最有动感、最富诗意、最值得寄托深情、也是最张显风雅文明的季节。
  清明节,正值人间四月天,人们在这风拂绿柳、红粉上枝头的大好时光里,不忘自己的先祖,纷纷挎着盛满果品的篮子上坟祭祖,以寄托对逝者的怀念。踏青插柳是随清明节伴生而来的,去郊外扫墓,顺便在春野中游乐一番,古时谓探春或寻春,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就能够找到清明踏青的景致:疏林薄雾间,掩映着几座茅舍,远处,有草桥、流水、和扁舟。车马行人似刚刚踏青归来,那坐着妇人的轿子上正是装饰了柳枝的。   插柳,相传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神农氏。原来,早在远古,先贤就已经很注重环境绿化了。传说,柳枝是有灵性的,可以为人消灾避邪,于是,清明这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执柳枝,头上、衣襟上别着柳枝,路上行人相遇,不管认不认识,都以吉祥的柳枝互赠,说不定,那些春心波动的少男少女,就借此把脉脉深情传给了彼此呢。人们一路走来,随路边沟坎,插柳植树,那山间撩人的春色,不免惹得人心驰神往,直想借香醇的美酒让自己醉倒在丛花春树间。恰唐朝杜牧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史载,秋千始于春秋。清明时节,荡秋千,是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事。想那些古代女子,约了姐妹,走出闺门,找一处景致优美且幽静的地方,衣袂飘飘、环佩叮当地将一颗女儿心随着秋千荡上了云端,那银铃一般的笑声,不知惊落了多少细碎的花瓣,又不知让多少偶过的书生发了呆:“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风筝的起源不详,只知五代时,李邺在纸茑头上装了竹笛、丝鞭,风一吹,发出悦耳的音响,酷似古代的乐器“筝”,于是得名“风筝”。四月的风是轻柔的,天上除了几朵悠闲的淡云和雁群外,还多了一种飞翔物——风筝。花季少女放风筝,最是姿态优美,撩人心魄。那婀娜的身段,随着牵风筝线的手儿,一收一放,女儿家天然的韵致就毫无掩饰地释放了出来,纵是玩到乌鬓欲坠、翠袖不整,也有万种风情在里面,与现代女子比起来,她们,活得更像女人。   重阳节,按照《易经》九为阳数的易理,秋逢双九为重阳,所以,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重阳节经历两汉魏晋南北朝,以至后来的各个朝代相沿不绝。   登高秋游,是重阳节一个显示古人思维超远浪漫的习俗,唐宋时期,这个习俗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人们纷纷走出京城长安,到曲江池北的乐游原登高。纵目远眺,深秋的大自然层次分明,浓重而绮丽的风光尽收眼底。据古籍记载,在乐游原上有野生的玫瑰树,而树下多生苜蓿草,风从玫瑰树和苜蓿草间穿过,多情的玫瑰和纤巧的苜蓿花便挽住了风儿,萧然而语。这远远近近的宜人景色,引动无数送目临风的诗人们无穷的感怀和思绪:“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爽气朝来万里晴,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在诗人的诗句里有对秋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光阴的无限珍惜。   重阳节除了登高外,还有一个非常令人赏心悦目的习俗——赏菊和佩戴茱萸。   菊花历来被誉为花中君子,她傲霜斗寒,高洁优雅,淡然无求。千百年来,赞美她的诗画不知用尽了文人多少丹青词笔。但在重阳节里,临水设宴赏菊,恐怕不仅仅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间的萧逸,我想,更多的还是对菊花品德的崇尚和传承。人们斟满隔年酿制的菊花酒,一杯杯饮尽季节的清霜芬露,那筋骨必也强健了,那血脉必也通畅了,心中哪里还会有不解的惆怅?怪不得晋朝的陶渊明常以菊花自比:“菊花如我心。”   佩戴茱萸,是重阳节另外一个充满浪漫趣味的习俗。   深秋季节,茱萸的果实红中带绿,味道辛香浓烈,挂在枝头,似二度花开。重阳节这天,人们折了结着茱萸果的枝子戴在头上或肩畔,为自己、为亲人辟邪驱恶,竟也是一道风景,尤其是女子头上别了红果实的茱萸枝,那该是多么的风致俏丽呀!对于男人,我觉得,佩戴茱萸更像是一种仪式,兄弟们结伴,或骑马,或徒步,登上高岗或峰顶,让秋天的爽气涤净心中的某些阴郁,放目四望,胸襟开阔,如此畅然舒怀的情景,便有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遥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轻轻合上台历,视线回到现实,行走在岁月里的人们,大多一副焦虑的神情,是光阴亏待我们了吗?是衣食不及古人丰美了吗?是住所不及古人宽敞豪华了吗?是车子不及古人的马车快了吗?   不是,都不是。   是横亘在内心的那座欲望的大山,挡住了寻求风雅、从容和生活味道的方向。 西溪 2008.4.4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