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风雨中站立

2020-09-24抒情散文胡永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59 编辑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风雨中站立
胡永良我认识他们,但并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他们的衣着和神情告诉了我他们是谁。他们灰旧的衣裳,看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59 编辑 <br /><br />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风雨中站立
胡永良

我认识他们,但并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他们的衣着和神情告诉了我他们是谁。他们灰旧的衣裳,看不见泥土,却有着泥土和汗水染过的痕迹,厚重的棉衣和人造皮革衣服,一律都不合时宜;他们脚下的皮鞋,染了陈旧的泥垢,与他们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沥青路颇不相称;他们的额头,有紧锁的重重心事,有阳光凝固的古铜色……在市政府办公楼大门口,他们东拉西扯地站立着,就像冬天在村口的广场上悠闲地晒太阳,或者开村民大会。他们不像大门内的那些值勤的警察,庄重的服饰、齐整的动作、规范的阵式,彰显着训练有素和不可侵犯的威严。而他们只是各自站立着,随随便便的样子,群龙无首的样子,有的还像我在公交站台等车时一样,偶尔伸长脖子,透过紧锁的大门向院内张望。

一年到头,大门口这样的情况总是隔三差五地出现,有时是三五个人,有时是几十上百人。他们比我上班来得更早,等我下了公交车步行五十米过来时,他们常常早已围在那儿了。照例,每回都是紧锁了大门,不放任何人进去,上班者也不例外;照例是我进不了大门,只好绕道三百米远从后门进去。

早上,我到大门口时,他们已经来了。五六十人,在雨中,各色雨伞攘攘一片,挤满了大门口本来还算宽敞的场地。他们仍然比我上班更早,比很多人上班都早,堪比今年过早到来的寒流。才十一月份,大半个中国就在寒流、冰冻与暴雪的裹挟之下,让这个江南小城也过早进入了寒冬。他们似乎不畏寒冷,站立在大门口前面的空地上,占据了往常汽车出入的通道。这回,小门却只是虚掩着,门一推,我就进去了。他们没有让我绕道后门。推门进去的时候,我有点感激他们。他们的温和让我意外,不像我常见的上访者那样群情激愤,更没有向阻拦他们的大门发出冲锋的架式。他们只是松松垮垮地站立着,没有一点组织纪律的样子。我很少看过这样的上访者。
院内,远一点的法国梧桐树下,悠然地停着几辆警车。

而他们只是站立着。站立,而不是聚集,站立是冷静的,聚集才是躁动的。

早上是这样,中午下班了,他们还是这样。他们一个个,仿佛整个上午都没有挪动过一步,像树桩一样钉在那儿。翘首的还在翘首,只是有点疲惫,表情有些茫然。我再次与他们擦身而过。我本想问问他们,问问他们从哪里来,问问他们为着什么样的事,问问他们此刻心里的想法。我整个上午都在忙自己的公务,但整个上午的闲暇都看着他们站立在雨中。我知道他们一定有什么难以解决的诉求要政府解决,一定有什么让他们自己觉得不平的事堵在心里。我想知道他们生活的那个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的村庄是否和我的老家一样。但我的想法在出门后从他们中间穿过时的半秒钟就消失了。我没有时间。我要赶回家去看午间的新闻三十分,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我是个关心时事的人,此刻我所关心的是奥巴马,他已经来到了中国,他在上海的演讲中邀请中国与美国一起肩负领导世界的责任。我还关心北方,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的强降温,北方数千万人为寒冷和雪灾所困扰……我关心美国总统和北方天气更甚于对眼前他们的关心。我心存犹豫,但却仍然不动声色地与他们擦身而过了。

冰冷的雨水还在不停息地敲打着大地。下午上班的时候,他们还在那儿。大概是疲劳了,有人已经蹲在地上(换一种姿式会让站立变得轻松些吗,如果生活得累了,又如何换一种姿式)。他们在等待什么呢?

下午,我关心的是另一件事。老家的一个堂叔打来电话,很激愤地扬言要上访,去找市长,把事情闹大。堂叔爱唱本地地方戏——采茶戏,到了疯狂的地步。虽然家境不允许,前几年,他硬是和邻村另一个穷得只剩下能唱戏的朋友合办了一个小戏团。十几人拼成一个“凑凑班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什么的,给人家唱一回,收取点工钱,倒忙活得不亦乐乎。前年,镇文化站请去排了一出戏,用戏曲的形式宣传中央某个重大会议的精神,说要请中央电视台来拍了上电视。听说可以上电视,堂叔越发来了精神,组织大伙在镇文化站的指导下排演了一个星期。后来虽然拍电视的没来,却还是被拉到一个村里唱了两个晚上,狠狠地出了一回风头。接下来的问题是经费,领导说排练不算,堂叔亏空了四千元钱。他多次向镇文化站索要,都没个说法,无奈之下才想到了我。

接完电话,我又想起大门口那些在风雨中等待的人。我想,如果我的堂叔,甚至我的父亲、兄弟在他们之中,我会怎样呢?我会叫他休息一下,让他们喝口水吗?会叫他们回到屋子里吹吹暖气、烤烤火吗?还是劝他们回去,告诉他们不会有什么结果呢?
寒冷和阴雨使夜晚来得格外早。五点半下班时,大街上已经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夜色。从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里出来,寒气显得越加逼人。我撑着雨伞,再次瑟缩着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还在,似乎还在原地站立着,还是松松垮垮的,只是格外地疲惫。不少人都一手撑伞,一手插在裤袋里,跺着脚取暖。他们还在等待什么呢?我不知道。

抱石大道上,华灯初上。匆匆来往的人流车辆,将街道汇成了一条河。闪烁的霓虹灯,勾勒出两岸高楼的雄姿,铺陈着这个城市的繁荣与华美。灯影变幻,被雨水映照得迷离恍惚、萧瑟凌乱。在公交车上回望,市政府门前广场已越来越远,他们的身影已经隐没在潮湿而凝重的夜色中。满城繁华与他们无关,今夜,他们成为大街上唯一不被灯火照耀的角落。

我想起刚才那一刻:在公交站台上等车时,几个同样出入机关的同僚一律向我摇摇头。他们竟和我一样,进出机关一整天,对大门口这些人来自哪里、有何诉求都一概不知。我猛然清楚地看见自己与他们一样,平静的语气底下滑过一丝彻骨的冷漠。

拉开车窗,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我打了个冷战。乘客中响起一阵嘘唏。我却无所顾忌,心中升起一阵无以言状的痛快。 [copyright][/copyright][copyright][/copyright]

(2009年11月30日改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