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八百

2020-09-24叙事散文彭德胜
“八百”是我所在的小城里一个智障人的绰号。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得来“八百”这样一个绰号,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很多年了,大家一直这样亲切地称呼着,八百就成了小城里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响当当的名字。八百的名字具有象征性,是因为一提起他,人们就

  “八百”是我所在的小城里一个智障人的绰号。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得来“八百”这样一个绰号,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很多年了,大家一直这样亲切地称呼着,八百就成了小城里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响当当的名字。
  八百的名字具有象征性,是因为一提起他,人们就会马上想到他的孝顺,想到他可贵的孝心。这里流传着他的一段佳话:他七八岁时,有一次在街上游荡,有人给了他一个烧饼,他赶紧用纸包上,暖在怀里,跑回家去,一边高兴地自言自语:“给我娘吃,我娘喜欢吃!”从此人们知道了他的孝顺。因为孝顺,自然就闻名遐迩了,我们这座鲁西南小城,蒙受着孔孟的遗风,孝顺的美德一直承传。八百虽然弱智,但孝敬母亲的心至高无上,因而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他的名字在小城里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把他当成楷模顶礼膜拜,家长教育孩子时会拿他当榜样:看人家八百,多孝顺,要跟他学啊!若谁家晚辈不孝顺,人们会愤愤地说:真缺德,还不如人家八百呢!
  我第一次听说八百的故事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办公室一位大姐闲聊时提到了八百。她说八百的弱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小时候患脑炎留下后遗症,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八百的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养育之恩他都记着,讨个烧饼都要与母亲吃。八百不傻,一点都不傻,比某些正常人还聪明呢。说到动情处,大姐的眼圈变得红红的。我默默地听着,从此记下了八百这个名字,知道大街上游荡着一个叫八百的可怜儿,知道这个小城里有一个镶嵌着可贵孝心的智障者。
  此后便经常听人谈起八百,公共汽车上,商店里,戏院里,公园里,八百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当然,人们不是嘲笑八百如何如何傻笨,而是带着敬佩的心情谈论他的孝心,谈论小城人如何用善良之举呵护他的孝心。有一次在酒桌上,一位朋友谈起八百的故事。他是八百的邻居,他说经常见到八百拎着烧饼、水煎包、煮花生、糖葫芦等好吃的东西回家,都是街上小贩或买东西的人送给他的,人们都乐意送他,人们都知道八百的母亲年岁大了,都想通过八百的手,沿着八百的心,对他的母亲表达一份关爱。
  朋友说周围的邻居都非常受感动,为八百的孝心,更为陌生人的善行。邻居们也都纷纷向这对母子伸出关爱之手,谁家做了好吃的,就盛上一碗,等在门口,看八百从胡同那边过来,就笑吟吟地递与他。八百像得了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端着碗往家走,嘴里重复着那句不变的话语:“给我娘吃,我娘喜欢吃!”
  我第一次见到八百是参加工作一年之后。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朋友逛街,在电影院附近见到一个五短身材的智障男子,正坐在台阶上,静静地晒太阳,朋友说,这就是八百。我的心猛地一疼,继而温暖起来。一场疾病让他变成了这个样子,却没有夺去最可贵的孝心,他应该永远受人尊敬的,我应该对他的孝心给予赏赐。我走到一个烤地瓜的车子前,买了一块最大的,递给了八百。他正在打盹,看到烤地瓜猛然一喜,说了声“谢谢”,就把烤地瓜抱在怀里,快步跑了。
  八百是小城里一道暖人的风景,激励着孝心,激发着善行,让孝顺的美德弘扬光大,在小城人心中深深地扎根生长。十年前,我的父亲患了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吃喝拉撒,一切需要照料,闲适的生活猛然变得繁忙起来,黑夜和白天颠倒了顺序,我整日疲惫不堪,一切像乱了套,心情也变得格外糟糕,有时难免向父亲发脾气。事后便格外后悔,冷静下来会想起八百,想他多年如一日孝敬母亲的故事,想起他常年挂在脸上的笑容,想过之后就格外惭愧,他能如此,我为什么不能呢?我的耐心,我的韧性,我的善良,我的孝心,应该在父亲最需要我的时候彰显啊!反思之后心灵便很释然,对父亲有格外温顺。八百是我心灵迷向时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十年如一日,坚守孝行,把父亲伺候得格外好。我每次推着轮椅带父亲去小区散步时,左邻右舍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父亲也是逢人便竖起拇指,夸耀他有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前不久,父亲要喝张家老鸡汤,我去电影院附近买,又一次遇到了八百,他比以前老了,多年过去,他的母亲也应该老了吧,和我的父亲一样,可能都将不久于人世了。我买了一份鸡汤给了八百,我想让他的母亲,我的父亲,在有限的生年里,多一些口福之享,多一些被孝敬的快乐。我给了八百一份鸡汤,是对他的感激,更是对孝行的敬重,对美德的敬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