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拜年》关于冬天的记忆(之二)

2020-09-24叙事散文一丁
拜年现在过年,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像过去农村过年,那是耍社火、闹秧歌热闹非凡,许多人口集中的村子,还会架起两丈多高的大秋千,也会搭台唱戏放烟花,甚至组织一些项目繁多的农民运动会,年就像个年,节就像个节,那是真正属于农村的狂欢节。现在可好,没
                  拜年
  现在过年,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像过去农村过年,那是耍社火、闹秧歌热闹非凡,许多人口集中的村子,还会架起两丈多高的大秋千,也会搭台唱戏放烟花,甚至组织一些项目繁多的农民运动会,年就像个年,节就像个节,那是真正属于农村的狂欢节。现在可好,没钱是组织不起活动,有钱又缺少真情,特别是人们缺少一种热爱生活的激情。你要组织活动吧,好,给我多少工钱呢?其实是大家的事情,可是总揍不到一块。本来很喜庆的事情,最后闹得别别扭扭的,让人觉得不舒服。就拿拜年来说,现在的许多人可以说是虚与应付,缺少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过去拜年,就是孝敬高堂尊长,答谢亲戚朋友,谦恭叩首,诚意回拜,互致祝贺,礼遇长幼,来客热亲款待,送往谦卑随和。可现在,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就完事了。对于一般的同事朋友,作为礼节性的问候,倒也无可非议,但对于父母尊长,就有点不太适合,甚至可以说是失礼过分。
  拜年,在过去是很讲究的。大年初一,要给爷爷奶奶父母尊长磕头问安,当然长辈们是要给晚辈孩子们一些压岁红包的,也就是压岁钱。初二要给外公外婆舅舅妗子(舅母)磕头,初三要给叔伯婶婶姨夫姨娘磕头,结了婚的人,初二还要去给丈人丈母娘磕头,这一切都是必须的。之后,全家人就分别去给亲朋邻里同学朋友们去拜年。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拜年,特别是给舅老爷家拜年。舅老爷家住在大山的深处,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他老人家长期接济我们一家,让我们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年代。山里人由于地多,所以吃的粮食不缺,更何况他们还可以借助大山弄一些山货。比如采一些蘑菇、蕨菜、树花到城里换一些钱,或者有更胆大的,打猎捕获一些獐子、野猪、山豹,拿皮肉也可以换一些钱,如果是运气好,能得到一块麝香,那就更能解决许多问题了。记得我曾经患过一次奇怪的疔疮,就是舅老爷拿他家的麝香给治好的。而我们家,由于是从城里下放到乡下的,父母亲不很会干农活,再加上家里孩子多,所以经常缺衣少食。不会干农活的父亲,后来干脆去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这对他来说或许更合适,因为父亲的俄语、英语都很好,恢复高考以后,他就一直是优秀的外语教师。但当民教在当时是没有工资的,大队小队补助的粮食,也得等到年底才能领到。当时的情况是有劳力就有口粮,我们家没有劳动力,所以就没有口粮。幸好多亏了善良的舅老爷,他每次出山到我们家,都会或多或少的带一些杂粮给我们,或者他就会供给一些柴火给我们,因为他家里还有一些自留林。在那个年代里,好像什么都缺,但人们的精神头很好,搞农田基本建设搞得热火朝天。每临春节,都要想办法编排一些节目点着汽灯热闹一下,秋千搭得很高,轮秋转得飞快,木棂窗上的窗花贴得红彤彤的,非常喜庆。拜年,有一包装在匣子里的点心,那就是极品礼物。当然,常见的就是自制的挂面,半斤茶叶或着就是一斤冰糖,酒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
  舅老爷家由于很远,父母亲总是抽不出身去,所以到他家拜年的事就交给我了。是母亲带着去过一回之后,我就识得路了,但每次到舅老爷家里去,二弟总会缠着我要一起去,我不喜欢带他,一来因为路远,二来他太小,一路上要人照顾,很麻烦也很累人。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又通公路又通车,要骑个自行车都是很奢侈的事情。现在的时代是太好了,乡下人出门拜年,都已经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了,摩托最常见,有的人家甚至有了小车。
  舅老爷夫妇一辈子没有生育,所以非常喜欢孩子们。舅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每次到她家去,她都会热情得让你不知所措。你先给她磕个头,她就会从怀中取出一个包了三层五层的布包,然后一层一层很仔细地打开,直到露出油渍斑斑的钱币,然后很小心的一张又一张抽出笑眯眯的递给你。之后还会摸摸你的脸蛋亲亲你,高兴时甚至会啃你,啃得你满脸都是她的口水,到此,第一个仪式就算完了。之后就是吃啊喝啊的事,算是第二个仪式,也很开心。因为她老人家很蛮,蛮是方言,意思就是豪爽中带有一点粗犷,比如说吃羊肉,就有点草原人吃全羊的意思,带肉的骨头都是整块的,找一个大瓦盆端上来,会让你尽着兴的去吃,直到吃得肚儿撑圆吃不动为止。猪肉得快会更大,因为猪腿要比羊腿本身大出许多,我们兄弟两去时,她老人家就会囫囵整上来。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骨头,惊喜得一蹦三尺高,欢呼着高喊:“哇,好大的骨头啊!”那种对晚辈豪爽的爱,让我至今刻骨铭心。而两位老人记着我好大骨头的感叹,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我去拜年,都要刻意的留一些大骨头等着我。说来这其实是一种幸酸,因为我们缺衣少食,要吃肉就更难,直至父亲被平反后回到城里,吃肉还是要肉票的。上了中学之后的我,还记得舅姥爷家的那肉香那好大的骨头,还有那难以回首的爱。工作之后,我把两位老人接到了县城,并给他们养老送终了。舅老爷在旧社会是一个脚户出身的人,到过许多地方,为人十分豪爽,特别擅长讲故事,他的故事非常多也十分的精彩,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在给舅老爷家拜年的路上,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让我对拜年的事永远记忆深刻。记得有一年,我和弟弟两人在去给舅老爷拜年的路上,拾到了三包点心。那时由于家里困难,很少会吃得到点心饼干之类的东西,能在偏僻少人的路上拾到三包点心,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起初是很兴奋,也很馋很想吃,可是一想到当时的宣传,说是美国人和台湾人会空投一些带毒的食品,包括糖果点心之类,那时美帝国主义和台湾特务的狼子野心,他们妄图如何如何……想着想着,馋是馋,兄弟两人就是不敢吃,那怕是连舔一舔的勇气都没有,但又舍不得扔掉。就这样强咽着口水,拎到了舅老爷家。没待我们把事情的原委说完,舅老爷就“吧叽”一声撕开了包着点心的红蜡光纸,说:“哪来那么多的特务和鬼子,看着都是岷州城里的点心,没关系,我娃吃!”我们一边吃一边还是忧心忡忡的,现在想起来,是有点滑稽也有点可笑。但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也只有舅老爷那样阅历丰富的人才会无所谓的。
  当然,关于拜年还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拜年的路上也会发生许多故事也正在发生着许多故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回忆,我讲的只是自己所经历的,并且有一点点为过去的生活所陶醉。

[ 本帖最后由 一丁 于 2011-2-11 10:4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