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翻越雷仙坳

2020-09-24抒情散文潇湘渔父
翻越雷仙岭我的家乡炎陵县是典型的山区,历来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尤其是东部,与江西省的宁冈、遂川两县交界,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实即罗霄山脉的中段。雷仙岭是罗霄山脉支脉的一座山岭,再往前即被松山河阻断,显得突兀而险峻,海拔虽只有一千四百多

               翻越雷仙岭

  我的家乡炎陵县是典型的山区,历来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尤其是东部,与江西省的宁冈、遂川两县交界,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实即罗霄山脉的中段。雷仙岭是罗霄山脉支脉的一座山岭,再往前即被松山河阻断,显得突兀而险峻,海拔虽只有一千四百多米,山峰部分却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以神秘之感。

  说起雷仙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是很早的时候,在接近峰顶的山窝里有一棵几人合抱,高约三十米的大松树,长得有点古怪,看上去阴森森的,让人望而生畏。也不知什么时候,这棵古松竟成了精,时常变作妖精出来害人,或摄去路人的魂魄,或吮吸路人的血气,使人们谈虎色变,视雷仙岭为畏途,从此再也不敢从这里经过。这事被雷神知道了,禁不住大怒,于是“噼呖”一声,一个炸雷将松树拦腰炸断,把松树精也炸死了。这棵大松树只剩下又粗又丑的一截树蔸,表皮也被雷火烧得精光。从这以后,雷仙坳又热闹起来,成为七都与八都人们的通途。两都人感谢雷神,于是在半山腰上建起了一个小庙,称之为雷仙庵,把这座山称之为雷仙岭,或称之为雷仙坳。

  清朝把酃县(即今日之炎陵县)划为十都,我的家乡水口为七都,翻过雷仙岭就是八都,因此雷仙岭也就成了两都之间的分界线。我家离雷仙坳整整十里,按说雷仙坳与我的生活没有必然关系,可我奶奶的娘家是八都云里邱家,她还有一个弟弟,俗话说“娘亲舅大”,这种亲戚是不能不往来的,不然就会被人骂为忘了根本。

  奶奶年轻时自然是与爷爷亲自去娘家拜年、走动,父亲长大后则由他代劳。到了一九六五年春节,奶奶已是六十大几,自然是走不动了;父亲虽值壮年,可家里有七张嘴要吃饭,也够他忙呼了。眼看着已是大年初四,父亲有事在身,觉得我和哥哥都已长大成人,也该为他代劳代劳了。晚饭后父亲终于开口了:“炎林,瑞林,你俩都是小伙子了,可否替我跑一趟八都,去给舅公、舅婆拜年?”我与哥哥立即满口答应。妈妈见我俩答应了,马上起身去收拾拜年礼物。爸爸说:“提着篮子走山路不方便,还是把东西放在布袋里好些,背着、提着都可以。”妈妈随即“嗯”了一声。

  第二天起床一看,远处都是雾,能见度不超过五百米。爸爸说:“今天是晴天,只是雾大些,走山路还好。”一吃过早饭,我与哥哥急着上路,爸爸说:“晴天雾大,露水也重,你们俩每人手上拿根棍子,一边走一边打露水,免得把裤脚打湿。”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问道:“爸爸,去八都的路我和哥哥从未走过,到时迷路怎么办?”爸爸笑笑说:“过了桃村,去八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翻越雷仙坳,下了雷仙坳,就到了下村公社所在地,你只要说去云里邱家,本地人都知道,一定会给你俩指路的,决不会迷路。”听爸爸这样说,我与哥哥放心了,立即穿上解放鞋,手拿棍子,背上布袋,匆匆上路了。

  前两里路是我们上小学时必经之路,再也熟悉不过。过了我们曾经就读的小学,就是一个小山坳,路虽然不熟,可只有一条道,自然不会走错。只是路边的杂草很深,上面积满了露水,我与哥哥只得一边走,一边用棍子打露水。

  过了这个小山坳,就到了桃村。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子,散落着七八处屋舍,大约有千把人口。清澈的桃溪从村中穿过,哗哗地流淌着。溪上有一座木桥,由三根大杉树组合而成,表面平整、光滑,走起来一闪一闪的,近乎跳蹦蹦床。山里人走惯了小木桥,自然不会害怕,我和哥哥蹦蹦跳跳走过了小木桥,又沿着一条沙石路走了两里多,就到了雷仙坳的山脚下。

  抬头一看,只见雷仙岭上满是云雾,根本看不到山。往前看,路上不见一个人影,只见山路曲曲折折,盘旋而上。从山脚往上几百米都是茶树林,茶树上开满了白色花朵,看上去成片成片的,煞是好看。茶树之间有轻雾缭绕其中,只是不成形状,不会让人产生联想。路是用大块河石砌成的,一级一级的,就象山区的梯田一样,显得很整齐,只有个别地方因山洪冲涮,石头不见了,形成沟豁,石级也变得犬牙交错,有点难看。

  走过三里左右的石级路,路也变了,山也变了。两边的山变成以杉树为主,间以松树、茶树,是比较典型的杉树林,因为留下的空隙大,所以雾气也明显加重,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游动很快,在林子里窜来窜去,有的还呈现出形状,或象马,或象牛,或象老虎,看起来令人生畏。路则是由片石砌成的,形成大小不等的斜面,因为上面有露水,走起来有点滑,筑路人考虑到防滑,相隔五六尺砌了一个小阶梯,也可让行路人歇歇脚。这种路提步虽小,花的力气也小,但因时刻准备着防滑,反而更费劲,走了一阵就气喘嘘嘘。

  好不容易走完片石路,情景又一变。两边的山变成了杂树林,长的都是些我不大熟悉的树种,如楠木、楛楝树、榛树、梓树、樗树、橡树、檀树、楓树、栱桐、柞树、柏树、枫树、榬树等,杉树、油茶树已经不见,偶然能见到一两棵松树。杂树下很少有茅草,多是些长不大的小杂树。路面也越来越窄,只有一米见宽,铺的都是小河石,灌以河沙、石灰搅拌的沙浆。走起来虽不滑,却有点顶脚。两边的杂柴长的很茂盛,一齐往路中间挤,上面又沾满了露水,我与哥哥不得不一边行走,一边用棍子打露水,并将横亘在路上的杂柴挑起。因为要清道,所以走起来很慢,加上坡度大,很费劲,走了一阵,尽管云雾朦朦,山风呼啸,身上不仅没有寒意,反而冒出了津津汗水。更让人生畏的是,林子里的雾气都往路上挤,挤成一团团,一块块,形成各种形状,尤以象马的居多,有时排成单列,迎面飞奔而来,好象发了疯式的要将你踩在脚下,吓得你急于躲闪。然而奇怪的是,当它们来到你眼前一两米处时却突然消失于无形,你也就可以长嘘一口气。所以刚开始时,我很是害怕、紧张,唯恐这野马式的云雾将我踏倒,到后来知道这野马不过是纸老虎,也就不以为意了。

  这种卵石路往上延伸了六七里,走到尽头,突然眼睛一亮,杂树林没有了,随之出现的是长满杂柴与茅草的黄毛山,只是偶然有一两棵高大的松树,视线变得很开阔,可以一眼看到山顶。当我们把视线投向山峰下面的山窝时,发现那里有一座不大的道观,正门还开着呢,旁边不远处是个尖顶的小庙,估计就是那雷仙庵。那时文革还没开始,所以各地的道观、寺庙都还完整地保存着。

  卵石路刚走完,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凉亭。这凉亭有四五米高,五六米宽,中间是路,两边各摆放了一条又大又长的木条凳,专供行路人坐着歇脚、纳凉。我与哥哥虽正值青少年,腿脚有力,但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又爬了十五里的雷仙坳,也着实有点累了,于是坐下来歇歇脚。   我坐在条凳上,不由得想起上山的路。这样陡峭的山路,完全是人工挖出来、铺出来的,这需要花费多少人工,又需要耗费多少石头、沙子、石灰啊!看得出来,这条路已有些年头了,至少修筑了上百年,还有不少修补的痕迹。在古代没有机械设备,交通极其落后的情况下,要把这些石头、沙子、石灰搬运上山,再砌成不同的路面,多不容易啊。而且古人还想得那么周到,为了给行人纳凉、歇脚,还在山上建起了凉亭。我没法考证修路时是官府出资,还是民间出资,但总觉得古人很了不起,修这样的路,建这样的凉亭,他们图什么呢,无非是方便后人嘛。这种劳作称得上是造福子孙,功在千秋!

  上山的十五里路总算走完了,接下来便是平整的泥土路。这路也是人工挖成的,大约一米见宽,沿着山势曲折盘旋,看起来还真有种美感。

  歇过脚后,我和哥哥又来了精神,于是伸伸腰,跺跺脚,迈步走出了凉亭。这时,大概已到了上午十一点多了,我们站在横路上朝下一看,整个世界都弥漫在云雾之中,远处的树林、山头全被云雾所笼罩,连我们的来路也无法辨认了,四处寂静无声,只能隐约听到深谷中松山河的流水声。无意中我抬头向天看,发现在厚厚的云层中有一处透出红色的亮点,我想那一定是太阳。于是对哥哥说:“看来太阳真的要出来了,满天的雾也该散去了。”话刚说完,就见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放射出万道金光,把整个世界都照的通明透亮。阳光照在身上,虽不能给人以暖意,但却让人感到浑身的舒畅。在阳光的陪伴下,我与哥哥一路小跑,往山下走去。

  跑着跑着,眼前出现了一垅一垅的梯田,估摸着离山脚不会太远了,我不由得来了冲动,于是放开喉咙,拉长调子接连喊了起来:“嗨哟,嗨哟!”这喊声在寂静的山谷中久久回荡。没想到我喊声刚落,就见对面的田垅边突然窜出一只黑灰色的野猪,象发了疯式的朝上边的山上窜去,那一米多高的田墈它一蹦就上去了,眨眼间就没入了林子中。我虽吃过野猪肉,却从未见过活着的野猪,见它跑得那样快,不由得吃了一惊,心想如果它在近处的话,少不了要吓我一大跳。

  又过了一阵,看见的已是成片的开满白花的油茶树,我想下山的十五里路也该快完了,心里不由得畅快起来。就在这时,路边一块塌方的地方聚集了很多人,清一色的男性,年龄多是壮年或老年,他们有的挑土,有的挖土,有的铲土,正无声无息地紧张地劳动着。我有点奇怪,按农村的习俗,不出正月十五一般不外出干活,怎么这些人却忙着修路呢?我正思索着,就见迎面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挑着一担土走了过来,走近一看,我禁不住大吃一惊,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舅公,我本能地喊了一声:“舅公。”舅公一听喊声,自然地抬起头,一见是我们兄弟俩,一下子愣住了,过了片刻,才喃喃地说:“原来是你们兄弟俩个。”他见我俩脸上满是诧异,于是一脸尴尬地说:“乡里召集我们这些五类分子来修路。对不起,我不能陪你们了,你们舅婆、表叔、两个表姑都在家,去吧,他们会招待你们的。”听了这话,我心里也不知是啥滋味,只觉得一阵阵发酸,不由得在心里骂道:“是谁出的嗖主意,让这些几十岁的人大年初五就要出来做事,真他妈没人性!”同时也想道:“好在奶奶当初没有嫁给大户人家,不然免不了也要受罪呢。”

  告别了舅公,又走了十几分钟,就下到了山脚,下村公社的所在地就在眼前,放眼看去,虽然仍是起伏不平,但已是两山之间形成的狭长盆地,分布着一垅一垅的水田,一块一块的旱地,间杂着一些小土墩,散落着一个一个的村庄,远远看去,炊烟四起,有着山区特有的宁静与生气。我俩一问去云里邱家的路径,人们都热心地指点着,因此我们很顺利地来到了舅公家,并受到舅婆、表叔等的热情欢迎。   我这一生只去过舅公家一次,翻越雷仙坳是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随着我以后读高中,上大学,在外地参加工作,就再也没有机会舅公家了,可这唯一的一次翻越雷仙坳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种新鲜感、剌激感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3-30 11:5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