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深圳掠影

2023-03-16抒情散文蒋子龙
2020年盛夏,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又有了新的头衔,简言之“中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应是特区的“升级版”,自然令人神往。香港报纸适时地邀约内地作家,组成深圳采风团

2020年盛夏,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又有了新的头衔,简言之“中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应是特区的“升级版”,自然令人神往。香港报纸适时地邀约内地作家,组成深圳采风团,我有幸忝列其中。随看随记,整理如下:

“光明”的涵义

以往来深圳,往往直奔高楼广厦、灯火通明之处,看沙盘、观影像,了解经济奇迹,感受企业成就。此次到深圳的第一站,却是刚建立不足两年的光明区。穿过繁华的中心区,距离造型极为别致的科学城不远,便是绿原阔野、阡陌纵横。进入村落,古街两侧青砖绿瓦、大树参天……不远闹市,又不失宁静。我来深圳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却不知还有这样一个去处。

原来,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养鸽基地、国内最大的鲜奶出口基地、广东最大的西式肉制品基地……在光明区下饭馆,点饮品或甜品可以尝到“牛初乳”。有这么多“牛初乳”供应市场,得有多少第一次下奶的奶牛啊,可见“基地”之称,名至实归。

光明区岗峦起伏,多台地和冲积平原,除去万亩荔枝林、83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区,还有耕地两万亩、近百平方公里尚未开垦的土地。且水域开阔,有大小湖泊28个,水深60米,水面相当于杭州西湖,这是深圳战略贮备水库。依照经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土地是财富之母。光明区岂不是深圳的“根据地”,是深圳的“后劲”之所在?现代发达国家,无不是“以都市为灵魂,以土地为根基”。

光明区得名于光明街,而光明街建制于明清,最早叫公平圩。1931年正式更名为公明圩,取公正、光明之意,彰显公道,辨别善恶。但公平之上还有正义,光明之上还有人道。所以,1958年初,为向香港供应蔬菜、副食,建立光明农场,深圳建市后成为宝安区的光明街道。过去光明农场的领头人粱鉴时,今年已88岁,谈起当年农场的酸甜苦辣如数家珍,皆成美好回忆。

光明街有座大顶岭,山不是很高,道路整洁,没有垃圾不足奇,也没有随处可见、人们却又见怪不怪的文字垃圾,就令人格外神清气爽。山上山下古木森然,繁荫重重,是早晨人们活动腿脚、强健身心的仙境一般的去处。

他们还利用一个山冈修建了一座归心台,高台周围珍卉丛生,随时异色。台顶建有归心亭,亭外有敞阔的平台,清风习习,成为百姓夜晚消闲的妙处。每当夜幕降临,深圳和香港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四周一片光明,平台上有情侣私语,有孩子嬉戏,有不同年龄的男女在跳舞。78岁的老教师郑秋元指挥的中老年合唱团,则在敞亮的亭子里放声高歌……我忽然想起弘一法师的名联:“放大光明百千亿,减除一切众生苦。”

“光明”的涵义──不就是饶益众生吗?

得宝者安

宝安区是深圳的发端之地。当地人皆知“先有宝安,后有深圳”。“圳”为客家方言,即田野间的水沟。“深圳”之名,始见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宝安县一个靠海的村落,因村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由此,宝安区可谓特区的发祥地。

宝安建制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其西部有座山,“山有宝,置场煮银,名为瓮场”──也就是银矿。于是富甲一方,有了“得其宝者安,凡以康民也”“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说,宝安县因此得名。

俯瞰宝安区,不愧是风水宝地。滨海背山,远眺伶仃洋,在一片片卓特奇美的楼群中间,草色开阔的茅洲河穿区而过。近有凤凰山、羊台山构成海岸屏障,远处烟波之上,船轮争渡,伶仃不再。历史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成全,宝安区至今仍手握至宝,与“置场煮银”差不多,这就是“工业”。

宝安是深圳的工业大区、财税大区。这样的现代兴旺发达之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烟鼎盛,“人往高处走嘛”!几年前,宝安区人口达到500多万,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便将其所辖龙华镇剥离出去,升格为与其平行的龙华区。

没有几年,宝安的人口又涨到500多万,于是2018年8月,又将辖区内的光明街划出去,单独成为光明区,宝安区的人口回落到300多万。先是派生出深圳市,随后又派生出两个区,说她是“特区之母”,实不为过。

既是工业重镇,受到新冠疫情摧残也重,我请教现任的宝安区常委宣传部长:宝安区企业的复工率是多少?恰巧几个月前他还在管工业,回答干脆而准确:上个月是92%,现在应该达到了99%。这个数字让我惊叹。下班时,我在宝安的厂区和大街上,领教了这个数字的厉害,人流、车流如潮水一般,时急时缓地向城内流动。我感到一股勃勃生气、一种力量和希望。大半年来因疫情造成的心理晦暗,一扫而光。

上善若水

何谓“一衣带水”?深圳与香港就是。一河之隔,一桥相连。

这河、这桥,都在深圳的罗湖区,曾是内地通香港的唯一口岸。偏是内地去香港、香港回内地的人又格外多,特别是40多年前内地开放,香港人在深圳买房、结婚、工作,有些主妇甚至早晨从香港过桥来深圳买菜……内地人自然也对香港充满好奇,有人形容罗湖口岸的拥挤如“沙丁鱼罐头”。

后来由一个口岸增加到14个,手续简化到无法再简的程度,一天24小时不闭关,随时可以出入境,仍是天天万头攒动,如大潮之涌浪,一波催着一波。以新冠疫情前的2018年为例,罗湖口岸出入境2.5亿人次,平均每天69万人次……何等兴旺,一派蓬勃的烟火气。

再往前推半个多世纪,1963年,香港大旱。城市为什么还怕旱?香港三面环海,境内无湖泊、河流,淡水资源奇缺,靠老天下雨积水,人就如同庄稼一样了。香港市民每四天才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因缺水陷于困境,有20多万人为了能喝上水而逃离香港,投奔内地。香港向广东省政府求救,广州市急送2万吨自来水过去,并允许香港派船来珠江取水……谁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封锁中国,却不能眼看着香港的骨肉同胞饱受缺水之苦,恰逢内地刚刚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中缓过点劲来,当年1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特批,由中央财政调拨8000万元,引东江之水以济香港,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

东江发源于560公里之外的江西寻乌,由西向东越流河水越丰沛,流至东莞又吸纳一条支流白马河,河面成浩荡之势。调水济港工程就由东莞桥头镇开始,集结8000人,建6座拦河闸坝和8级抽水站,将由南向北汇入东江的白马河变为人工河,逆流而上,级级升高,最终注入深圳水库。然后全部经过生物硝站净化后,通过3.5公里长的输水涵管,送达香港的供水系统。

这是一项成功的调水工程,只用了一年多一点时间,1965年3月1日,正式向香港供水。此后的50多年间,又经过4次升级扩建,迄今已向香港供水237亿立方米。为便于理解这237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其间深圳水库向距离最近的深圳市供水155亿立方米,向东莞供水90亿立方米。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香港繁荣起来。不能说是深圳的优质水,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水利万物而不争”,倘若还像半个多世纪前那样严重缺水,动不动就隔几天才能喝上一次水,香港想繁荣到成为著名的国际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恐怕也不容易。

这至为宝贵的深圳水库,也坐落于深圳的中心区罗湖。水被誉为生命之源,理应放在中心区好好看护。正好是在深圳10座大山中最高一座──梧桐山下,应是栖凤引凰之地。我们从梧桐山下来,接近黄昏才来到水库边,眼前一片湖天,山气薄而水汽厚,清素幽静。水面映出梧桐山倒影,树色冥冥,青翠而温润。随后参观了生物硝化站净化库水的全过程……我曾多次去香港,却总觉跟香港社会隔着一层东西看不透,在深圳水库边忽然想到,若想真正了解香港,或需先从深圳水库开始。

同时也惊奇于罗湖这个深圳中心区的优势:拥有一山一湖一桥。一山是深圳的制高点,一湖是香港、深圳的“大水缸”,一桥通天下,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通香港就是通世界。深圳最高的、最深的和最广的都在罗湖,何其幸哉!

为什么是前海?

在深圳成为全国先行示范区的前10年,即2010年8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前海蛇口自由贸易实验区”,当时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在哪儿?为什么是前海?

深圳西部有个南头半岛,半岛的尖端是蛇口,1982年早春,“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就是在这里炸响。半岛东临深圳湾,谓之“后海”,西侧是浩瀚的珠江入海口,隔海相对的是香港新界──这就是“前海”。

蛇口加上前、后海,即是蛇之头。民间有一种说法:“金银之气,上属青龙。蛇,龙类也,故变化及之。凡南方人家,蛇多者必富。殊不谬也。”这样的传说听听而已。但10年前,前海还是一片13.2平方公里的滩涂,却依然和蛇口一起被选中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验基地。地理位置固然很重要,或许占地15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及蛇口的精神和作风,才是决定因素。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12月版的《从前有座山》一书,借蛇口工业区开创者袁庚之口,这样提炼了蛇口精神:“不改革,毋宁死,哪怕再回到秦城监狱去!”

“在有生之年,我要看到人民的生活比对面的香港好,比国民党统治的台湾富裕,不然,我们怎么能提我们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呢?这才是我们改革的初衷、改革的出发点,其他都是扯淡!”

“蛇口精神”不是口号,是一个个的细节。60多岁的副部长级干部袁庚,骑一辆旧单车,顶着初春时节北京凌晨的严寒,拼力蹬了半个多小时,敲开清华大学一间学生宿舍的门,中肯地邀请8位他相中的毕业生跟他南下,建设蛇口。他既琐细到在笔记本上记下哪个职工一家三代还蜗居在十几平方米里,又粗放到赋予他看准的干部以极大的决策权,乃至可以先斩后奏。遂使蛇口的风气卓卓一时,思想通达,议论纵横。

前海自贸区在挂牌时,也没有成排的鲜花和嘉宾,首任“区长”郑宏杰自己买了两个花篮,放在简陋的办公室门前以自励。他和同事们常常站着开会,有时讨论一个重要问题,从晚上一直讨论到第二天凌晨5点。后来用300多个退役的集装箱,建了个三层办公楼,原以为可以用3年,结果用了7年,现在还在用……他50多岁,却满头白发,视网膜脱落,赶到北京见一位领导者,刚进办公室就累得昏倒在地……

人累到什么程度才会昏倒?此后他又昏倒过几次,作为“代价”,加上他退休后的继任者和同事们的努力,10年前的广阔滩涂,如今“广厦千万间”,在此注册的国内外企业达15.4万家,注册资本9.69万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有303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905家,仅金融业2019年度就实现税收238.3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尤其令不相干的人厌烦。但,数据时代,数字是活的,有生命的,数字常常就是真金白银,唯数字才能说明问题、证实价值的存在。要知道,前海蛇口自贸区放在全国的版图上,不过是“弹丸之地”。在全球的经济状况并非“大跃进”的情势下,这里的发展何以如此神奇?

前海一个主管部门年轻而稳健的焦主任,在向我讲解时说:“10年来,前海蛇口自贸区平均每三天诞生一项制度创新的成果……”听到这个话我心里暗吃一惊,“制度”两个字何其敏感,怎能创新?又如何创新?我请他举例说明,他如数家珍般地随口说出十几项:“比如金融业,跨境双向发债、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股权投资……”

这些制度创新成果,已在深圳市复制推广了165项,在广东省复制推广6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1项。我恍然有所悟:这才是国家办实验区的目的,也是前海蛇口自贸区的真正价值所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在海滩上起家,却能神速发展,靠制度创新来保障,同时也证明了经济规律的强大,和生活自身的力量,如先哲所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共同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规律,非人的主观意志和愿望所能改变。”

十年前,建立前海蛇口这样的一个实验区,真是国家的神来之笔!人们看着前海,就是看着前方,看着希望。“前海在前”──所言不虚。

深圳的“福相”

当下不满意自己居住地的人不少,甚至习以为常地讥讽、调侃自己的城市。而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却多以自己的城市为荣,以生活在深圳为幸。人有相貌,城市也有自己的相貌,在一周的采访过程中,我常听到深圳人说自己的城市有“福相”。

其象征就是坐落于市中心的莲花山,以这朵大莲花为标志,构成深圳市的中轴线。莲花山在深圳出名的大山中,可能是最矮的,但林木繁茂,扶疏广荫,从早到晚都有人在山上活动或休息,暑期尤以老人、孩子居多,熙熙浩浩,善气和存。

山似莲花,但真正从山顶向四周眺望,发现周围的城市建筑,才酷似盛开的层层叠叠的莲花瓣,而莲花山不过是这巨大莲花的花蕊。人们喜欢说莲花山带来福气,可能是因为莲花的意象太美了:色润而洁,是佛陀钟情之物。在佛界视莲花为“圣物”,即无量佛如莲,人生亦如莲。福寿康宁,步步生莲。

──能不说这是深圳的“福相”嘛!

深圳的“富贵相”,则体现在“水贝万山”珠宝城。自古富贵人家都存珠宝,披金戴银,即使当世暴发户,也在脖子上套个很粗的金链子,以显其富有,一干明星、大牌等等,一旦婚嫁无不炫耀手指上的钻戒。大到一个国家,比如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自己顶级的珠宝品牌,世界珠宝业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的蒂芙尼,其次是法国的卡地亚、意大利的宝格丽,以及英国被维多利亚女王颁赐皇冠珠宝的 Garrard等等。

中国的顶级珠宝在哪里──水贝万山。珠宝界流行一句话:“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中国的吉盟珠宝、周大生等八大珠宝品牌及数十万家珠宝店,经营的珠宝大多来自水贝万山。

珠宝以稀缺为贵,有一点点就了不得啦。在水贝万山却以吨计,每天有几吨几吨的珠宝产品,发往世界和全国各地。水贝万山是集珠宝开发、设计、制造、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珠宝王国。经营面积区区不过11万多平方米,产值却占到经济大市深圳GDP的25%。珠宝是富贵的象征,买珠宝就是买富贵,自然便宜不了,何况世上有那么多想富贵快要想疯了的人。

水贝万山之所以成为中国顶尖的珠宝城,有两大特点:一,是“假一赔万”,所有珠宝产品都是自己的顶级设计师开发的,怎么会有假?二,同样的珠宝在水贝购买是最便宜的,因为其他珠宝店从他这儿进货,不可能不加价。有零散客人购买,水贝也以批发价出售,自然就给人以“拣了大便宜”的感觉。而当今有大钱、有小钱、有闲钱的人太多了,于是,“零散”者常常聚集成“军团”状。

我在人头攒动的珠宝城里,眼花缭乱,不知该看珠宝,还是该看人?柜台内琳琅满目,流光溢彩;买了珠宝的人,满面喜色,似乎立现富态相。

行笔至此,我也相信深圳人有福气,无论买不买珠宝,有空时来珠宝城逛一圈,也会沾染一些珠光宝气,何乐而不为。

2020年8月6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