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1976系列之五:记忆裂隙里的水葵

2022-01-18抒情散文阿贝尔
(我的1976的秋千在八月的地震中找到了动力,并借雨季的手臂达到了超乎想象的高度。垮塔的院墙,午夜的喧嚣,青蛙的沉默,无休止的雨水,水性的青苔与水葵,哭泣的新媳妇,眼珠背后的恐惧,路边的大便,暴涨的洪水,广播的声音,都是秋千上的物质。这些物……
  (我的1976的秋千在八月的地震中找到了动力,并借雨季的手臂达到了超乎想象的高度。垮塔的院墙,午夜的喧嚣,青蛙的沉默,无休止的雨水,水性的青苔与水葵,哭泣的新媳妇,眼珠背后的恐惧,路边的大便,暴涨的洪水,广播的声音,都是秋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的足够的分量,使秋千获得了最大的振幅,使我们这些秋千上特殊的物质获得了惊叫。愉悦是秋千的。属于我们的只是紧张。如果链条断裂,我们将命运如何?)   从海洋涌来的暖湿气流滞留在岷山,带来了无尽的降水。天意。想象中,雨水从天空倒下来,浇在雪山草地,浇在森林里,浇在田地里,通过径流,集聚在溪流沟壑,最终汇入了涪江。涪江在雨幕里变得洪大而暧昧。脱去云的衣裳,剥去雾霭的纱,便看见涪江怪异地奔放和淫荡。野性。阴冷。潮湿。神秘。平日空阔的河床满了,气势犹如咆哮的雄狮猛虎。洪水携带着上游的木头、家畜野兽、磨坊房屋、活人死人、瓜果腊肉、军衣军帽,席卷了我们沙地里尚未成熟的玉米花生和椿芽麻柳。巨浪将被呛死呛昏的鱼成堆地送进稻田,送进玉米地。遍体鳞伤。不时有娃娃鱼在泥浪里翻卷,在稻田边呀气。开始还有人捡了鱼回去吃,到后来连娃娃鱼也没人动。没有油,再好的鱼肉也难以下咽。
  大洪水过后,河床焕然一新。但焕然一新里有难言的酸楚。学大寨改造的几天前还生长着花生的沙地变成了乱石窖。河坎齐刷刷倒塌,一大边秧田玉米地消失了,几人合抱的桐子树不翼而飞。漩水掀翻了挑水路薄弱的沙坎,把一两户人家悬在了河岸上。木头在乱石滩堆积如山,但没有人敢动。广播里在反复强调,谁敢发混难财谁就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再说,大地震就要来了,谁还稀罕那些吃不得的木头?
  大洪水过后是一次次的中小洪水。浮柴浮物没有先前多了,但沉柴却多了起来,而这样的沉柴是允许私人打捞的。白天,属于生产队的劳动力不得打捞沉柴,如果打捞,也是要被判作破坏“抗震救灾”的,至少被判作“搞资本主义”。夜晚有人捞沉柴。马灯,或者手电。雨一霎一霎,火把是不管用的。我不属于生产队的劳动力,我有捞柴的权利和自由。沉柴想象不到的多。不仅有陈柴,更有新柴。连根树充斥了缓水区域。死水里一摞摞的柴棒,让我们探索的脚兴奋不已。浅滩上,大小不等的树木时隐时现,勾引着我们的眼睛。队长见一个孩子居然能捞到堆山塞海的柴,便动员劳动力都来捞,为集体的砖瓦厂捞。别的生产队见了,也都来捞。这下,龙嘴子人山人海,尤其是出柴最多的水域,差不多人镶人。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跟插玉米包包一样”。有站在岸上的,有涉水的,挤成一团,柴网挨柴网,柴网挂柴网。沉柴被捞上岸,堆成山。一个生产队一山。
  捞柴是龙嘴子独特的风景。人山遮住了半边河,柴山遮住了半边河滩。男人捞,女人背。也有女人、小孩捞的。所谓捞,就是踩在水中,将绑有绳网的长杆扎入深水里,等柴满了,再收起来。麻绳织的网,钢筋做的圈,枫树做的杆。有捞到野物的,有捞到家畜腊肉的,甚至有捞到死人的。捞到死人,往河里一推,死人便又跟洪水走了。我们都吃过打捞到的野物和腊肉。雨一个劲地下,捞柴的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也有裹塑料布穿雨衣的,也有无遮无拦任雨水泡的。背柴的脸上一股水淌,屁股上一股水流。1976就是这样。白天为公,夜里为私。马灯在龙嘴子的夜里晃荡。河水再次暴涨,不知不觉中要淹了河滩。只听得乱脚踏水,一片大呼小叫。为了保命,人们不得不放弃柴山,放弃背篼、马灯和柴网。有涉水过深或起心太大为抓住一根大柴被洪水卷走的。每每那时,人们只有目送的份。有骑在木头上漂流一两里路才沉没的。救命的喊叫被浊浪撕得粉碎,弥漫着蚯蚓的腥味。   岷山在雨水的长久浸泡下开始瘫痪。潮湿已经不是用来与被褥、衣物、心搭配的,而是用来与岩石、钢铁、我们的骨头搭配的。青苔不再是水边墙脚的地毯,而是成了我们的舌头和全世界的地毯。22日。凌晨5时49分。23日。上午11时30分。大地震再次来临。我们像是等待已久。震级为6.9和7.2。震中不在桂香楼,也不在我们村口的青皮树底下。震中依旧在西方,在松潘和黄羊,在岷山主峰一带。岷山没有变成海子,地甚至连一条缝也没裂。院子还是院子,只是多了一堆堆水捞柴,多了肥硕的魔芋、茂盛的萱麻和横行的蚯蚓,多了院墙进一步垮塌的石堆。瓦再一次从屋檐掉下来,砸在青苔和水蕨上。“地动,地动!”婆婆大喊着,但睡在门边晒簟里的我没有听见。我捞了一天的柴,午夜才回家。妹妹揉着眼睛翻出门槛时,地震已经停止。木房子只是在中度扭摆。木盒子的广播在响,但不是说话,而是晃荡。新媳妇不再哭泣,挽着提桶走在给男人送饭的路上。   (河流——涪江从上游流下来,流到八月下旬,在大地震的撕扯下,不仅使岷山出现了裂隙,而且使1976——我的1976也出现了裂隙。对于岷山,裂隙好比大洪水刷新过的河床;而对于世界,对于时间,对于1976,对于记忆,裂隙只是微损的古瓷器上隐约的丝缝。不清晰,但足以致命。1976。国家的裂隙。我个人记忆的裂隙。)   28日。雨停了,天高了,地远了,但依旧没有太阳,且像是永远不再有太阳。铅灰的天,铅灰的地,铅灰的视线。世界的色调。冷。静。漠然。激烈过后的抑郁。河水陷落,但沉柴不断。大人已远离河流,消失在了重新摸上手的暧昧的农事中。我和几个像我一样尚未沾染上阶级的孩子守在河边,继续打捞沉柴。
  上午,从村东斩子崖上面的铅色的天空突然过来一架飞机,屁股上还在下蛋。能够清晰地听见飞机的响声,看见螺旋桨的旋转。我从来没有这样近、这样清楚地看过一架飞机。飞机几乎是擦着斩子崖过来的,像一只老鹰,但没有老鹰矫捷。我丢了柴网,爬上高岸,仰望着飞机,心头浮出久违的喜悦。“飞机!飞机!毛主席派来的飞机!”有孩子奔跑着喊,激动远胜于我。我也开始奔跑,朝着飞机的方向。我跑跑看看,看看跑跑。飞机越过我们的头顶,去了西方。“毛主席派来的飞机,怎么不给我们投压缩饼干?”我们感到茫然。飞机飞过岩背后,飞过涪江,消失在了县城方向。
  飞机消失了,但东边的天空却出现了鸟群。大鸟。红鸟。没有飞翔,只是在飘落。我们再一次丢了手里的柴网,朝岸上奔跑,朝东边奔跑。“压缩饼干!压缩饼干!”有人呼喊。我看见所有的人都在朝飘落的鸟群奔跑,从锅砣漩,从三阳盖,从龙嘴子。鸟群降落在了村口的稻田里,有人跑到了鸟群里,张开手在拼命地抓。“压缩饼干!”多么神奇的物品。据说,吃眼屎大一小块,喝了水,也会把肚子胀破。我在跌破膝盖之后,终于跑进了落满红鸟的稻田。我抓住了一只红鸟——哪是什么鸟?哪是什么压缩饼干?不过是一张红纸,上面印着字——慰问信。党中央、国务院的慰问信。稻田里,田埂上,桑树下,大人小孩都在捡慰问信。读慰问信。没有失望。有的都是不压于捡到压缩饼干的兴奋。慰问信,人们精神的压缩饼干。有人捡到一张,有人捡到一大抱。我在稻田中央看见了水葵。好多的水葵。组成一朵特大的向日葵。茂盛的叶。肥硕的茎。水淋的花。往常,我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么美妙神秘的水葵?难道是在地震后的雨季突然生长出的?看着这些水葵,我呆楞了,慰问信掉在了稻田的积水里。我感觉水葵跟大地震和漫漫雨季有一种亲密的关系,而我又跟水葵有一种亲密的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