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在南行的列车上

2020-09-24叙事散文林逸凡
临近春节,学院办公室转来厦门大学文学院的请柬,邀请我参加“文学接受理论”讨论会。取了软卧车票,我就登程出发了,离家前随手往旅行袋里塞了一本《西方文论史》。列车从北京站出发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北方的冬日,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今天却是难得地见
  
  临近春节,学院办公室转来厦门大学文学院的请柬,邀请我参加“文学接受理论”讨论会。取了软卧车票,我就登程出发了,离家前随手往旅行袋里塞了一本《西方文论史》。
  列车从北京站出发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北方的冬日,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今天却是难得地见到了阳光,让我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车厢里很暖和,我铺位对面,还有一对母女。那位中年母亲一直躺着,我进门的时候,女儿正为她忙着掖被子、倒茶水。然后,她就坐在母亲的脚边,对我嫣然一笑,轻声说了一句“妈妈作了小手术”,也许是为了消除我的疑虑,外面正传甲流。
  列车逐渐加快了速度,奔驰在华北平原上。我朝窗外看,薄霭笼罩下的田野,满眼的荒凉,庄稼还在猫冬,树木也在休眠,路边散落地堆放着秸秆堆,偶尔有鸟儿飞来觅食,火车驶过来惊起又落下。电杆上一排排电线,驻足着许多鸟儿,象五线谱上的颗颗音符。远处的山脉,只有山顶从薄霭中伸展出来,被阳光抹上了一层金黄。
  阳光照进了窗户,落在那位女儿的身上。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鹅蛋形的脸,黑玉般的头发像瀑布一样落下来,一直拖在脑后,此刻,她正靠在那里休息,阖上了那双乌黑的眼睛,淡淡的阳光竟让睫毛在眼睑上投上一抹阴影。我想,也许是舞蹈演员。她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让我对她很有好感,也许还因为她的美丽。
  我一直看着窗外,列车经过一座城市,又是一个个村落,其间相隔着宽阔的田地。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中心,向周围的村镇辐射着她的经济脉搏和她固有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明显地分辨出她们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我从窗户里不断移动的景色中,感受到了大地的韵律。
  我想起即将召开的讨论会。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发展,罗伯特-姚斯和沃-伊瑟尔开创的接受美学观点,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对文学创作来说,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和非专业人员交流时,我总是通俗地解释,“召唤结构”并非是文学文本的某种结构模型,而是指引读者进入文本并使读者得以再创造的机制;这种机制,是用文本中的字词语义、句法、结构、意境等存在着的未定性和星罗棋布的空白点,给读者预留了许多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而且,这种空间是由不同的层面和维面构成的。在这次讨论会上,我发言的主题,就是“文本的结构和意境”。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列车服务员推来了餐车。姑娘用开水斟热了牛奶,和着小面包,喂了母亲,自己也是喝奶吃水果。餐后慢慢攀谈起来,我猜错了,她不是演员,是“新京报”记者,来过我们学校几次,今天送母亲回家休养。“家在哪儿?”“镇江。”哦,原来是江南女儿,难怪如此温婉清秀,和江南的山水一样。我说她吃得太少了,她白皙的脸庞上竟泛起红云,掠过羞涩的笑意。
  我也是江南人,我的故乡是浙北水乡的古老小城,她的历史比京城更为久远。那里港汊密布,河网纵横,人们世代逐水而居。回想当初,曾和同学泛舟其间,故作苏子之吟,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熟知江南山青水秀,花繁树茂。和京城相比,镇江的物候似乎要早一个多月,那一棵棵高大翠绿的香樟,挺拔修长的水杉,在北国荒凉苍茫的冬日时候,仍然风采依旧,而列车的终点站厦门,又比镇江要早一个来月,此时正花团锦簇、繁花似锦。听我这样说,她回答,“您在追赶未来的时光了!”我也笑了,暗暗佩服这姑娘的机敏,“我们在通过时光隧道。”
  过了郑州,列车就在暗夜中行进。窗外一片黑黝黝,偶尔有星星点点的灯火一闪而过。我旋亮顶灯,倚在铺位上,翻看那本《西方文论史》——江南!我想,用“期待视野”的观点来看,“江南”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预成图示”:提起江南,人们总是联想起纤纤仕女手上的花纸伞,细雨中幽深的小巷,那些一踩上去就会“吱吱”作响的木楼,还有那青青的石板路……而且,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每个人对“江南”的意蕴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每个人都有着对江南的“内存图示”。作者描写江南的人文风物传奇故事,又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文本图示”。文学阅读,就是读者以自己内存图式与文本图式进行比较的过程——文学创作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
  夜深了,不断传来列车行进的铿锵声,该睡了……不觉间,我仿佛回到了江南故乡。我满眼一片绿色,草绿,树绿,田绿……深深吸一口气,清新、湿润,还带着一丝芬芳……到处是河流、沟渠、水塘,小桥,偶尔还见到港汊里停泊着一两只乌篷船。……远处,一块块水田,还散落着一簇簇的稻茬。一个个村落,小楼林立,白墙黑瓦,绿树成荫,流水环绕,有很多水面空旷的水塘,也许是鱼塘,也许是藕塘,似乎还传来阵阵布谷鸟声……转尔炎夏,风摆荷塘,菡萏浮波,荷花含露飘香,蜻蜓点点轻落,蝉鸣声声,牧童短笛横……更远处,弥漫着层层薄雾,一切都似隐似见……
  清晨时分,天色还没亮,列车到达镇江。我陪这母女俩走出车厢。
  天气有些冷,星星点点的小雨,当地人都带着雨具,不是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那种花纸伞。我知道江南小雨的滋味,它细小得像是水雾,你也许觉得这点细雨算啥,“甭管它,顶着雨走,打伞多费事!”可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车站站台上还亮着明晃晃的灯光,遮雨棚两侧的花坛,冬青树郁郁葱葱,还有我叫不上名的矮灌木丛,花草也衰败了。我点了支香烟,它的芳香夹杂着那种说不出的气味,就是铁道上惯有的那种混合着机油的金属味道,让我呛了一口。
  列车在这里停了许久,穿着红色呢制服的列车员站在车厢门口,冷得直跺脚,她解释说,“机车在这里加水。”拖车开过来了,把一箱箱大物件搬上行李车,我知道这些东西,是摇滚乐队的全套器材。果然,开车的铃声响了,从贵宾室急匆匆走出一行人,领头的戴着墨镜,歪着贝雷帽,几个高大体魁的跟班簇拥着他,快步走进前面那节软卧车厢。身边的那位列车员,不解地嘟哝,“在下雨,天也没放亮,要太阳镜干嘛?!”“不懂吧,这是‘派’儿!”我笑了笑,捻熄了香烟,将烟蒂扔到站台底下。
  列车重新启动了。窗外,天色已经明亮,下起了小雪,雪花飘落在地上,立刻就消失了,洇湿了一片地。虽然仍在冬天,江南的土地已经蕴涵着暖意,萌动着春的气息。远处青山翠柏,近前小桥流水,鳞次栉比的山居,层层叠叠的梯田,一如我梦中的故乡。铁道两旁,间或可见灌满水的水稻畦田,辛勤的农人已经在翻土耕作,准备播种育秧。窗外时时一片绿色,该是油菜地了。且待大年过后,春风荡漾时,熙熙暖阳下,这里就是黄灿灿的一片,漫山遍野地,花海茫茫,金浪翻腾,蜂戏蝶,蝶恋花。
  车厢里温暖宜人,窗户玻璃上结满了小水珠,水珠模糊了窗外的江南。我盯着眼睛看着,玻璃象镜子一样,映出我模模糊糊的头像,双目却如常清晰,窗外时时掠过树影,一闪一闪地。我的头像上方,映出包厢门扇、行李架、室内的景物,歪歪扭扭,一瞬间,竟使我对周围现实真相莫辨。车厢喇叭轻声传来柔漫的音乐,《江南春早》。
  列车向南,向江南的深处奔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