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摩擦出来的友谊——感受伦敦之三

2021-12-31叙事散文后村别调
一个人在异地才算真正的离开。一群人在异地总是能制造出一个小小的家乡来,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习惯了的习惯,这些印章盖在我们的身上好比怀揣避水神珠进入了海底,令外面陌生的世界纷纷绕道。好在一些表面的矜持在坚守岗位一两天后,就被攻破了。射向堡……
  一个人在异地才算真正的离开。一群人在异地总是能制造出一个小小的家乡来,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习惯了的习惯,这些印章盖在我们的身上好比怀揣避水神珠进入了海底,令外面陌生的世界纷纷绕道。好在一些表面的矜持在坚守岗位一两天后,就被攻破了。射向堡垒的第一发子弹是一个来自俄国的小男孩Alex,他12岁,独自一人来到了这里参加Summer school的学习。他一头柔软的黄色卷发,眼睛的颜色像某个高贵品种的猫,满鼻子可爱的小雀斑,那会翘的嘴角总是把狡猾的微笑传递得恰到好处。他喜欢交流,而周围有没有一个会说俄语的人。他只能在别人的圈子里钻进钻出,像一只会打洞的鼹鼠。一边是俄式英语,一边是中式英语,外加一些比划。就这样打破国界地交流了起来。   一个封闭的圈子一旦被打穿出一个缺口,漏进泄出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就好比一个钥匙环被解开了,那些被套在一起的钥匙纷纷掉了下来。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出现了一些新的邻居。面对并非知己知彼的新鲜事物,每个人都有示美示好的本能。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原来谁都喜欢和陌生人交朋友的,起先的距离和观望都是为了亲密接触而做出的铺垫。任何交响曲都是要有这样序曲的过程,有的简约些,有的拖沓些,但无不为了高潮时后的激情澎湃。   孩子们就这样打破了僵局,到底相同的年龄有着相互吸引的秘密磁性,他们手中这张无形的票让他们登上了同一艘有形的船,很快地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一起。他们选择自己在观望期间早就存放的,有好感的朋友,开始彼此靠近交往起来。首先是试探,有的是探出水温正好不烫不冷,就可以把手伸得更加深些。例如意大利的女生与塞尔维亚的男生打成了一片。他们的自由与随意令我们无法消受。而有的试探却遇到了障碍。例如塞尔维亚的女生用火热的拥抱把中国的男孩子吓得躲了起来。十三四岁的她们已经知道如何展现自己的魅力了。可惜她们遇到了还不完全解风情的对象。其实不同的民族的传统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习惯,也许我们的眼睛希望接受,可我们的心仍然拒绝。没有办法,那些悠远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熏陶让我们的精神的胃也挑食起来。有些在别人眼中很正常的行为还是让我们的胃无法消化吸收。连其中老实巴交的土耳其小卷毛都说他在家乡也有自己的女朋友,当我把中国孩子一般在进入大学之前不准谈恋爱的惯例告诉他的时候,他吃惊地说出了一个词语silly(愚蠢)。可见他的胃也消化不了中餐。但我们并不因此而决定改变什么。

  友谊是没有国界的,它的力量才是无穷的,男孩子们在游戏与活动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足球在不同的脚下传递着,各种声音也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连平时最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孩子也脱口而出地叫着:give me, this way ,please, look out ……其中的意大利小孩作为本届世界杯足球冠军的代表也的确表现不俗。当然更加重要的事,从中国孩子身上也看到了我们的足球走向世界的希望。而不同国籍的女孩子们又不知道躲到了那个小房间里对着镜子研究起了化妆品和小饰物。互相赠送起了贴心的小礼物。   浴室问题是一次小小的冲突。中国的女孩子们多次发现,有外国的男生在女生的浴室里洗澡,他们甚至在里面欢快地唱着歌。或者光着上身裹着浴巾对等在门口的女生吹起了口哨。他们的行为把中国的女孩子们吓得尖叫着四散逃窜,在她们眼里这简直太可怕了,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事会被当作流氓和色狼处理的。当我把这件严重的事情与对方进行交涉时候,他们奇怪地问我,你们的家里也分男女厕所和浴室么?我说公共场所和家是不同的。他们又说难道我们现在不是一个大家庭么?哦,My God!看来交流不仅是和语言有关啊!尽管无法解释清楚,但我依然强烈要求在女生专用的浴室门口写上了absolutely no boys!这样的结果不晓得是否给了他们一个很霸道的中国形象。   友谊的发展线性图并非是永远向上的,它是一条曲线。甚至是不连续的,随时有断裂的可能。仿佛伦敦变化多端的天气,眨眼前还晴空万里,眨眼后天就黑了,雨说来就来,雷声也压得特别低沉。当两个陌生在一起的时候,总有无数的好奇会出炉。慢慢地在交换新鲜的过程中一些小小的不适应开始抬头了。一个善意的玩笑可能被误解成恶意攻击,于是天生爱斗的男生们终于找到了出手的理由。一个中国男生和一个塞尔维亚的男生,在从白金汉宫看完士兵交接岗仪式后,突然地扭在一起。当然没有等他们分出胜负立刻就被我们分开了,可他们眼里的火焰依然在熊熊燃烧。就在此时,另外一个男生哭了起来并且加上了这样的声音:外国人在英国打中国人。那种感觉就像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所发出的最后的吼声。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虽然是盲目的,但也的确让我感动。夸大后的民族意识往往成了狭隘的排斥。甚至会演变成嚣张跋扈的对垒。当时的气氛紧张得有打群架的可能。那些精心搭建起来的友谊倏忽一下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的平时也矛盾很深的中国孩子把这些内部的斗争抛到了脑后,同仇敌忾地站到了一起。幸好所有的情绪只是在摇篮期间,一阵伦敦的大雨过后,所有的阴霾也被清洗干净了,那些孩子们转眼又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起来。   人在中国的时候,很少想到中国这两个字眼,因为它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一旦离开,它在眼前消失了,它在意识中就苏醒了,一次次地闯进我们的大脑皮层,一次次地撞击我们的感觉系统。仿佛中国钻进了我们的体内。对家,对你所熟悉的人或物,概莫能外。你在家里,家在心的外面,你在外面,家在心的里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