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把大自然的风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

2020-09-17抒情散文王宗伦
“把大自然的风光/移载在城市的屋檐……”我常常认为这一句诗很轻狂。但从事花卉盆景的艺术家们,真有“把大自然的风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的本领。一截病、枯、腐、朽的树根,一到他们手里,就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取材自然而又不伤害自然。他们选择

  “把大自然的风光/移载在城市的屋檐……”我常常认为这一句诗很轻狂。但从事花卉盆景的艺术家们,真有“把大自然的风光移栽在城市的屋檐”的本领。
  一截病、枯、腐、朽的树根,一到他们手里,就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取材自然而又不伤害自然。他们选择那些树枝少、多扭曲、叶片稀疏、没有明显主干、枝条从根部发出、多次被砍伤过的树丛,然后蹲下来,抚摸,观察,分析,判断,用小锄头轻轻挖几下,看看根的生长状态,是否奇特、古怪、盘札、变形,他们边挖边摸、看、提、摇,从而决定是否全株挖出。
  杜鹃,黄荆,紫薇,油茶,自檀木,槐树,黄杨,梓树,楠木,山茶,柏香,黑塔子,梨树,桃树,板栗树,老虎柴,岩刷子,水思,红籽,炒米柴,杨梅,玉兰树,等等,黔北大地处处都有。他们在农人砍柴的地方、火烧坡上、山岩边,特别是泥沙中、溪涧旁、荒野地、大路边,甚至农家柴禾堆中,选择那些貌丑、陋、怪、扭、朽之物,当成自己的心爱之物。对这些“废物”,他们又从纹、色、疱、瘤着手,发挥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让一段树根和作者一起安定协调,一起进入奇巧之境。对每一段树根,他们往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分析,调动所有的观感进行构思创作,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仿佛与一段段树根倾心交流,与一块块石头推心置腹,与一朵朵小花顾影相怜,然后从似象非象、象又不象、不象又象的朦胧中追求美,创造美。他们保留树根上的纹理、洞穴、疤痕,就像宽容一个老朋友的缺点瑕疵一样,天人合一地相知相处,相识相爱,让一件件作品,无声地诉说作者的心里话。这一点点“痴”,就有了高于普通娱乐的境界。
  从事盆景创作,还是老年人长寿养生之道。盆景创作,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有效方法。挖桩、裁桩、栽培、修剪、绑扎、造型、浇水、施肥、防病治虫,都是身、脑、手、眼齐用的运动,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而这种劳动又是平和的、适度的、发自内心喜欢的。这样的劳动虽然也辛苦,但快乐、幸福,是一种高雅的享受,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延年益寿。他们运用“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造型技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具有诗情画意、反映社会生活的造型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借景抒情、情随景出”。他们从古朴中发现新生,从风化中发现永久,从瓦砾中发现大厦,从死亡中发现新生。通过花草木石的形态美、意境美,从而激发人们对美的更强烈的追求,甚至让观赏者超越创作者的思维界限,创造出更深邃的美。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正因为花卉盆景如此丰富的天然意趣,改革开放后,夜郎故地的一批批娄山儿女热爱上了花卉盆景艺术,特别是退休老人,更是热衷于此。他们订书订报,自主学习,参加县老年大学的花卉盆景培训班,聆听讲座,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还自费取经,不断交流学习,在各种大型展出活动中,不辞辛苦,乐于奉献,为各种活动增光添彩。县花卉盆景协会成立30多年来,涌现了姬建强、吴桂冰、王昌炼等一批“多彩贵州”能工巧匠。特别是姬建强的“桐梓小哨”,还被中央电视二台采访报道。小小的“桐梓小哨”,吹进了北京城,吹到全国观众心中。
  在一盆盆花卉盆景前逗留,就是与一片片自然亲近,欣赏无声的诗,品读立体的画。一棵树,一片石,一朵花,就是一个无限的精神世界。花卉盆景,从曾经的深宫古殿和达官府邸,走向了民间市场,走进了斗室寸居,走向了群众,走向了新生!
  2014.7.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