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一段城墙的记忆(外一章)

2020-09-17抒情散文何足道哉
迎着刺骨的寒风,登上了一个山坡。远处,兀立着一段残损的土墙,墙上那些已经枯黄了的野草,在风中瑟缩着。想来,那便是“木兰城”的残垣断壁了。纵目望去,是一片苍苍凉凉的原野,树木萧疏了,远山静默着。一片一片的积雪,点缀在黄褐色的土地上,给这个塞外

  
  迎着刺骨的寒风,登上了一个山坡。远处,兀立着一段残损的土墙,墙上那些已经枯黄了的野草,在风中瑟缩着。想来,那便是“木兰城”的残垣断壁了。
  

纵目望去,是一片苍苍凉凉的原野,树木萧疏了,远山静默着。一片一片的积雪,点缀在黄褐色的土地上,给这个塞外的冬天,平添了几分寒意。远远近近高高矮矮的几棵树,抱持着一团一团的寒烟,虚虚实实的,像是一个一个难以走进的梦境。它们萧索地站立着,站立在遗址的里面,或者外面。
  

那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土丘,起起伏伏的,固执地散落成一座城池的模样。那就是传说中的“木兰城”遗址。
  

荒草没膝,缠缠绕绕,牵绊着前行的脚步,有点像人们关于木兰城的思绪。

大部分城墙早已经化作一堆一堆的土丘,被荒草覆盖,围成一座城池的轮廓。有结实一点的,颓然立着,已经不成墙的模样,倒像是一个个巨大的叹号,表达出一种沉重的叹息。荒草漫墙而上,覆盖了残损的墙壁,却又露出斑斑点点的泥土,有一种历史的凝重,像是附着了古城的魂魄。这一段残垣断壁,愈加现出岁月的沧桑。
  

年代的久远,早已经看不清残损墙壁原来的模样,只留下许多雨水的浸痕,风的足迹。扒开那些覆盖的荒草,残存的墙壁裸露出来。虽然土墙原来的颜色早已分辨不清,但那一层层泥土堆积的叠痕,依然历历在目。像一部打开的古籍,仍然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让我们去阅读、冥想、回味。
  

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那被荒草覆盖的墙壁。墙上那被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凹凹凸凸的痕迹,在手掌下,是那么真切,就像在触摸一位老人的肌肤。粗糙却感到有些温暖,那是阳光的照拂,还是古城的灵魂仍在呼吸呢?我想,这段古城墙无法以站立的姿态面世,倒下了,仍然围成一座城池的规模。或许,是那些曾经雕弓射箭,策马追风的勇士们,不肯随那座古城一同消失,真正的勇士是有灵魂的。
  

一座不能被世人忘记的城池,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金戈铁马,早已随着时光的流转,渐渐淡去。可是,关于花木兰,关于这花木兰城的传说,却记忆在这不肯倒塌的残垣断壁上。那一丛一丛的荒草,仿佛就是不肯消散的思绪,生长了,荒芜;荒芜了,再生长。不断提醒着后来人,去寻找、发现、感悟。
  

远处的土丘上,蹲踞着几只乌鸦,见有人过来,蓦然飞起,落在附近几棵老树上,冲着我“哇哇”乱叫。一只田鼠,从土墙的洞里探出头,瞪着一对圆圆的眼睛,看着我,然后,又缩了回去。它们似乎习惯了彼此的存在,只是对于我的到来,感到有些陌生和好奇。
  

一个牧羊人,躺靠在另一段残存的城墙根上晒太阳。那些羊就撒在木兰城遗址内外,低着头,啃着地上的草根。那里,除了凄凄荒草,应该还有许多历史记忆的碎片吧。不知道,这遗址里面的野草,与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肥沃、还是坚韧。
  

冬天的阳光很暖,照着不知沉睡了几千年的残垣断壁,也照在那个牧羊人的身上。牧羊人的影子叠映在身后的黄土上,与历史的沧桑融合在一起,诉说着这块土地的昨天与今天。不知太阳是否感知了历史匆匆的脚步。昔日森严壁垒的城池早已化作堆堆黄土,连片荒草,只有太阳依旧照着,不增不减,昭示着一种永恒的力量。
  

见我过来,那牧羊人直了直身子,靠着墙根坐着,脸上写满了疑惑。
   “大哥,这里就是花木兰城的遗址吧?”我把一支香烟递过去,给他点燃。他眯着眼睛看着我,深深吸了一口烟,又徐徐吐出来。那缕缕青烟在阳光底下慢慢消散,很像他疑惑的目光。“是啊,这就是花木兰城。”他拍拍身后的土墙。“这就是点将台呢。”   
  “花木兰真得来过这里吗?”

“怎么没来过呢,你没听说过花木兰扫北吗?”他用有些不屑的眼光看着我。“不信,你去村里打听打听,村里的老人都知道。”他用手指着远处,那里,是一个村子,被许多树木掩映着。
  

这个古城的遗址,真得是花木兰留下的吗?
  

地方资料上,并没有任何有关花木兰、花木兰城的记载,阅读一篇《木兰辞》,也不见与我们这个塞外之地有任何的瓜葛。可是,这里的坊间,却流传着许多关于花木兰的故事,有许多与花木兰有关的遗迹,还有用“木兰”命名的地名、街道、甚至是小区。也许,这片同属塞外的土地,对花木兰这个塞外女儿,有着特殊的感情吧。
  

太阳倚在远方那棵老树的枝头,把有些凄凉的光散乱地照射过来,木兰城的遗址笼在一片浓重的暮色里。牧羊人和他的羊群已经走出了很远,走出了那片曾经城郭的范围,好像走进了一个历史的更深处。
  

乌鸦哇地一声飞走了。夕阳似乎颤抖了一下,从枝头掉下去。
  

暮色更加浓重了。
 
温暖的鸟巢
  
村头之外,旷野之上,那里,有一片树林。大树上,筑着一个鸟巢。
  

像茫茫大海上,一根高高的桅杆,挑着一盏温暖的灯,透过重重迷雾,发出亲切的光。那些踏海蹈浪的人,无论漂泊多远,身处何处,都不会迷失航向。
  

那是塞外冬天里,树头结出的果实,硕大丰满。果实的内核,是温暖的生命。
 

鸟巢,搭建在树的最高处,穿过风,贮满阳光。
 

那里边,住着一种叫做“喜鹊”的鸟儿。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都会站在树枝上,冲着旷野“喳喳”叫。村子里那只大公鸡,像是一个痴情的和者,跟随着喜鹊的旋律,引吭高歌。一时间,从村头到村尾,家家户户的大公鸡都鸣叫起来,一片箫琴瑟鼓。太阳被催促着,爬上了树梢。
  

阳光照进了村子,村子明亮起来了。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屋子里响起了熟悉的锅碗瓢盆的声音,刚刚从寒冷中醒来的村子,找回许多温暖。孩子们走出家门,一家一家集合在一起,手拉着手,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牧羊人站在村头吆喝:“放羊了”!家里的人就打开圈门,大羊领着小羊,从院子里出来,“咩咩”地叫,聚集在村头宽敞的地方,像一片白色的云,向村子后面的山,飘去。
  

在一片温暖的阳光里,村子彻底醒来。
  

上学的孩子们,大的领着小的,从村头那片树林经过。喜鹊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透着洋洋喜气。孩子们抬头看树枝间大大的鸟巢,眼睛里露出羡慕与喜爱。那是多么精致的建筑啊!不用一根钉,不用一条线,在高高大树的枝丫间,用一段段被寒风吹折的树枝,靠着鸟儿的喙,衔来。左搭右建,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迎着风,沐着雨,贮满阳光。
  

孩子们记住了,村头那棵高大的树枝上,有一个大大的鸟巢,那就是家的方向。
  

喜鹊是村里人最好的邻居。北风来了,大雪也来了,河道里的水结了冰。旷野里几乎看不见行走的人,一些夏天里叽叽喳喳的鸟儿,随着飘落的秋叶,向着温暖的地方飞去。就连那些披着一身黑色羽毛的乌鸦,也抛下枝头的巢,飞到城市里,寻找更加温暖的所在。只有喜鹊,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北风呼啸,它们都守护在这里,立在高高枝头,“喳喳”叫着。村里的人是喜欢听喜鹊叫的。“喜鹊叫,喜事到”。喜鹊立在枝头,喳喳叫,让村子里的人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漂泊的游子,怀揣如山的心事归来。走到村头,看见喜鹊在树上冲他“喳喳”叫着,他的心事立刻卸下,心里透了亮,在那“喳喳”的喜庆声中,浑身轻松地回到家中;出外谋生的人,怀着恋恋不舍,怀着此去经年,山高水长的疑虑,步履沉重,头被那顶贝雷帽压得很低很低,在村头久久徘徊。爹妈泪眼婆娑,妻儿呼唤声声。出村的脚步像被绳索绊着,迈不开、挪不动。
  

喜鹊“喳喳”叫了,在枝头轻盈地跳跃,顾盼生姿。送行的人,离开的人,一齐抬头望去。鸟巢里笼着一团明亮的光。这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欢喜,像敞开了一扇门。这是一个好兆头。带着一身喜气离开,到了黄叶飘飞,倦鸟归林的时候,一定会满载而归。
  

鸟巢就是一盏日夜不息的灯,在寒冷的旷野里,笼着一团温暖的阳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