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声音的碎片

2020-09-17抒情散文青衫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5 编辑

  远处有鞭炮声传来;不是普通鞭炮,像是闪光雷。隔一会儿响一声,听声音大概在城北光明大街附近,离我现在的位置有几千米。我想像着那个地方,想像着那里的主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45 编辑 <br /><br />  远处有鞭炮声传来;不是普通鞭炮,像是闪光雷。隔一会儿响一声,听声音大概在城北光明大街附近,离我现在的位置有几千米。我想像着那个地方,想像着那里的主要建筑,来往车辆,工厂烟囱里冒出的烟气,火车鸣着笛声从北往南或是从南往北,车窗子后面都是人影,在津浦铁路上形成一条条运动的线段。声音在高空响,往四处散漫,有一部分透过窗玻璃进来,像是一个故事的背景,如果用水墨画作比,当是远黛,轻微的云,淡淡一抹。其实我知道这种比喻不恰当,因为那些景色,那些实在,还有一些甚至称得上落魄的东西,实在与真正水墨画的意境有着天壤之别。
  鞭炮声在继续,某个时段显得急促,声音也比刚才清晰。鞭炮声刚中断时,窗外有小孩子声音传进来,尖而亮,听起来很快乐,很激动。我看不到那些孩子,但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以及承载着那些情绪的身子,甚至一个个通红的小脸,在阴天下,在冷气中,兀自朝着自己玩乐的兴趣目标集中释放自己的精力。像是一个小小的源头,透出汩汩水花,忽而窜出一个高度,细细的,亮亮的,像一枝小小的喷泉,跳跃着,就像政府门前和谐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一样,从空中洒下水点,下面是窜来窜去的孩子,头上身上溅了水花,缩着脖子,跳着脚,欢呼着,将那片石雕的古城图踩在底下,留下一个个湿脚印。
  鞭炮声还在响,比刚才显得闷。小孩子们的声音再没有传来,像是他们早已经走远了。没有了他们的身影和声音,天阴得似乎更沉,气压更低,直逼人心。这时候有鸟叫声多好,不用多,一声也好,将某些沉秘给予唤醒撕裂,透出一点儿光,一点儿就好。可惜没有。一声也没有。同事坐在椅子上,眼睛盯着楷书技法大全,腿不自觉地颤动,与椅面之间形成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一会儿翻了一页,发出哗啦的声音。可惜不是鸟叫。好在也是一种声音,虽然纸页里没有墨香传来,或者说,可能有,只是因为我的鼻塞没有闻到而已。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几声狗叫,汪汪的,先是三个连音,继而两个,我不知它的吼叫是朝向哪个方向,听方位大概是来自政府家属院,或者是家属院北边的批发市场。从声音来看,是大狗,不是小狗。那只狗还在叫,有时是一个汪,却透出威严,然后又有别的狗叫,声音比先前的一只闷,不知是因为气势弱还是身体老,总之能让人听出明显分别。现在两只狗同时叫起来,像是在吵架,情绪还有些激烈。这个时节,政府家属院门口那棵巨大的梧桐该是沉默的,没有叶萌花发,没有花落地面传出的轻微声响,连同阵阵浓郁的香气。
  狗还在叫,两只狗都在叫,没有鸟叫,没有孩子叫,鞭炮在远处继续响,声音远了,低了,像是一支曲子接近尾声。鞭炮声重又爆响起来,压制了狗叫声。在压制过程中,窗外传来鸟叫声,应该不是一只,至少两只,声音并不激烈,很平静,像是刚刚起来,在进行例行功课,例行交流,声音是单调的,一声,一两下,没有婉转,少有变化。然后鞭炮声更大了,像是正在趋近,鸟叫声也激烈起来,像是对鞭炮声的急剧变化进行讨论。两种声音交织着,各自传着自己的响。明显的,叫声婉转起来,像是鸟的数量增加了。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应该是最常见的麻雀。我转过头去看了看,没见到一只鸟,窗外是低的屋顶和高的屋顶,灰色的瓦和红色的瓦,电线在空中穿过,与墙面形成简单的几何形。
  同事起身,开门,脚步向东,过了一会儿又回来,开另外一只抽屉,取出一串钥匙,开门出去,又回来,钥匙扔进去,嘡啷一声,身子歪斜。他的身子晃动着,听不到里面的水声。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扑塌扑塌,打了一声懒懒的哈欠。我能听出来是她,年前刚结婚的女孩子,高个子,披肩发,说起话来一惊一乍的。我转了转脖子,骨头关节发出咔嚓嗞啦声,像一台旧石磨。它们就在我身上,成为一个声音的源泉。就在我记录这种声音的过程中,手下键盘发出例常的噼啪声,主机发出微微的声响,我形容不出来像什么声音。在像声词方面,自己有着十足的匮乏。
  头顶上传来脚步声,嗵嗵的,还有椅子挪动的吱扭声。二楼有人开北面窗户,哗啦一声,水从上面泼下来,溅湿了窗玻璃,继而窗子啪地一声关上。我知道是谁,他的办公室邋遢,桌面上常不见清扫,他说起话来笑眯眯的,有着十分甜度。
  窗外传来老头老太太的说话声,男的口头上带着骂,女的声音多是降调且拉长,听不出具体内容,声音忽高忽低,中间穿插着敲打声。这会儿,远处鞭炮声继续传来,很响的样子,像是又开始了新一轮高潮。那只声音稍尖的狗叫了几声。麻雀也叫了几声,像是一种附和。有人用铁锨在地上挫动,像是把什么东西从地上弄到车子上,发出嚓嚓声。然后铁锨在铁皮上敲了几下,发出嘡嘡声。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那个小瘦老头,就住在窗外平房里,夏天喜欢穿一件薄薄的汗衫,头上没多少头发。他在平房与楼房之间的空地上种了些丝瓜,还有几棵香椿。丝瓜蔓长得很旺,缠到窗棱子上,绿的叶子,黄的花,还有小小的瓜钮,有时候是长长的丝瓜。冬天的时候,丝瓜蔓灰乎乎的,在风中舞动,发出哗啦声。同事嫌乱,遮光,用力扯下来,口中发泄不满。平房很矮,有时候能听到咳嗽声,能听到收音机和电视传出来的声音;最多的是京剧,咿咿呀呀,有男声有女声,像是正在屋子里上演一台隔空的戏。
  同事拿裁纸刀裁纸,说保安老尹死了,68岁;去亲戚家串门时候死的,听说是急病;亲戚打了120直接拉到医院太平间。老尹只身一人多年,没什么近亲,大家一直担心他最后光荣到工作岗位上;他倒乐观,年前见了还让给他找老伴儿。以前经常听他从走廊里走,脚抬不起来的样子,喉咙里发出模糊的声音,像一只肥肉吃多了的老猫。
  昨天读完小暖写的小说《阿谨,一起出来看春天(上部)》,里面说到大提琴,说到阿谨,我想像她背着大提琴在街上走的样子,想像着大提琴发出的低吟。聊了几句,她说最近字写得少了,正在清理自己。
  我没有大提琴,没有阿谨,没有人一起出来看春天,也没有如小暖一样清理自己。我所谓有的似乎与小暖正相反,比如此刻这些声音碎片的文字堆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