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会同连山:追寻神农炎帝农耕文化

2020-09-17抒情散文官舟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03 编辑

来到连山盆地,我感到了一种开阔。这种开阔,与高原居高临下的俯视不同,那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自大;与大平原的开阔不同,那容易产生找不到边的困惑,最终会对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03 编辑 <br /><br /> 来到连山盆地,我感到了一种开阔。这种开阔,与高原居高临下的俯视不同,那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自大;与大平原的开阔不同,那容易产生找不到边的困惑,最终会对这种开阔产生麻木。
湖南会同是我的家乡。会同连山是湘西南的一个普通的乡镇,位于怀化市南部,与会同县城林城镇南郊接壤。连山盆地包括连山乡和与之相邻的岩头乡大部,沅水支流渠水蜿蜒淌过,活像飘舞的碧练。我喜欢这种有山有水、静谧悠闲的田园风光,像一幅国画,透着一种清新雅致,有着古诗词的美。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湿地公园,其生态和美丽将得到保护。
站在连山石旁,我想起了地理学上关于中国地势的常识:中国地形自西向东、由高至低,呈三级阶梯倾斜形态,第一级青藏高原,第二级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看着连山盆地的稻田和池塘,我感叹连山盆地的幸运。湖南会同及其周边地区,处于其中第二级云贵高原与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倾斜的大地,不断有泥土的营养成分自西向东流,而东边叠立了高高的雪峰山屏障,截住这些营养物质和肥沃的泥土,形成了厚厚的泥土堆积,成为众多地力厚实的盆地或盆地中的高台。同时,盆地内有溶洞、溪河、湖泊、池塘、悬崖。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加上南接热带、北邻温带的气候,这种东西相宜、南北相助、寒热适宜、雨量充沛的自然优势,给诸多物种的生存、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所以雪峰地区有“物种的天堂”之誉。这样的天堂,既让远古人类有多种生存环境可挑选,又让他们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可筛选出食物和中草药,采集、渔猎、农耕多种生产方式可选择。比如,连山所在的古黔中地区,野生稻遍布各处湿地,这为稻作文化的发明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农耕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神农炎帝部落由此兴起并走向强盛,也就不足为奇。
我感叹会同连山幸运,是因为她与神农炎帝有不解之缘,与连山氏、《连山易》有天赐机缘,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晋代著名历史学家习凿齿在《晋书》中说“神农出黔中”,不是空穴来风,一定经过了审慎的研究和认真的推断。当代著名先秦史学家、甲骨文大师王宇信教授为会同炎帝故里题词:“神农生黔中,炎帝居会同。”这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产生的冲动,此前他认真研究了古黔中地区的历史,也深入会同进行了实地调研。炎黄时期,没有行政区划概念,也没有明确的部落边界,各个部落的地盘总是随着情况变化而变化的。人们用后世的地名和区划来述说远古历史,只是为了方便。比如,这里说到的古黔中和会同都只是地理位置性的名字,只为了论说这块土地在远古有着怎么的辉煌,产生过怎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农耕文明。令人惊异的是,同样在这一块土地上,当代神农袁隆平院士发明了杂交水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为全世界人民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负责人、著名历史学家王震中教授,在考察会同炎帝故里后,欣然挥毫泼墨写了“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的感叹。
在神农洞洞口,阅读神农洞标识牌上的解说时,仿佛看到神农炎帝从洞穴中走出来。他在看到鸟在树上垒巢居住,便想着把家搬出洞穴,于是在树与树之间搭了个鸟窠一样的窝,就这样住到了树上。他看到了鸟雀和象等动物,在沼泽地里吃野生稻时,把稻谷践踏入泥土,第二年的野生稻长得更好、谷穗更大更饱满,由此懂得了若要五谷收成好,必须进行耕作、种植。为方便耕作,他用带枝桠的枯树加工成耒,用枯朽后剩下的树块或动物骨块做成耜。农耕的发明增加了五谷的产量,并可将富余的五谷存放,以备青黄不接时之需,解决了采集和渔猎方式收获不稳定和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饥饿和食肉而导致疾病传染的问题,有利于人的寿命增长和人口数量增加。随着种植业的兴起,人们的食物逐渐有了剩余。于是,炎帝部落把野生的猪、狗、羊、鸟、牛、鸡等进行人工饲养,既作为人的肉食,又驯其畜力服务于人,由此又出现了畜力农耕。神农炎帝部落发明和应用农事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神农炎帝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明了《连山易》。《连山易》揭示了季节轮回的自然规律,实质上是一部农事历,主要用于指导人们按季节进行农业生产,比如,何时可以播种,何时可以收获果实,何时最宜打猎捕鱼,何时需要防范水灾,何时开始要做过冬准备。这些天人合一的理论,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对自然规律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大大地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因为,神农炎帝部落率先掌握了农耕技术,被其他部落视为相当神奇的事,所以给其部落和部落首领冠以“神农”之名。神农炎帝率先从洞穴走出来,走向了一种开阔,走向了强有力的发展壮大,终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人文始祖。
我生于斯,长于斯,深切地知晓:作为神农炎帝故里,会同至今仍有诸多神秘的农耕文化习俗。神农裸祭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当稻谷成熟,收割完毕,连山乡大坪村要举行原始的祭祀神农仪式。村寨的长者选定一个吉日,大家准备好香纸、鸡、鱼、猪腿和新收获的稻谷、玉米等粮食。当夜深人静、女人小孩入睡后,村寨里十六岁以上的男人带着这些东西,到远离村寨的空坪,贡上猪头、新米饭,焚香烧纸,脱去衣服,进行祭拜。在祭祀中,按主持人安排,所有参与者以辈份、长幼先后轮流祭拜神农。祭拜仪式结束,便跳起舞蹈,直至东方发亮,穿上衣服,收拾物品,返回家中。神农裸祭是当地农民以最赤诚的方式,祭拜神农,感谢他发明农耕、赐予五谷。在交谈中,他们自称是炎帝神农氏后代,其中几位老者讲相传这种习俗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牛是神农的化身,会同对牛的崇拜很是普遍。人扮牛打架表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与西方血淋淋的斗牛不同,连山人的人扮牛打架可以说是逗牛舞,由人装扮的牛,是多么可爱的灵物,它们打架、吃草、吃奶、耕田、洗浴、休息,无不诙谐有趣。舞蹈把对牛的崇拜演绎得充满欢乐趣味,完全没有那种板着脸的严肃。
《湖南日报》2008年12月19日发表长篇通讯《会同:遍地神农炎帝文化》,说神农炎帝文化遍布会同,此言不虚。会同的牛玲舞、草龙舞、尝新节、打鼓锄茶等诸多与农事有关的习俗丰富而独特,还有敬茶祖、敬药王菩萨、敬灶王菩萨等茶、药、火系列文化,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与农耕文化一起萌芽生长,至今仍然在会同兴盛。我从小到大到现在,一次次目睹这些习俗,甚至还参与了其中不少活动,神农炎帝文化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前些年开始,我因为深入研究会同神农炎帝文化,成为本土这方面的一名主要专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神农炎帝的伟大,深切地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重要意义。
行走在火神坡,在连山盆地中间这个视野相对开阔的高台,感觉身体和心灵在打开。在与当地老人摆谈时得知,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祭台,连山大坪、建设两个村的祖祖辈辈都在此祭拜天地。怪不得,在此我的身心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可能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作用于我。
连山盆地至今仍是会同最主要的产粮基地和蔬菜、水果基地。其中,会同脐橙“神脐”三次获湖南省优质水果评比金质奖,二次获银质奖。一路上,看到柑橘枝头的累累硕果和稻田里茁壮的禾苗,我感到十分高兴,今年的丰收已经在望。此时此刻,我更加感恩神农炎帝给人们带来福祉,甚至一直惠及炎黄子孙。
神农社响起了锣鼓声,一场原生态神农文化舞蹈表演就要开始了,这些年当地已经把神农裸祭、人扮牛打架、牛铃舞、稻草龙、傩舞等神农炎帝文艺节目搬上了舞台,让更多的人在观赏节目过程中领会神农炎帝文化精神,领略古老、神秘的神农炎帝文化。这对于弘扬包括农耕文化这一重要内容的神农炎帝文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文章评论